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休克期切痂植皮对小型猪烧伤后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贵州三系实验用小型猪正常及烧伤后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及休克期切痂植皮是否对烧伤后REE产生影响。方法借助小型猪烧伤模型,应用代谢车面罩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及REE的变化。结果 休克期切痂植皮组、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和单纯烧伤组伤后REE值均明显升高,但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由于及时切痂植皮封闭创面,REE值在伤后96h开始下降,并于伤后12d内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痴植皮组和单纯烧伤组,而后两组则仍保持了持续的高代谢状态。结论 严重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连续收治并成功救治的 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 ,分别于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前 ,手术后和病情稳定时 ,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 ,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内毒素(LPS)进行监测。 结果 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后REE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病情平稳时REE值较手术后明显下降 (P <0 .0 1) ;侵袭性感染组织切除后IL 6、IL 8、TNF α、LPS含量较手术前降低显著 (P <0 .0 5 ) ,病情平稳时下降更明显 (P <0 .0 0 1) ,REE与IL 6、IL 8、TNF α、LPS水平呈正相关 (P<0 .0 1)。 结论 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可减轻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 ,有助于控制或减轻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 (IPM)或头孢哌酮 (CPZ)治疗烧伤感染患者后其部分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及差异。 方法 选择 13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烧伤患者 ,其中7例应用IPM(IPM组 ) ,6例应用CPZ(CPZ组 )。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2、12、2 4、4 8、72h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浆内毒素 /脂多糖 (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水平的变化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用药后 2h两组患者血浆LPS水平升高 ,其中CPZ组较用药前升高了 (13.95±10 .2 9)pg/ml( P <0.0 5),升高幅度大于IPM组 ,随后逐渐降低。CPZ组用药后 2hTNF α水平为(0 .86± 0 .16 )ng/ml,明显高于用药前 [(0 .38± 0 .15 )ng/ml]及IPM组 [(0 .4 7± 0 .13)ng/ml](P <0.0 1)。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相点血浆IL 6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及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两组患者TNF α水平与LPS、IL 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0 0 1~ 0.0 1)。结论 应用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烧伤患者时 ,可诱导细菌释放LPS、TNF α,其释放量存在一定差异。TNF α的产生与LPS、IL 6的释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烧伤后创面真皮组织缺损、脂肪穹隆结构破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肢部位需要削痂的深Ⅱ度烧伤患者 2 4例 ,共 5 4个创面。削痂术中根据创面真皮脂肪颗粒的暴露程度分为 3组 :脂肪不暴露为A组 ,脂肪暴露少为B组 ,脂肪暴露多为C组 ;再根据削痂后创面是否植皮又相应分组 :A组未植皮组、植刃厚皮组 ,B组未植皮组、植刃厚皮组 ,C组植刃厚皮组、植中厚皮组 ;每小组 9个创面。用KS4 0 0型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患者的真皮厚度及脂肪颗粒暴露率 ;术后 6个月 ,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瘢痕随访情况。 结果 各组患者的真皮厚度及脂肪暴露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 5或 0 .0 1 ) ;随着真皮缺损的增加 ,创面脂肪暴露率也相应增加 ,两者呈正相关 (γ =0.5 5 4,P <0.0 5)。A组瘢痕温哥华评分明显低于B、C组 (P<0.0 5 );B组未植皮组评分为 3.71 4± 0 .4 98,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 1 );创面移植与缺损厚度近似的真皮 ,其瘢痕评分相应减少 ;随着脂肪暴露率增加 ,其瘢痕评分也增加 (P <0.0 5 )。  结论 烧伤后 ,真皮组织缺损程度与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而脂肪穹隆结构的破坏也是瘢痕形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烧伤后早期应用不同液体复苏患者血钠和红细胞的变化。方法 将 15 0例烧伤患者分为 3组 ,A组为中、小面积烧伤患者 5 0例 ,给予平衡盐溶液 (钠离子 130mmol/L)复苏 ;B组为大面积烧伤患者 5 0例 ,液体复苏方法同A组 ;C组为大面积烧伤患者 5 0例 ,给予高渗乳酸钠溶液 (钠离子 174mmol/L)复苏。观察伤后 1~ 3d患者的补液总量、血钠、红细胞数量及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的变化。对A、B组患者的烧伤指数 (BI)与其伤后 1d的血钠值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伤后 3d内A组患者补液总量、补钠量均低于其他两组 (P <0.0 1);C组补液总量低于B组 ,而补钠量多于B组 (P <0.0 1)。伤后 3d内B组血钠值接近正常值下限 ,C组血钠值接近正常值上限 ,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P <0.0 5或 0 .0 1)。伤后 3d内B、C组的红细胞数量相近 (P >0.0 5 )。伤后 1dB、C组患者的MCV分别为 (95 .5± 5 .5 )、(92 .1± 4 .5 )fl,伤后 2d各为 (93.2± 6 .4 )、(90 .9± 5 .4 )f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 )。A、B组患者伤后 1d的血钠值与自身BI呈负相关 (r=- 0 84,P<0.0 1)。  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采用高渗盐溶液复苏 ,血钠值平稳且红细胞的肿胀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
