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士吉 《吉林中医药》2007,27(12):15-15
中医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和肝、脾、肾、心等脏器密切相关。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如能正确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裴正学辨证分型治疗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正学教授认为中风有内外之分,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为外因;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浊阻络为内因。中风后期,脏腑虚损,出现肾阳亏虚,气虚血瘀,脑络痹阻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本虚为肾阳亏虚,气虚血瘀;标实为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瘀阻络,气血逆乱。裴教授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地黄饮子、冠心二号、补阳还五汤、汉三七、水蛭治疗肾阳亏虚,瘀血阻络之脑中风,效果显著。并附一例病案以阐述机理。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理法方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发病机理多为气血亏虚、肝郁化火 ,或痰湿内盛、脏腑功能失调 ,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酗酒饱食、用力过度等诱因 ,导致气血阻滞 ,脑脉痹阻而成。病位在脑 ,与心、肝、脾、肾脏器关系密切。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 ,痰浊、风火、肝阳、瘀血为标。笔者长期从事中风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 ,现结合个人经验和认识 ,对临床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理法方药探讨如下。1 通腑化痰法急性期中风患者虽有本虚之证 ,然治疗仍应侧重标实。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腑气不通 ,在中风病机变…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老年颤证的范围.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标实为风火内生,痰瘀阻络,本虚标实,但以本虚为本;筋急风动为病理关键,只有导致筋脉失养,影响筋脉的正常舒展挛缩,失却自如保持动静的能力,才能导致颤振的发生.所以在帕金森病早期可以采取柔肝缓痉的治法,到疾病后期采取滋补肝肾的方法,以达到濡养筋脉、补益肝肾的结果,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急性期瘀热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多年来对脑出血急性或病人临床治疗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不同脏腑、不同程度的瘀热证,我们分别给予活血通络、清热凉血的治疗而取效。实践证明对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瘀热证若能妥善处理,可加速对病情的控制和降低病残率。1脑出血急性期瘀热证发病机理认识脑出血急性期按其临床表现属中医中风病证。历代医家论述中风病机虽颇为复杂,但归纳不外风、火、痰、气、血、虚六大因素。多数学者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和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相因为患。据我们临床观察脑出血急性期部分患者以标实为主,而火热内郁是其重要病理机转。…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络破血溢而发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经络气虚、阴阳失调,在标为风火相煽,气血瘀阻。应以补阳经为主,泻阴经为辅,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因素导致脑实质损害所产生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3])。本病属于中医学"呆病""文痴""健忘""郁证"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笔者将VD常见中医分型做一概述,供临床辨治参考。1病因病机VD其本在肾,其标为风痰瘀血,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4])。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精气亏虚为本,风火痰瘀诸邪为标~([5]);尚有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在急性期以标实为主,气血逆乱,风火痰瘀阻滞经脉,表现为急性起病。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后,本虚的病机则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阴阳气血失调,风痰瘀血阻滞脉络,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运用培元通脑胶囊益肾填精、熄风通络,心、脑、肾同治,本虚标实兼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病的常见类型。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病机复杂,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者以肾虚、气血虚为主。因肾主骨,生髓充脑,肾虚则脑髓不充,脑失所养;气血虚则。肾精无所化,心亦失养,故发为本病。本人以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伍大华教授认为,眩晕乃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其病性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精、髓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标实或为风火痰瘀郁阻清窍,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扰,发为眩晕。周围性眩晕急性期病机为肝风裹挟痰浊上犯,应治以熄风化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缓解期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治法,采用平眩定晕汤平补肝肾,熄风化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急性期,应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缓解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其病机为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痰瘀同治,常以柔肝通络汤为主方。精神疾患相关眩晕常合并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病机关键为肝郁气滞,且常兼夹血瘀、痰浊、火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以疏肝解郁为治疗法则,同时注重心理治疗,常以逍遥既济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2,23(8):754-755
高血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 ,它的最大危害是损伤终端器官 ,引发心血管事件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愈加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 ,其病理基础是肝肾本亏 ,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 ,虚证多为阴精亏损 ,气血虚乏或阴阳两虚 ;实证多为风、火、痰、瘀内生。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 ,风火痰瘀标实症状往往是在肝肾阴亏的基础上产生的。治疗总宜补虚泻实 ,平调脏腑阴阳气血。若属肝阳偏亢 ,风火上旋 ,治当平潜肝阳 ,清化风火 ;若肝肾阴亏 ,风阳内动 ,治当滋阴潜阳 ,平熄肝风 ;若阴阳两虚 ,风痰阻络 ,治当…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法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脑血管病患者中 ,脑出血约占10% -20% [1],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 ,而急性期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内因是中风的主要因素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 ,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多种原因 ,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于脑而致脑出血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故笔者认为 ,脑出血急性期应治以通腑泻热 ,醒神开窍 ,活血化瘀 ,同时还应注意扶正祛邪。1通腑泻热醒神开窍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属肝肾阴虚 ,气血虚衰 ;在标为风火 ,痰湿壅盛 ,气血瘀阻 ,…  相似文献   

14.
张志钧教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悬壶近50载,博采众长,擅长心、脑、老年病的诊治,现将其从痰瘀相关理论研究辨治中风的经验归纳如下。中风属危急重病,临床极为常见。该病多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尤以“痰”与“瘀  相似文献   

15.
郭洪祥  孙斌 《山西中医》2013,29(6):61-62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而致关窍不利.中医辨证大致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瘀阻络三型.治法宜滋补肝肾,养血熄风;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活血化痰,醒脑开窍;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中风其病机不外风、火、痰、气、虚、瘀六端,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扇,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其基本病机。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以醒脑开窍、通肺泻热、活血化瘀为主,恢复期应涤痰通络、活血化瘀与扶正并用,后遗症期应注意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及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钱仁义教授治疗肌张力障碍的辨病、辨证与治疗经验。钱仁义教授认为肌张力障碍属于中医颤证的范畴,风邪贯穿于该病的始终,其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脾肾虚为本,风兼夹湿、火、痰、瘀为标。治疗时,主张虚实异治,其实者多为内风夹湿,法当祛风胜湿,方用自拟调肝汤;其虚者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法当养阴熄风,方用加减二甲复脉汤。  相似文献   

18.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瘀血阻滞脑络,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辨证施治,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属于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现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进行论治本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脾虚,标实主要是指湿热和血瘀等致病因素,本虚标实相互交织,导致本病症状复杂、病程缠绵、久治难愈,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健脾益气法、清化湿热法、化瘀通络法等进行治疗,或单法应用、或多法联用,随证治之。通过从本虚标实病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眩晕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症,又是西医高血压病、美尼尔氏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等诸多疾病的主要证候,对它的研究颇具意义近年来文献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症报道较多,对其病因病机及实验室检查也有一定研究,今就近5年来有关文献资料作一述评。1病因病机杨氏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标实乃风火痰湿为患(1);青氏认为发作期以风阳痰浊之标实为主;缓解期以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多见(2)蒋氏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瘀阻脑络的病因(3)李氏认为本病发作期实为肝风挟痰为主,虚以脾虚为主(4);白氏认为本病共同病理特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