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Alb)的影响。方法 将 3 5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每日加用氯沙坦5 0mg。 1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lb、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肾功能 (BUN、Cr)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Alb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3 .0 3 0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 (t=2 .85 2 ,P <0 .0 1) ;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沙坦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Alb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 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1mmol/L,餐后2h血糖< 10mmol/L.随机分成2 组,A组为治疗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d,B 组为对照组(3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 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卡托普利联合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罗格列酮4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AL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ALB、FP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LDL、SBP、DB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罗格列酮能更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怡开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梅 《河北医学》2003,9(10):911-913
目的 :观察怡开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对 2型糖尿病 (T2DM)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 :5 8例T2DM早期肾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 ,治疗组口服怡开 ,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 (UAER)的变化。结果 :怡开组治疗后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 (P <0 .0 1 ) ,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怡开可降低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对T2DM早期肾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氯沙坦降低糖尿病 2型并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尿白蛋白增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51例 ,分为 2组 ,氯沙坦组 2 6例 ,服氯沙坦 50mg每日 1次 ,疗程 4周。对照组 2 5例不服氯沙坦 ,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及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尿白蛋白明显降低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无明显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降低不明显。结论 :氯沙坦具有良好的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芍药甘草汤低剂量组(2.4 g/kg)、芍药甘草汤高剂量组(4.8 g/kg)、氯沙坦组(10 mg/kg)、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予相应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等早期糖尿病肾病变化;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芍药甘草汤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清除率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基质增生等形态学变化。结论:芍药甘草汤具有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85例T2DM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A组口服坎地沙坦酯4mg/d,B组在用坎地沙坦酯的基础上加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u,每日3次。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ER)和尿B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A、B两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显著减少(P<0·05),B组尿B2微球蛋白明显减少(P<0·05)。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更有效降低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对T2DM早期肾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PGE_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 3 5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前列腺素 E1( PGE1)前后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变化。结果 :PGE1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 UAER( P<0 .0 1 )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UAER较治疗前亦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结论 :PGE1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聂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8-29,3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氯沙坦组(对照组)和氯沙坦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4周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用药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较用药前均有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用药后SBP、DBP较用药前均有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辛酸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降血脂等药物治疗,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测定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硫辛酸组较对照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治疗组:24 h UAER有显著的减少(P<0.05);对照组24 h UAER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黄芪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早期DN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可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爱好 《中原医刊》2011,(21):124-125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纽和联合用药组,疗程均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钾(K+)变化。结果各组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后,SBP、DBP、UAER均有明显下降,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联合用药组DBP降低程度与单独用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SBP、UAER降低程度与单独用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低幅度较大。各组BUN、Cr、K+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或氯沙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DM)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 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 0.05~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15.
胡宇华  杨桂兰 《吉林医学》2005,26(4):414-415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体检的血糖正常人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从而对2型糖尿病及其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体检的血糖正常的人分成3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清晨空腹血糖、OGTT2h血糖(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白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等指标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中逐渐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AE的水平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中逐渐升高,MAU的患病率呈现与UAE相同的变化规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导致2型糖尿病危险性增加的因素是BMI、SBP、DBP、空腹血糖、OGTT2h血糖、TG、TC的增高。UAE的升高是肾脏病变的早期表现,对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及进展性肾功能损伤具有强烈的提示意义。UAE的水平在糖耐量异常组已经升高,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最高;MAU同样呈现上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游甦  李体远  刘波 《广东医学》2008,29(2):186-187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激肽系统的影响。方法黄连素治疗23例非高血压非肾病糖尿病患者3周,治疗前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前后留取晨尿测定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尿激肽释放酶活性(uKat),进行前后比较,并设立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基本相似,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尿激肽释放酶排泄的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的黄连素治疗对糖尿病非高血压非肾病患者肾脏激肽系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控制的不同状况下,应用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控制的结果分为三组,控制良好组、控制一般组、控制不良组,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阳性率11.76%(2/17),控制一般组阳性率28.57%(6/21),控制不良组阳性率45.83%(11/24),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的阳性率较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与空腹血糖的控制不同水平呈正相关,应在检测空腹血糖时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筛查。结论利用试纸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应于社区医院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发现,对早期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慧娟 《河北医学》2005,11(5):402-404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氯沙坦、苯那普利两药联用为治疗组(n=30),单用苯那普利为观察组(n=30),疗程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对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好,尤其降低UAER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FBG、CH、TG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用氯沙坦和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用氯沙坦治疗,治疗组(38例)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0.4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2hPG和UAE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UAE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CH、TG、LDL-C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比单用氯沙坦更有效地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依帕司他治疗。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0个月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0个月)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和6个月时,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着依帕司他的应用逐渐下降,而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