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刘易勤 《当代医学》2007,(16):56-59
据悉,2007年原料血浆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15%左右,平均每吨血浆价格都在30万元以上,而血制品生产企业的血白蛋白的成本上涨了10%左右.按照正常的情况,全国血浆年供应量为4200吨左右,但今年血浆供应量将减少1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血浆对巨噬细胞氧化血浆的影响,建立一个更接近体内环境的巨噬细胞氧化LDL的合理模型。方法通过测定234nm的吸光度值,比较不同浓度血浆对巨噬细胞LDL氧化的影响。结果在5.0%和2.5%的血浆浓度巨噬细胞对LDL的氧化高峰均在9h左右,明显长于Cu2+对LDL的氧化高峰,在2.5%血浆浓度下巨噬细胞对LDL的氧化能力更强。结论应用2.5%血浆来研究巨噬细胞对LDL的氧化,更接近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MB法血浆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重留样,然后与MB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MB的终浓度在0.9~1.3 靘ol/L左右.将加入MB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分,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MB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MB浓度、FⅧ:C、FⅤ:C、 VWF、 Fib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 VWF、 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7.29±2.03)%、(81.43±11.15)%、(80.12±14.03)%、(92.48±8.35)%、(82.86±19.13)%,MB去除率(77.88±8.21)%.结论 利用MB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有一定影响,但血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脱氧肾上腺素抗体与变肾上腺素强交叉反应建立起灵敏、简单的血浆变肾上腺素放射免疫测定法。经方法考验,标准曲线的精密度为3.7±1.4%,最小检出量小于2pg/管;批内、批间误差分别为3.8~6.3%和7.6~11.6%,平均回收率为90%左右;加入不同量的血浆与测得变肾上腺素具有线性关系。正常人卧位血浆变肾上腺素浓度为65.6±56.4(13~147)pg/ml。血浆与尿中变肾上腺素呈显著正相关r=0.747(n=97 p<0.01游离);r=0.747(n=97 p<0.01总)。速尿和冰水冷应激未使变肾上腺素明显升高,但狗在麻醉状态下人为增加颅内压后变肾上腺素明显变化,血浆变肾上腺素可作为交感神经活性和嗜铬细胞瘤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复方芦丁片中芦丁在beagle犬血浆中含量测定的RP-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Merck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溶液(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芦丁峰形对称,血浆中内源性杂质不干扰芦丁的测定,保留时间在10分钟左右。血浆中平均回收率为98.92%~112.33%,芦丁最低检出量为0.18 ng。结论:RP-HPLC可用于犬血浆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秦江梅  郭淑霞 《农垦医学》2000,22(6):413-416
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医药费用上涨极为迅速,据统计我国1990年至1996年7年中,医药费平均每年递增30%左右,其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增加的幅度,这无疑给我们并不发达的国民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兵团作为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职工都享受公费或劳保医疗,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自1990至1996年,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兵团级医院年递增3044%,师局级医院年递增2975%,基本与国家医疗费用上涨情况一致[1]。本次研究对师局级医院住院费用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能为兵团医疗保险改革提供决策依据。1 调查对象、资料、方法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报告口服巯甲丙脯酸并用硝苯吡啶治疗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观察6周,降压有效率与显效率分别为97.5%与87.5%,症状改善率为90%左右。未发现与脂质代谢、糖代谢、尿酸代谢、肾功能及肝脏功能的不良影响,提示心功能有改善作用。治疗前测定血浆心钠素浓度降低,与国内文献报告一致,治疗后血浆心钠素浓度升高,可能与巯甲丙脯酸抑制其降解有关。本组疗效与肾素分型之间无显著差异,有利于作为非选择性第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研究城市医院医疗费用上涨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相互作用,以期寻求控制城市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策略和措施,为解决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带观测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医疗费用上涨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结果①政府财政投入减少会导致医疗费用上涨,财政投入增加1亿元,导致人均医疗费用下降0.334元,导致城市医院总医疗费用减少39.6亿元;②医疗费用的增长存在不合理性,GDP增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医疗费用反而下降;③医疗费用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患者特征有关,人均收入增加1元,人均医疗费用增长0.088元;患者住院次数占门急诊次数百分比越高,医疗费用增长量越低;④医疗费用上涨与医生工作效率基本无关,主要是次均费用的增长导致。结论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可较好地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主要是通过控制单位医疗费用上涨而实现。建议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保持与GDP增长同步并略高于GDP增长水平,每年递增10%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脂肪乳输注使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升高对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大鼠输注脂肪乳2、5、7和48 h,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评价葡萄糖输注率,测定血浆葡萄糖、FFA.结果 与生理盐水输注组比较,2 h脂肪乳输注使血浆FFA升高了2倍(P<0.01),GIR下降27%(P<0.05),脂肪乳输注5 h GIR降低了52%(P<0.01),7 h GIR降低56%(P<0.01),输注48 h脂肪乳GIR降低58%(P<0.01),5 h组、7 h组及48 h脂肪乳输注组间GI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输注脂肪乳使FFA浓度达到基础值的3倍左右,可复制出脂毒性胰岛素抵抗的模型,而且胰岛素抵抗达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0.
血液离子钙的测定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内虽然只有 1%左右的钙存在于细胞间液和细胞内 ,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1 ] ,通常临床上所说的血钙即指血浆钙。血浆钙包括蛋白质结合钙、有机酸结合钙和离子钙。其中离子钙约占总钙的 46 %~ 5 2 %。血液总钙的测量方法较为简单、快速 ,且廉价 ,适于大批量的自动操作 ,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直到 196 7年 Ross首先描述了第一支 Ca2 +选择电极及随后的离子钙分析仪的商品化 ,离子钙的检测才逐步应用于临床。国内 2 0世纪 90年代初即有许多关于离子钙测定的研究报道 ,但由于受仪器的性能与质量的…  相似文献   

11.
