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整脊疗法是美国人D.D.Palmer于1895年创立的一种以手法矫正"半脱位"为核心的脊柱徒手疗法,通过其发展史的全面梳理后发现,古代西方社会早期的脊柱手法是整脊疗法诞生的重要基础;教育是整脊疗法传承的重要载体,整脊学科教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个阶段;获得合法执业资格是整脊疗法得以生存的法律保障,在主流医学的压迫和排挤下,整脊立法经历了漫长的立法道路;整脊的核心病理概念"半脱位"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一直遭到主流医学的质疑,为了向世人证实"手法治疗半脱位"的科学性,整脊疗法运用现代研究的方法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整脊疗法相关的临床和教育指南得到制定,最终整脊从最初的一门治疗技术发展成了今天的一个行业;整脊的发展历程对中医推拿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掘研究中医整脊技术史与脊源性疾病史,整理其主要理论观点及治疗方法,阐明中医整脊理论方法的科学性,提出治疗整脊法的规范标准.方法文献发掘、整理,运用机能解剖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的科学原理,结合实验研究.结果较系统全面阐述了中医整脊技术的发明及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史,整理了主要理论观点和八大整脊法;论证了人类颈曲腰曲形成是站立行走的机能需要按数学定律形成的;提出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等理论,阐释了中医整脊法的科学原理;明确了中国整脊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应用整脊、针灸、辨证内外用药的整体疗法,并对整脊八法提出了严格的临床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国整脊学是韦以宗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生物力学、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等创立的一门学科。韦以宗教授的著作《中国整脊学》填补了我国整脊学研究的一项空白,使中医整脊上升到一个新的科学平台,促进了学科现代化的发展。随着脊柱体检纳入中小学生的体检项目这一政策的出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发现率逐渐增多,给予及时的早期干预能阻止或进一步纠正脊柱侧弯的进展,从而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广西骨伤医院从《中国整脊学》中的理论出发,通过中医整脊手法、四维牵引技术、以宗十八式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旨在为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提供经验和借鉴,并期望探寻一个治疗此病的绿色、经济、环保、简便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整脊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本院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将这一疗法进一步发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脊诊整脊疗法,本法是在中医阴阳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整脊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许昌北海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脊组与联用组,各43例。整脊组患者予以中医骨伤整脊手法治疗,联用组患者在整脊组基础上施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腰椎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结果:治疗后联用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整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整脊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用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指数(ODI)均低于整脊组,直腿抬高角度高于整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用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整脊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整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骨伤整脊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现状的调查,明确了高校加强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中医心理学人才培养,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基础类学科为主体的中医基石学科是中医药院校的立足之本。鉴于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河南中医药大学近3年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围绕中医基石学科建设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改革,强调学科与教研室并重,实施建制并行,促进科室优势互补,实现科室协调发展,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中医基石学科可持续发展综合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医康复学学科现状的研究,找出当前中医康复学科优势,同时对目前全国中医康复学学科进行相关分析,运用SWOT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中医康复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对策,意在推动学校输出更多高水平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加快康复事业发展,达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医康复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康复学科建设应厘清中医康复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在内涵建设方面应明确学科内涵定义,从临床医疗、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科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在精准理解学科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学科建设外延,合理的人才梯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扩大中医康复学科的学术外延,发展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学科宣传示范基地,能在巩固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扩大学科在业内和社会上的外在影响力,是学科外延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科内涵和外延建设对中医康复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康复学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市场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专业,加强中医康复学学科建设对于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康复医学支持力度的逐年增加,中医康复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日渐多元化。文章从中医康复学专业的优势、中医康复专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中医康复学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给出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相应对策,以加速中医康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概况、困惑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50余年的发展演变及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存在的困惑、问题及原因。结合中西医结合发展状况,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地位、作用,中西医结合专业名称规范及其定位,多层次办学体系的建立,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完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及相应的配套教辅、教参丛书,加强创新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后期教学与临床实践及开展全国性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改革研究9个方面探讨及展望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贺娟 《中医教育》2004,23(2):50-51
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提高课,凸现内经的教学重点与特点,在内经教学中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注重内经理论的哲学背景与思维方法;二是注重内经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差异;三是注重内经理论与中医学发展的渊源关系;四是注重内经理论对临床应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王洁华 《中医教育》2008,27(1):24-26
论述了中医英语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意义及中医英语教学建设、改革研究与实践、促进医药外语学科建设和科研诸方面的初步成果。2年来,河南中医学院将医药外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建设.展开以中医英语为轴心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探索和实践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宗旨。中医英语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特色性,适应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满足全球对中医药需求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戴慎  章茂森 《中医教育》2007,26(3):15-17
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由单一中医中药学科向多学科跨越式发展,中医药院校应处理好中医药学科与非中医药类学科的关系.提出构建中医药为主体,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研究教学型或教学型特质三大平台,并开展研究论证建立在这三大平台上的多元化、多层次考量论证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临床学科,是认识临床和接触临床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实践性强,中医特色鲜明等特点。但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对这门学科的重视不够,且教学上面临各种问题,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中医外科学的兴趣,进一步保证学科的教学质量,是这个学科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从互联网+CBL的教学模式探索了中医外科学的新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反馈,值得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梦洲  谢英 《中医教育》2005,24(6):38-40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针对传统中医诊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从对比教学、启发式教学、场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奖励式教学、复式组合教学和实验教学8个方面对中医诊断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新的探讨,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教学思路,并希望能为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迟淑清 《中医教育》2007,26(4):22-24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人才的需要,是中医药院校自身学科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全程人文素质教育,切实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创建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的思路与举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孟静岩 《中医教育》2005,24(4):18-20
通过加强师资培养,建设合理梯队;加强教材建设,选用精品教材;深化教学改革,重在方法创新;加强效果评价,注重总结分析;加强网络建设,开创自学平台5个方面,阐述了创建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并强调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双语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加强中医基础双语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①必要性:是培养国际型人才、使中医走向世界、填补中医教改空白的需要。②可行性:有国家双语教改方针支持和教改大环境保障、有高素质学生群体和高英语水平教师队伍、有中基双语教材保障。③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中基教改和理科基地建设、有益于中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精品课程建设是衡量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精品课成建设要坚持中医药特色,解放思想、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材选用标准、突出教学方法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