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学习了全国有关单位近几年来编写的中医教材,发现作为温热病辨证的主要方法——卫气营血中的“气”“营”“血”分证的辨证内容基本相同,而“卫”分证的辨证内容,则互有出入。大体有如下三种:一、认为“卫”分证,即八纲中的表证,表证就是卫分,卫分就是表证,包括风寒束表、风热犯表、风湿犯表、暑湿在表诸症。二、在把卫气营血作为是温热病辨证施治方法的前提下,认为“卫”分证既包括风温表证、暑温表证、湿温表证、秋燥表证、又包括  相似文献   

2.
湿热病是指外感湿热性质的邪气所引起的温病。由于湿性有重浊、粘滞的特性,故本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缠绵难愈、病位虽以脾胃为中心,但以弥漫全身、易发白(疒咅)为特点。如湿温、暑温、伏暑、风温夹湿等。从临床实践来看,湿热病初起,卫分证和气分证的界线不十分明显,而在湿热化燥之前,入营入血的又较少,所以用卫气营血辨证,难以概括湿热病的特点。而湿热病多表现为湿热弥漫上、中、下三焦,阻滞气机,遏伤阳气,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的病变。根据湿热病的证候特点,以三焦辨证来概括其病变较为适宜,将这类性质温病的证候特点分为  相似文献   

3.
湿温辨证 ,主要是对气分的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的辨证 ,能否正确地掌握辨证的规律 ,准确地把握湿温病证治的要点 ,关系到疗效和预后。湿温病在运用“六经辨证”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卫气营血辨证”中有卫、气、营、血的浅深传变的不同 ,在治疗上则有达卫、转气、利枢、清营、凉血、散血、增液、培气之别。由于热重于湿者易成阴阳里结 ,伤津劫液 ,成痉成厥 ,变证蜂起。而湿重于热者病情进展虽稍缓慢而浊邪久羁 ,脾运受阻。导致胀满 ,泄利 ,黄疸等症。湿温是温病中的一种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关于“卫气营血”的理论 ,可辨别病位 ,区分病程 ,…  相似文献   

4.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确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诸证期的治疗治则。他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寥寥数言,概括了温病辨证施治的总体规则。在这里,“透热转气”显然是作为营分证的基本治法提出来的。这里的“透”,是指透泄营分邪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言,既指病邪的由里达外,又象征病证的由深转浅。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本病),自1954年河北等地报告治疗结果以来,经过各地不断实践提高,积累了不少经验,我省于1958年总结了若干单位的病例,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基本上与全国各地一致,都是认为与中医温病中的“暑温”相近似。由于本病的流行季节虽然主要在夏秋,也不完全都在夏秋的。其表现症状,绝大部分与暑温类同,但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病应该是以中医的“暑温”为主,但不能绝对为暑温所限制。从治疗效果来看,疗效较好的都是正确地按照温病中“暑温”的原则,根据温病体系,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丁济万治疗湿温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丁济万临床上根据湿温病的不同阶段,采用六经和卫气营血合而辨证的方法,并附少量医案说明丁氏辨证细腻、用药轻灵的特色。[结果]湿温之证,在温病中比较特殊,温是阳邪,湿是阴邪,湿与温合,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所以要根据湿温的变化或从伤寒辨证,或从温病辨证:邪在卫、气,按三阳经治法;湿胜阳微,按三阴经治法;邪热从阳入阴,按温病热传营血治法。其次,湿温主要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三焦的症状无不与脾胃病变有关,所以要兼顾中焦,配以化湿健脾之法。[结论]湿温病是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导致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一类疾病。丁氏一派本着"辨病机,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六经体系及卫气营血辨证,大大丰富了湿温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温病以卫气营血为辨证纲领,实质上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可以把它综合以指导临床实践。笔者前三讲已述,太阳病与上焦卫分证,气分症与少阳、阳明、太阳病,肝肾与下焦营分血分症,试图把外感病辨证纲领统一起来,使之更加完整,不必有伤寒温病之争。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病是多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腓肠肌痛、黄疸、出血、急性肾炎现象、脑膜刺激症等。有些患者可进一步出现肝昏迷、尿毒症、休克等症。临床上一般常分为无黄疸与黄疸两种类型,发病季节多在6—11月间,尤以8—9月为最多。从发病季节和症状来看,本病应属于中医温病中之“暑温”、“湿温”、“暑温夹湿”、“秋温时疫”范畴。若系黄疸型,中医则称之“黄疸”、“急黄”、“温黄”,群众称“稻温”、“打谷黄”等。一九五八年成都中医学院报告中医治愈钩  相似文献   