全颜面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全颜面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的处理方式。方法将54例全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分为延期植皮组(48例)和早期切痂组(6例)。伤后3周对延期植皮组患者实施剥、削痂或手术刀柄刮除新生肉芽组织至基底层,在全颜面部分区进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早期切痂组患者于伤后1周行切痂术,其他处理同延期植皮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手术时间、面部手术时间、手术总次数、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术中输血量及出血量,随访观察患者治愈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首次手术时间、手术总次数、手术前后Hb浓度及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植皮组患者面部手术时间为(21.9±3.2)d,较早期切痂组(12.6±1.3)d晚 (P<0.05);延期植皮组术中出血量(98±52)ml/100 cm2,明显少于早期切痂组(331±121)ml/100 cm2(P<0.01)。延期植皮组患者创面愈合后较早期切痂组面部外观丰满,皮肤弹性好,表情丰富。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小口畸形、双眉缺失,80%的患者出现睑外翻,皮片缝接处遗有增生性瘢痕等,经多次整形手术予以矫正。结论全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行自体中厚皮片分区移植,创面无论采用早期切痂,还是延期剥、削痂或完全清除新生肉芽组织至基底层,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与前者相比,后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外观、功能恢复好;同时术后有效的物理治疗和有计划地进行后遗畸形整形手术,也是保障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作用。方法临床观察81例烧伤患者,根据切痂植皮的时间不同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 组)及非休克期切痂组(B 组)。结果 B 组术前及术后 SIRS 发生率均高于 A 组(P<0.01),且切痂前、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含量居高不下,显著高于 A 组(P<0.05~0.01),A 组 SIRS 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P<0.05~0.01),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早期主要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减少 SIRS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预防 MODS 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切痂对烧伤后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30% TBSAⅢ度烧伤大鼠立即切痂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切痂组和切痂组,于伤后1,3,6,12和24h 检测血浆肌钙蛋白 T(Tn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指际。结果烧伤后3h 血浆 TnT 即显著升高,伤后6h 血浆 TNF 显著高于伤前,心肌组织中 TNF 也在伤后12h 显著升高。未切痂组与切痂组比较,伤后1~3h 未切痂组 TnT、TNF 略低于切痴组,烧伤6h后,未切痂组 TnT 显著高于切痂组,烧伤12h 后,未切痂组 TNF 显著高于切痂组。TNF 与 TnT 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TNF是引起烧伤后心肌损伤的重要因素,且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伤后即行一次性切痂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这可能是其对烧伤后并发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小时内削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 2 4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 2 4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 ;14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 4~ 6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 ,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组明显不同(P <0 .0 5~ 0 .0 1) ;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组短 (P <0 .0 1)。 结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 4h内削痂是安全的 ,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切痂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烧伤血清体外刺激内皮细胞;选用10例男性烧伤患,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A组)和非早期切痂组(B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均于A组首次切痂植皮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另取6例健康志愿静脉血作正常对照。采用上述各组血清,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细胞活力及通透性的改变。(2)60只Wistar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C组,30只)和非切痂组(D组,30只),每组各另设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两组动物于伤后1,3,6,12,24和48h行腹腔补液,C组于伤后3h首次切痂植皮,补液后1h放血处死大鼠(每组每时相点5只),检测腹腔巨程式细胞(PMφ)的激活情况和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磷脂酶A2(PLA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1)与B组比较,A组患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2)C组大鼠PMφ的活化程度及血浆LPS,IL-8,PLA2,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 严重烧伤后尽早清除机体失活组织。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害程度,阻止炎性细胞进一步活化,对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烧伤后清洁肠道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方法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基础上,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D)组.观察了大鼠伤后0~10d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了伤后1、3、5、7、10d血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内毒素和IL-1均明显高于伤前.两组相比,D组的REE、TNF、内毒素和IL-1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分析显示,REE同内毒素、TNF和IL-1呈显著正相关(r1=0.77,P<0.05;r2=0.81,P<0.05;r3=0.90,P<0.01).结论清洁肠道可降低烧伤大鼠高代谢反应,大鼠血中炎症介质的含量也下降,提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相似文献   

12.
