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世纪以前,胃癌术后发生梗阻性黄疸时,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存时间较短~([1])。临床确诊时多不能手术切除,为了提高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行姑息性治疗~([2])。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8例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33~75岁,平  相似文献   

2.
胆道手术后近期黄疸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3例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的病人,分析认为,当黄疸发生在胆道手术之后时,应鉴别黄疸是非梗阻性还是梗阻性,非梗阻性黄疸,一般只需内科治疗,梗阻性黄疸,属医源性胆道损伤者需要手术治疗,而由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较常见的病症,本人收集近二年多来经证实的梗阻性黄疸CT资料,分析梗阻部位情况,阻塞水平及病因,以提高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60.5岁。胆...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用于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2例婴幼儿梗阻性黄疸采用腹腔镜协助诊断和治疗。结果 2例因大量腹水而中转开腹,余50例腹腔镜下行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闭锁33例,胆道发育不良10例,胆汁淤积7例。中转开腹行肝门—肠吻合术43例,肝活检38例,胆道置管行胆道冲洗9例。结论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婴幼儿梗阻性黄疸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对胆汁淤积的患儿,可免除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利胆消炎汤治疗梗阻性黄疸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胆消炎汤治疗梗阻性黄疸38例钱爱军金庆丰胆总管结石合并黄疸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问题,亦称作为“梗阻性黄疸”。可通过手术方法解决,但急诊手术往往带来并发症和危险性。我们应用利胆消炎汤加减进行治疗梗阻性黄疸,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有严重合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血中内毒素含量、肾功能变化及胆酸钠、乳果糖和山莨菪碱的干预效应。方法 将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胆酸钠治疗组(n=11),乳果糖治疗组(n=10),山莨菪碱治疗组(n=12);另选21例胆囊结石患者为非梗阻性黄疸对照组。观察各组手术前后血中内毒素含量、肾功能变化及药物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梗阻性黄疸时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各治疗组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肠源性内毒素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胆酸钠、服果糖和山莨菪碱可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我院自1979、9~1994、9月手术治疗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18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治疗,在围手术期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肝功能和营养不良等措施,进行肠道准备;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4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黄疸消退、临床治愈31例;黄疸减轻、临床好转13例;黄疸无减轻、临床无好转3例.术后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MODS死亡1例、肿瘤晚期衰竭死亡1例.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良性梗阻性黄疸是指除恶性肿瘤外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结石、胆管扭曲、胆道狭窄、胆道先天性闭锁、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1]。近年来我院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管内引流治疗无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能切除的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姑息性胆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2例患者黄疸均明显消退,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结论:T管架桥内引流治疗壶腹周围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良好,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行之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茵陈蒿汤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减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常由胆总管结石、肿瘤或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引起。肝脏淤胆可致肝功能损害 ,使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并延缓病人的康复。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们对 37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在手术后配合应用茵陈蒿汤治疗以促进减黄 ,并与2 3例行常规外科手术后处理的病例做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 60例 ,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 ,治疗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6 8± 10 8)岁 ,就诊时平均梗黄时间 (14 2± 7 8)d ,术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5 8 8± 34 1) …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手术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有增加的趋势,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因为胰头、胆管癌的症状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待做出诊断时多已丧失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仅能做一些姑息性的引流术。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51例,现就应用不同引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1例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男38例,女13例,年龄30~89岁(平均62.8岁)。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其中22例(43%)伴有明显的皮肤瘙痒。1.2 …  相似文献   

16.
徐泽 《腹部外科》1989,2(1):20-22
本文通过一例黄疸病例的诊疗教训,对梗阻性黄疸病人鉴别诊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宜鉴别是肝细胞性黄疸抑为梗阻性黄疸,否则对前者可能误行手术,加重肝功能损害。如确定为梗阻性黄疸,则应进一步定位鉴别是肝内梗阻抑为肝外梗阻,定性鉴别是良性黄疸抑为恶性黄疸,以利于治疗方法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判断梗阻性质对作好术前准备及决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手术确诊的11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良性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B超引导下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翔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854-855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所做的20例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旨在总结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胆胰系统肿瘤引起胆管梗阻所致的黄疸,通常为胆道完全梗阻,对全身影响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而术前准备做的好将会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我院1990-1997年共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6例,本文就这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2岁,平均58岁。病人都有进行性黄疸,伴食欲下降11例,呕吐4例,体重下降12例,发热2例。1.2 实验室检查本组对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塑管引流术(ERBD,46例)或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30例)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术后黄疸的下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方面,ERBD组显著低于PTCD组(均P<0.05)。结论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都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相同,但内镜下塑管引流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