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唇裂修复术的麻醉方法,为小儿麻醉技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72例3个月至3岁唇裂患儿。吸入氧化亚氮和安氟醚使患儿入睡,静注异丙酚、芬太尼、肌松药,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吸入45%~55%氧化亚氮+氧和1.0%~1.5%安氟醚维持麻醉。术者以局麻药浸润麻醉。结果:全麻效果优良,能完全满足手术要求;围麻醉期心率、ECG、SpO2均正常,术中无喉痉挛、误吸等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苏醒迅速,术后无低氧血症、喉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唇裂修复术具有麻醉平稳易控、苏醒完全迅速、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不同全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不同全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唇腭裂思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入室前以5%氯胺酮4~6mg/kg行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入睡后抱入手术间再行静脉诱导插管。观察组直接抱入手术间建立静脉通道后以1%氯胺酮1~2mg/kg行静脉诱导插管。两组唇裂手术开始前均以2%利多卡因6~8mg/kg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两组术中均吸入安氟醚,间断静注氯胺酮或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唾液分泌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唾液分泌少,术后精神良好,再嗜睡少。结论:小儿唇腭裂修补术全身麻醉不行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优于行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术者对麻醉满意度、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术后24小时回访有无术中知晓及麻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中SpO2<95%发生38例,术中体动发生8例,术者稍有不满意28例;试验组术中SpO2均维持在98%~100%,术中无体动,术者满意度100%。两组患者HR、MAP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时间、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毕呼吸、睁眼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提供良好手术环境,便于术中呼吸管理,术后患者呼吸、意识恢复快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经鼻气管插管在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经鼻气管插管的体会。方法:先心病手术55例,随机分两组:经鼻气管插管(N组)31例,经口气管插管(M组)24例。予眯达唑仑、丙泊酚、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N组经鼻气管插管,M组经口插管。记录插管前后及拔管前后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术后耐受插管及导管移位情况。结果:M组较N组易发生导管移位(P〈0.01),N组术后耐受气管导管较M组好(P〈0.05),M组拔管前心率较N组明显增快(P〈0.05)。结论:小儿心脏手术中,经鼻气管插管具有易固定、耐受好等优点,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麻醉复苏期严重躁动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妇科腹腔镜手术210例,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完成相应手术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转入ICU(PACU)即刻根据ICU镇静镇痛指南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苏醒期躁动评分(RS),根据不同评分情况:分A、B、C三组,A组患者予地佐辛5mg;B组严重躁动伴寒颤者予地佐辛10mg;C组患者不予地佐辛。结果:A组患者60分钟可转出PACU,B组患者80-90分钟可转出PACU,C组患者70-80分钟可转出PACU。结论:地佐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确切可靠,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在可控制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利多卡因联合雾化并浸润导管管壁在清醒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时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需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紧急气管插管时仅予2%利多卡因雾化,治疗组予布地奈德加利多卡因联合雾化加表麻药浸润导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评价术后患者耐管效果及随访观察拔管后患者咽喉部舒适程度.结果:治疗组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较小,插管平稳,麻醉效果、术后患者耐管效果及拔管后咽喉部舒适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快速减轻会厌水肿,局部抗炎活性高,有效减轻插管引起的咽喉损伤,联合利多卡因加表麻药浸润导管,加强麻醉和耐管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1~7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为5%七氟烷吸入复合芬太尼3μg/kg及维库溴铵0.15 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K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10 mL,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10mL,C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中持续吸入2%~2.5%七氟烷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芬太尼2μg/kg,手术结束立即停止吸入七氟烷,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K组和F组苏醒期躁动率均明显低于C组(5%:30%:65%,P<0.05),与F组相比,K组苏醒期蹂动率更低(P<0.05);K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3组患儿转出PA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均可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但预注射氯胺酮后效果更好,对提高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安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治疗患儿60例,年龄2.5 ~ 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行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C组行全身麻醉.A、B组使用局麻药0.3%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 mL/kg.比较3组患儿手术进程中3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麻醉维持异丙酚、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室气管拔管时间、停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患儿术中MBP、HR变化小,与B组相似,明显较C组平稳;A、B组麻醉维持异丙酚、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气管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相关并发症少于B、C组.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髋部手术麻醉较好的选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减少全麻药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唇裂手术如何避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较安全麻醉方法。方法:随机分成二组,氯胺硐麻醉(Ⅰ组)100例和气管插管全麻(Ⅱ组)100例.对两组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出现显性差异.且Ⅱ组的HR、SBP、DBP较稳定,与术前转变化不大。结论:气管插管全麻能提高唇裂修补术的麻醉安全性。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克泽普)术前局部浸润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克泽普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克泽普组于切皮前行克泽普切口和皮瓣逐层浸润;对照组行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术后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后48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因镇痛所致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克泽普局部浸润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 ,时效短和苏醒迅速而完全等优点 ,在各种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年来 ,小儿先天性唇裂手术一般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局麻[1] ,不行气管内插管。为此 ,我们于 2 0 0 1年 3~ 9月将异丙酚气管插管麻醉用于 1岁表 1 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组别nH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术中、术后麻醉镇痛效果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共231例,排除疾病、药物过敏、不同意参加研究以及局部麻醉无法配合的患儿共141例,最终前瞻性纳入90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组(I组)、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II组)、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III组)。