Wang ZT  Yao YM  Sheng ZY  Yu Y  Yang HM  Wang Q  Liu Q  Qiao L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9-84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变化规律及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i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分别检测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烫伤后2d,肝、肺组织HMGB1、TNF-α mRNA表达增强,而IL-10mRNA伤后8d增强;24h切痂大鼠伤后4d肝、肺组织HMGB1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伤后8d其IL-10 mRNA表达恢复正常;72h切痂大鼠伤后8d肝、肺IL-10mRNA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2.8d肝组织内TNF-α蛋白水平呈双峰改变,4d时减少;24h和72h切痂组肝TNF-α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2、4d肝TNF-α/IL-10比例升高,24h切痂可降低TNF-α/IL-10。此外,24h切痂组4、8d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阻断严重烫伤大鼠肝、肺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过度表达,维持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改善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验证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在无Swan-Ganz导管监测条件下,当获得下述临床标准时开始施行休克期切痂:①尿量80 ̄100ml/h;②意识清楚;③口渴明显减轻;④无消化道症状;⑤心率100 ̄110次/min;⑥呼吸平稳,20 ̄24次/min;⑦血红蛋白≤150g/L,红细胞压积≤0.5。与另32例非休克期切痂组病人对比,观察两组病  相似文献   

14.
Chai J  Sheng Z  Diao L  Yang H  Gao J  Xu M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05-40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xtensive excision of invasive burn wound infection on hypermetabolic response in burn patients with sepsis. 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 complicated by invasive burn wound infection and sepsis, were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1997 to October 1998.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s (REEs) were monitored by means of cardiorespiratory diagnostic system (Medical Graphics Corporation, USA) at patients' bedsid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L-6, IL-8, TNF-alpha, and LPS were assayed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at the time when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became stabl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Es and IL-6, IL-8, TNF-alpha, and LPS were made, respec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8 treated patients survived. Values of REE befo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P < 0.01), and when patients' vital signs became stable th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P < 0.01).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L-6, IL-8, TNF-alpha, and LPS after excision of invasive burn wound 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P < 0.05). The lowest levels of these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ere observed when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became stable, and th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P < 0.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E level and respective values of plasma IL-6, IL-8, TNF-alpha, and LPS (P < 0.01). CONCLUSIONS: It seemed that the extensive excision of invasively infected burn wound in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 should be performed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reduce an increase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to control the hypermetabolic response during sepsis.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组(B)和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组,并与烧伤前指标作对照(PBD0)。烧伤大鼠均经占体表面积30%的全层皮肤烧伤,B组和Gln组采用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Gln组予1.0g/(kg·d)的Gln,B组予等量的甘氨酸。观察烧伤前和烧伤后(PBD)1、3、5、7、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了血浆Gln浓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血浆Gln浓度明显低于烧伤前,而REE、DAO、TNF、LPS及IL-1水平则明显高于烧伤前。两组相比,烧伤后Gln组大鼠的血浆Gln浓度明显高于B组,增幅约达40%,而REE、DAO、LPS、TNF及IL-1水平则明显低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REE与血浆Gl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1)。结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提高烧伤大鼠的血浆Gln浓度,减轻肠道受损程度,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肠源性高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烧伤后早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8例健康志愿献血者(健康对照组)及伤后48h内入院的29例轻、中度烧伤患者(烧伤1组),9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2组),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单核细胞TREM-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TREM-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烧伤1组、烧伤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REM-1mRNA表达量分别为0.74±0.13、1.24±0.09、1.46±0.07,细胞表面TREM-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4)%、(51±6)%、(71±7)%。烧伤1组、烧伤2组以上2项指标及血浆中TNF-α、IL-1β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3组受试人员血浆中TNF—d、IL-1p的含量与TREM一1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68、0.72,P=0.000)。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REM-1表达增高,这一变化与炎性因子分泌相关;TREM-1参与了烧伤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不同浓度含钠复苏液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35例烧伤面积(总面积/Ⅲ度面积)为50%-100%/20%-88%的患,根据输入液体中电解质含量的不同分为A组(17例,含钠量174mmol/L)和B组(17例,含钠量130mmol/L)。于伤后1-5d观察患的液体输入量、血浆电解质渗透压、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尿量及其pH值和全身水肿程度。结果 A组3d内平均每小时输入量较B组少20-30ml;5d内A组钠离子总输入量高于B组;A组肾脏钠滤过分数5d内均在正常范围内,而B组低于正常,说明这与钠离子输入较少、水输入过多有关。结论 早期电解质复苏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和水的负荷对机体内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应用复方乳酸钠林格液于胶体+电解质型公式补液时,其补水量应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6、12、24、48 h四个时相点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lβ、IL-10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治疗组较烧伤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抗内毒素Fab'能抑制内毒素所诱导的TNF-α、IL-1β产生,同时调节血清中的IL-10水平,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对严重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