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伯真 《当代医学》2008,(10):49-50
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偏侧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严重者出现昏睡、昏迷或者烦躁不安等.有研究显示[1],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患侧肢体输液,静脉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健侧肢体输液,患侧静脉渗漏后局部肿胀消退缓慢,并且易发生静脉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听三角”切口施行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听三角开胸手术切口’行各类普胸手术102例并且在切口愈合,疼痛及感觉异常,患侧肢体功能二项指标上与后外侧切口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结果 ATT切口较后外侧切口在切口愈合,疼痛及感觉异常,患侧肢体功能二项指标上存在显性差异,由此体现出ATT切口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ATT切口愈合快,瘢痕小,病人心理压力轻。术后患侧肢体功能影响小,达到微创目的。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轻,对呼吸和咳嗽排痰影响小,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开胸术式。  相似文献   

3.
颅内病变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刘持善,张德慈 通常颅内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障碍,若为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瘫痪、感觉减退、舞蹈样动作,若为刺激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抽搐。近几年来,颅内病变引起同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其发...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镜像治疗是目前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兴康复方法,其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本研究综述镜像治疗的起源与发展、作用机制、治疗方法、及其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中的运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以期为镜像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发生于严重心脏病,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斑块成为栓子随血向远端流动,并停顿在相应口径动脉内,堵塞相应口径的动脉,血流中断,导致肢体动脉血流障碍,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皮肤苍白、远端肢体脉搏消失,若不及时治疗,则肢体将缺血、坏死、失去功能,导致截肢,将终身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我院2003年1月以来对29例患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35岁的男性患者,其单侧小脑损伤,导致同侧上、下肢在同步环形运动时明显的协调障碍,但损伤对侧肢体同步运动或者左右肢体成对运动时,患者并不表现出协调障碍。因此,小脑不仅是联动肢体协调运动的基础,同时也参与调节肢体间的协调运动。小脑偏侧共济失调患者环形运动时的肢体协调缺陷@Bracewell R.M.$Wolfson Ctr. Clin./Cogn. Neurosci., University of Wales, Brigantia Building, Penrallt Road, Bangor,Gwynedd, LL57 2AS, United Kingdom Dr. @Balasubramaniam R. @Wing A.M. @姚庆和…  相似文献   

7.
小腿软组织挫裂伤伴胫腓干及神经损伤处理中,对血管内膜损伤的范围要有充分的估计,切除范围不能姑息,必要时可用人工血管或大隐静脉倒转移植进行修复.术后仔细观察患肢血运,末梢充盈情况,皮肤温度及感觉运动等改变,出现低于健侧皮温超过2℃时,即提示不可逆循环障碍,应立即手术探查[1].不能以足背动脉搏动有无或强弱来判断患肢血运和吻合血管是否通畅.本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始终存在,而且无明显的疼痛主诉.给我们造成错觉,导致吻合血管发生血栓,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延误了抢救肢体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AIDP),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症状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感觉障碍较轻,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等.尽管有不少变异型临床病例报告,但以单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者较罕见.现报告我科收治的一例以单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的GBS.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编制的康复操对肺部术后患者术侧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肺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在术后按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病人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教授下做"肺部术侧肢体康复操".锻炼1周后评定两组术侧肢体的活动范围和肌力.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肢体的活动范围和肌力两项功能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术侧肢体康复操对肺部手术病人的肢体康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荣国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41-641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 ,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种 ,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四大特点。其致残者有中枢性偏瘫以及言语、认知、心理等障碍 ,以中枢性偏瘫为主。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异常的痉挛模式 ,头部轻度旋转 ,面朝向健侧 ,患侧上肢屈肌痉挛呈挎篮子状 ,躯干肌痉挛 ,患侧下肢伸肌痉挛 ,迈步时呈踮脚、向外摆动划圈的步态。针对这一特点 ,我院康复科采取一系列康复手段治疗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取得较好疗效。1 康复评定1 1 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Brunnstrom六级评定法。1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人们往往很重视术后疼痛问题。我们发现部分病人在神经阻滞恢复过程中,有难以描述的肢体异常感觉和不适。这种肢体异常感觉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且未见资料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回顾性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乳腺癌患者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保留肋间臂神经74例,未能保留16例,术后分阶段对患者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保留和未能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感觉异常,74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的程度较16例未能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轻,症状持续及缓解恢复的时间短,疼痛症状缓解最为明显,切断肋间臂神经的患者症状多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及完全恢复;术后随访6~36个月,90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疼痛及感觉障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正确的体位是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预防挛缩畸形和疼痛的发生,增加舒适感.加强肢体被动运动,有利于促进肢体肌张力的转变,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有可能防止其萎缩变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2岁,在左侧躯干有1处斑点状雀斑样痣。皮损处有触痛和感觉异常。此外,伴同侧肢体明显多汗。此例患者为典型的斑点状雀斑样痣综合征,皮损以丘疹型斑点状雀斑样痣和同侧肢体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感觉迟钝、肌无力或多汗症)。斑点状雀斑样痣综合征是一种镶嵌表现型,发病原因很可能是在异质接合的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发生杂合子丢失。斑点状雀斑样痣综合征1例报道@Vente C. @Neumann C. @Bertsch H. @R. Happle$Department of Dermatolo gy, Philipp University of Marburg, Deutschhausstrasse 9, DE- 35033 Marburg, …  相似文献   