周娜静  薛洋 《农垦医学》2000,22(4):292-296
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医药费用上涨极为迅速 ,据统计我国 1 990年至 1 996年 7年中 ,医药费平均每年递增 30 %左右 ,其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增加的幅度 ,这无疑给我们并不发达的国民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兵团作为国家的经济落后地区 ,面临着更为困难的问题 ,自 1 990年至 1 996年 ,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 ,兵团经医院年递增 30 .44% ,师局级医院年递增 2 9.75% ,基本与国家医疗费用上涨情况一致 ,而团场医院年递增仅为 1 6.3% ,其原因值得探讨。团场既不同于城市 ,也不同于农村 ,它有类似企业的工资制度 ,却又以农业劳动为基本…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体内含锌2~2.5g.在体内锌主要以结合状态存在于多种含锌酶中,体内大约有18种含锌金属酶和14种锌离子激活酶,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如骨骼、皮肤和头发中,尤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内含量最高,人眼的视觉部位含锌量高达4%左右.血液中的锌有75%~85%分布在红细胞中,主要以碳酸酐酶以及含锌金属酶类的形式存在.血浆中的锌往往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配合物,而白蛋白则与66%的血浆锌相结合.微量元素锌不能在体内自行  相似文献   

13.
杨瑞霞 《医学综述》2013,(16):3059-3060
目的探讨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的含量。方法应用岛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受试者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含量,色谱柱为Rtx.5MS毛细管柱,流速为1.0 mL/min,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200℃,EI电离方式。结果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5μg/L,标准曲线方程:Y=2.4870X+0.3578,r=0.9978,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在80.0%左右,平均误差均<8%。结论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含量具有精密度好和回收率高等诸多特点,符合方法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血浆中异烟肼毒性代谢物肼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C18柱,以5mmol/L醋酸钠(用1 mol/L醋酸调节pH至5.0)-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nm.结果:肼血浆浓度在8.5~85.2μmol/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2%.结论:本方法准确并较为简便,为测定肼血浓以监测异烟肼毒性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全血浆置换(TPE)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治疗效果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院内GBS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TPE前后肌力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程度、肌电图演变以及血浆免疫复合物水平,以此结合常规的相关指标评估TPE疗效。结果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肌力平均水平要高于治疗前,治愈率达到80%以上,而采用TPE治疗相关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轻度寒战、皮疹等过敏现象,发生率大约在7%左右。结论血浆置换(TPE)对吉兰巴雷综合证(GBS)患者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基本安全有效,并且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人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366例急性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在判断住院死亡中的意义并找出其切点.比较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切点和低于切点者的住院病死率.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判断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366例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中有19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3970(3452,6934)pmol/L比2340(1132,4002)pmol/L,P<0.01].血浆NT.pm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62(95%CI:0.657~0.857,P<0.01).根据ROC曲线,通过切点定量对比发现NT-proBNP在3300~3700 pmol/L时判断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维持在70%左右,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恒定在10%和97%以上.当将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 pmol/L时,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7%、66.9%和67.6%,阴性预测值高达98%.大于此值者住院病死率(10.9%)约是小于此值者(2.1%)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心率、房颤和NYHA心功能分级是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或0.05),以NT-proBNP的作用最强.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常成年人体内钾的总含量约4000毫当量(150克)左右,其中80%的钾是分布在细胞内,其余20%是分布在细胞外液。血浆中平均仅含4.7毫当量(4.0—5.0毫当量)或18.2毫克%(16—21毫克)。体内钾总量的减少谓之缺钾,血浆浓度的降低(低于4.0毫当量)则谓之低血钾症。两者经常是一致的,也即当钾总含量减少时,血浆中的钾浓度也降低。但有时两者并不一致,因为血钾的水平除与钾总含量多少有关外,尚与钾在细胞内外分布情况以及血液的稀浓有关。如当细胞液的钾大量转至细胞内或血液稀释时,可出现低血钾,但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血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用人血浆、兔血浆、冻干血浆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比对,以及用基层实验室易获得的不同来源人血浆、不同抗凝剂人血浆、不同保存期人血浆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分析。结果人血浆和兔血浆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一致,阳性率均为100.0%。冻干血浆试验平均阳性率为40.6%,冻干血浆与人血浆、兔血浆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2,P0.05)。从业人员、学生、门诊患者血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3.8%、96.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3,P0.05)。EDTA-K2、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人血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6.9%、100.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5,P0.05)。新鲜、1周、2周、4周保存期人血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6.9%、93.8%、100.0%、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7,P0.05),8周、12周保存期的人血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1.8%、59.4%,试验阳性率明显下降。结论基层实验室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用人血浆代替兔血浆做血浆凝固酶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延长血浆胆红素吸附的常规治疗时间,观察吸附效率的变化,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1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BR350型胆红素吸附柱,每次吸附治疗时间由2 h延长至3 h,分别采取吸附前后血浆,分析胆红素吸附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60min、120min、180min总胆红素水平与上机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60min、120min、180min时总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51.3±6.6)%、(46.9±9.9)%、(43.5±9.2)%,直接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45.9±3.3)%、(40.6±5.1)%、(39.3±6.6)%。随时间延长,吸附率呈下降趋势。③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血浆胆红素吸附对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确,随治疗时间延长,全血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水平均可持续下降。②胆红素吸附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在治疗180 m in时仍在40%左右,仍然有相当的吸附能力,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应不少于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