手术方法为传统切除缝合法。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从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术后镇痛给药次数、麻醉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3组患儿均按术前制订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I,II,III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23±6.22) min,(29.24±5.91) min,(29.94±5.59) min。从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I,II组术毕患儿送往PACU,III组术毕拔出喉罩后送往PACU。术中加用丙泊酚人数I,I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III组术中七氟烷维持(1.0%~1.5%)。术后PACU停留时间(P=0.458)和住院时间(P=0.0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使用镇痛药和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II,III组,I组在术后30 min存在运动阻滞(P<0.001)。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术后III组有7例(23.3%)患儿出现苏醒期躁动、3例(10%)患儿出现分泌物增多。III组的麻醉费用比I,II两组高出近1倍。结论: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麻醉费用低,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全电视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全电视胸腔镜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小儿心脏病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组(RF组,n=60)和芬太尼常规麻醉组(F组,n=60),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顺利,无重要并发症。RF组与F组在诱导后10 min、转机即刻、停机后10 min和手术结束等时间点上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F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ICU留观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而RP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F组。结论雷米芬太尼用于全电视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能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停药后清醒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的患儿40例,年龄2~14岁,体重8~30kg,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F组以异丙酚泵注,每隔15~20min按1!g/kg缓慢静注追加芬太尼。分别记录患儿诱导前、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2min、手术开始后10min时的MAP、HR、SpO2,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结果:诱导后R组MAP、HR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HR均显著下降,波动明显(P<0.05或P<0.01);两组SpO2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王占奇 《临床医学》2014,(11):65-6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70例,按应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均采用面罩吸氧,未气管插管,仅手术开始分别泵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镇痛起效时间(3.14±0.57)min,术中疼痛感和牵扯感(1.26±0.09)分,苏醒时间(5.10±2.04)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脉搏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比芬太尼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时,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儿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廖晓琼  虞慧君  陈瑶 《护理学报》2009,16(17):47-48
目的 观察局部组织浸润追加麻醉术应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拟阴道顺产,需行会阴侧切的2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抽取100例为局部组织浸润追加麻醉组(观察组),另100例为传统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组织浸润麻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组织浸润追加麻醉法镇痛效果满意,操作简便易行,产妇疼痛减轻,是一种较理想的会阴侧切麻醉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多模式镇痛全身麻醉与传统模式镇痛全身麻醉,明确多模式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中芬太尼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9月至12月因为妇科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人100例,其中33例(多模式镇痛组,M组)全身麻醉采用了联合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idocaine,IVIL)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67例(对照组,C组)全身麻醉采用芬太尼单一镇痛药物的传统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的芬太尼用量以及病人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手术开始即刻(T_2)、手术结束即刻(T_3)、拔管后即刻(T_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值。结果:与C组比较,M组病人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M组T_2~T_4的SBP和HR,T_2和T_4的MAP,T_4的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_0比较,M组T_1时SBP、DBP、MAP显著降低(P<0.05),随后无统计学差异;C组T_1时SBP、DBP、MAP显著降低(P<0.05),T_2和T_4的SBP和MBP、T_3的DBP及T_2~T_4的HR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采用联合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及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并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李秀泽  李卫  夏氢 《华西医学》2011,(8):1189-119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曲马多组(T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患儿;于麻醉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曲马多2mg/kg、等容量生理盐水。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于术后2、4、6、8h各时间点观察患儿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拔除患儿气管导管后5min躁动评分;记录患儿术中芬太尼总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随访术后2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P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T、C组(P〈0.01);T组镇静评分于术后2、4、6h明显高于P、C组(P〈0.01),镇静评分在P、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T、C组(P〈0.01);P组患儿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T、C组(P〈0.01);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组(P〈0.05)。P组无呼吸抑制、伤口异常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小儿上肢骨折手术可产生明显镇痛作用,并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小儿腹腔镜手术140例,诱导给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2~4 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05~0.1 mg/kg诱导麻醉,1%异氟烷、丙泊酚0.1 mg/kg维持麻醉,根据术中肌肉松弛情况给予雏库溴铵70 μg/kg,气管插管.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平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等指标.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术中腹腔压力8~20 mmHg,新生儿和幼儿气腹压力不超过12 mmHg.结果:所有患儿术中ECC为窭性心律,气腹后脉搏、MBP都升高,维持PEtCO2在35~50 mmHg之间,放气后5分钟心丰、MBP恢复至气腹前水平.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有利于呼吸管理,减轻手术操作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超快通道组50例患儿入室后均吸入七氟醚诱导,静注舒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传统组50例予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两组机械通气均采用PCV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传统组比较,超快通道组术后拔管时间(36.3 ± 8.5)min (P < 0.01),重插管率0%,CICU停留时间(5.3 ± 3.2)h (P < 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