15.
汪欢  耿英杰 《重庆医学》2012,41(32):3445-3447
在区域麻醉过程中,由于传入神经阻滞所导致的一系列的异常感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相关肢体位置感异常等体象障碍现象[1]。这一表现和截肢后患者经历的幻肢感类似,即截肢后感到肢体依然存在,某些患者甚至会有肢体疼痛和被束缚的感觉,因而被称为幻肢综合征(phantom limb syndrome,PLS)。  相似文献   

16.
宋王洁  李学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24-2025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患侧静脉输液组、健侧静脉输液组;患侧组(12例)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12例)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2周后观察患侧无名指甲皱微循环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侧静脉输液组的甲皱微循环的襻数、襻顶、排列、畸形、襻长、动脉口径、静脉口径、张力、流速、流态等指标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健侧静脉输液组,差异显著;患侧静脉输液组的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的加权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健侧静脉输液组.结论:患侧肢体输液加重患肢微循环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 10 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检测 ,同时记录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头颅CT所示的梗塞灶部位和大小范围 ,对其中的重度异常的 2 0例经治疗后进行复查 ,分析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72 %的患者SLSEP异常 ,2 8%正常。其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引不出可辨认之波形 ) 2 0例 ,轻~中度异常 (表现为病侧半球SLSEPP4 0 ~N75波幅较对侧降低 5 0 %以上 ,或P4 0 潜伏期较健侧延长 2 .90ms以上 ,或SLSEP各波峰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 ) 5 2例。临床查出有感觉障碍者 (4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90 % ) ,无感觉障碍者 (6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60 % )。 2 0例复查时SLSEP有改善者 12例 ,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 ;8例无变化 ,恢复较差。认为SLSEP异常可作为评价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证据 ,特别是体感通路受损的客观证据。但部分病人肢体功能障碍与SLSEP无明显关联。动态观察SLSEP有助于对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肢体损伤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疼痛,促进创面的愈合. 方法通过测量各年龄组病人肢体的长度,设计图纸,按图制作可调节长短和角度的肢体垫架.用料:不锈钢材料,垫架平台用2cm厚的海绵,外用皮革保护.肢体垫架制作好之后投入临床使用,在临床上根据病人患肢实际长度和医生要求的角度灵活调节使用. 结果过使用可调节肢体垫架,患者感觉舒适,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疼痛和促进局部组织水肿的消退,利于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结论可调节肢体垫架,在临床上可扩大使用对象,应用于不同年龄和高度的病人,病人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入院后2~3d根据病情即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肌力变化。结果:4周结束后,所有肢体功能障碍肢体肌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尽快恢复患侧肢体功能的关键,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近年针刺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体针治疗1·1按痉挛优势劣势侧选穴位针刺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Brunnstrom提出了偏瘫六阶段恢复过程,依肢体痉挛异常运动模式,分出痉挛优势肌和痉挛拮抗肌,按照抑制痉挛肌原则选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1·1痉挛拮抗肌取穴肖淑杰等[1]采用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