9.
暑温是一种由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叶氏创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体系,后吴氏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完善了温病证、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继将温病学推上了又一个顶峰。叶天士、吴鞠通于暑温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对于夏暑当令所患之疾的诊治仍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热论》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为温病营血分证辨治之大法 ,对温热性质温病血分证、湿热性质温病邪已化燥深入营血辨治 ,皆可遵之。然湿温湿未化燥 ,邪陷营血 ,临床亦为常见 ,其治则非上述治法所能完全适用。本文根据温病学家有关论述 ,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体会 ,谈谈湿温邪陷营血之辨治。1 病因病机湿温湿已化燥或未化燥 ,其邪均可内陷营血 ,此于古医籍及临床实践中皆可得到证明。如薛生白《湿热病篇·5条》之“湿热证 ,壮热口渴 ,舌黄或焦红 ,发痉 ,神昏谵语或笑 ,邪灼心包 ,营血已耗” ,此为湿热化燥 ,内…  相似文献   

11.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其范围广泛,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急、热象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前人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纲领,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依纲辨证的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温热  相似文献   

12.
温病学长期以来采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并行的辨证方法。个人认为应该实现温病领域里的辩证统一,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本文仅就此略陈管见. 两纲並行的缺陷继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温病后,吴鞠通又以三焦论治温病,为温病学羽翼《伤  相似文献   

13.
温病学问答     
问: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温病学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辨证方法。它为温病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是指导温病临床的基本法则。其重要作用是: ①概括温病的病机及传变规律。人体感受温热病邪后,致使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及有关脏腑的实质受损害。临床反映出由卫至气而营及血,或从上焦传中焦到下焦,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从外向内、由上及下的传变规律。把握这一病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家治疗温病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暑必兼湿”“寒温融汇”“新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燥湿为纲”等学术思想,临床用药具有“辨四时温病论治”“寒温并用”“养阴润燥”“轻清透邪”等特色。新安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特色可为温病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温病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温病邪在营血其舌必红绛或绛紫,绛舌是温病营血病证的辨证关键.但温病气分、湿热、阴虚、温疫等病证也可见绛(紫)舌;且其它疾病也有紫舌之征,临床须详细审辨,四诊合参,方能准确施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辨析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方法 :运用中医风温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在临沂市流行的手足口病属性、中医证候、传变规律、病变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归纳其病因病机。结果:在临沂市流行的手足口病属风温病,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其病因为感受春季或冬令风热病邪,其病机为邪在卫、气、营。临床表现以卫、气同病或卫、气、营(血)同病者居多,极少见到单纯的卫分证、气分证或营(血)分证者。结论:在临沂市流行的手足口病可从风温论治。  相似文献   

17.
温病学问答     
问:温病有哪些病名? 答:温病的病名历代医家各有所论,互不统一,可谓琐碎,繁杂,五花八门,为后世医者造成混乱。仅就清代几位著名的温病学家所论来看: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篇即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共九种。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又增加了若干种:在“仲案湿温篇”中收入“湿家之为病”等条。在《仲景疫病篇》中增加了阳毒,阴毒,百合病,孤惑等病。雷少逸在《时病论》中则按四时六气所伤来列病。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相似文献   

18.
卫气营血辩证发微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王颖航清代温病之大师,创立提出了以卫气营血辨识温病的浅深次第,在治疗大法上,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现将卫气血辨证理论阐述如次。1基础理论研究1.1《内经》...  相似文献   

19.
1、何谓暑温病? 暑温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最易伤津耗气,多见窍闭、动风的临床特点。本病初起即见高热、烦渴、溺赤、多汗、苔黄燥,舌质红、脉洪大或洪大而芤。前人所说的“夏暑发自阳明”,是有其实践意义的。结合发病季节及临床特点,即可定名为暑温。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它可能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的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中暑等疾患。 2、暑温病的性质是什么? 署为阳邪,其性酷烈,暑本火热之气,为无形之热,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故本病伤人最速,发病急而重,病机传变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认为属“温热病”的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症状认为本病既同于温病,又异于温病,是温病中的“特异性温热病”,本病以深秋、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其性质、传变方式、症状等均不同于历代温病学家所说的风温、春温、秋燥、冬温等温热病的症状。而温热病以其季节发病,但毒邪不甚壅盛,其传变方式多从卫分开始,渐次传人气、营、血,同时早期卫分证候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