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 女,43岁.因体检发现脾门区占位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CT表现:平扫示脾门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7cm x6.3cm x6. 5cm,部分边界清晰,内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病灶显示更清晰,强化程度低于脾,肿块内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肿块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仍低于脾实质部分,延迟期肿块实质强化与脾基本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始终无强化.拟诊:脾血管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3岁,右上腹痛1周.体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其他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30 U/L,AFP及CEA正常. B超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的实性占位.CT平扫为肝左叶内侧段低密度边界清晰实性占位病灶,增强后病灶有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3岁.因左上腹胀痛2个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上腹部饱满,脾左肋缘下约6 cm,质软,腹水征(-).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示:脾肿大,脾实质内探及一大小约16.2 cm×15.0 cm×13.7 cm的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内透声差,囊边缘部分可见分隔,囊下部周边区域可见多个小子囊,囊肿相邻器官分界清.提示脾囊性占位.CT平扫示:脾实质内一巨大囊性肿块,最大横截面大小约10.7 cm×15.9 cm,边界尚清,囊边缘部分可见不完整分隔(图1),囊下部周边区域可见多个小子囊(图2).增强扫描示:脾实质呈均匀显著强化,病灶主体、周边子囊无明显强化(图3、4),囊内不全性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图3).CT拟诊:脾囊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2岁。因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病史。彩超检查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及右肾实性占位。既往史:乙肝病史4年,无其他。体检: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CT扫描:右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2cm×4.7 cm,平扫CT值约为21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为278 HU,门静脉期强化程度略减低,CT值约207 HU,病灶周围可见假包膜,病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60岁.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中发现: 脾轻度肿大.血常规及肝功未见异常.经B型超声检查发现脾增厚,内见一3.6cm×3.8cm×4.5cm大小的强回声占位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42岁.体检发现盆腔占位2周,无腹胀、发热及消瘦等症状,无尿路刺激症状.MRI检查:前列腺后上方、精囊区巨大团块状囊实性占位,实性部分位于肿瘤后下部,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肿瘤前上部分及肿瘤实质间可见明显长T1、长T2囊变区(图1、2);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肿瘤边界清晰(图3).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4 8岁。腹部不适3月余。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发现脾占位。MRI示脾脏有一类圆形病灶,边界尚清楚,约6 .4cm×7.2cm大小。平扫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图1) ,T2 WI上呈不均匀略高信号(图2 ) ;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图3) ,随时间推移,病灶仍呈不均匀高信号。MRI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良性病变,以纤维血管瘤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为脾髓外浆细胞瘤。讨论 浆细胞源性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plasmacytomaofbone,SPB)及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  相似文献   

8.
例1 男,39岁,体检时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于2009年6月10日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上极低密度肿物,大小为6.0 cm×5.5 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及延迟期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6岁。于外院体检超声发现右肾巨大占位,脾内占位。患者无血尿、尿急、尿痛,无发热,腹痛。体检:腹平坦,未见胃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肝区、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糖类抗原125及甲胎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读片窗     
患者 女,36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实质性占位.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表现:CT示左肾中下极实质内5.2 cm×6.5 cm×7.0 cm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占位,浅分叶,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局部略突出于肾轮廓外(图1),增强早期瘤体轻度强化,其内见轮辐状中度强化分隔(图2).MRI T1WI示左肾占位呈等信号,其内分隔呈低信号(图3), T2WI示分隔呈略高信号(图4),增强扫描分隔中度强化(图5),周边见低信号完整包膜,邻近肾窦未见破坏.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5岁。左上腹隐痛1个月,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脾肋下2cm扪及.边缘钝,质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77g/L),血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脾增大,见约87cm团块,内见多数团状稍强回声: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增强CT扫描:脾脏内巨大实质性占位,  相似文献   

12.
脾结核一例     
患者 男.26岁.咳嗽、咳痰,并低热.消瘦、乏力1个月余。体检:左锁骨上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胸片示两肺粟粒性肺结核。腹部B超示:脾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腹部CT示:脾多发性低密度灶,边缘欠清.呈类圆形及椭圆形,大小不等.CT值约20~40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相似文献   

13.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MRI表现一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患者 男,77岁.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周;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既往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CT表现:平扫示肝S4段见一类圆形等、低混合密度肿块,大小约为14.6 cm×11.4 cm,边缘尚清晰.肿块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及点状钙化灶(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部可见条形明显强化血管影,肿瘤实质轻度强化,肿瘤中心见不规则无强化坏死区;静脉期肿瘤周边实质强化范围扩大,可见轻度强化的条状影从边缘延伸至肿瘤内部(图2);延迟期肿块强化幅度减低,肿瘤内部条索影较静脉期显示更加清晰(图3).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口服避孕药史。专科体检: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Murphy征(-),移动性浊音(-)。实验检查:AFP(-),CEA (-),血常规(-)。B超检查示:肝右叶实性结节,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声不均匀;CT 平扫:肝右叶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影,边界清,其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央液化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4)。术中所见:胃肠、胰、脾及盆腔脏器无异常,肝脏淤胆肿胀,呈黄褐色,胆囊质硬,肿瘤位于Ⅷ段,大小10cm×9cm,质硬,红黄相间,部分向包膜外突出。术后病理:肝脏类癌(图5)。  相似文献   

15.
病例资料 男,34岁,体检发现双肾占位入院.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肿瘤标记物等未见明显异常.腹部MRI示双肾肾门处巨大占位,大小分别为13.2cm×9.3cm(左肾占位)、8.9cm×8.1cm(右肾占位),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T1WI序列病灶呈均匀低信号(图1、2),T2 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散在低信号条片影,DWI序列呈稍高信号,ADC值为1.38×10-3 mm2/s(图3),增强扫描病灶持续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图4a、b).双肾占位分别包绕双侧肾动脉并向外推挤肾实质致其变形,但血管及脏器无明显受侵征象.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58岁.患者6月前体检发现肝占位,随后动态观察,近期检查发现病变体积较前增大,遂就诊于本院.体检:腹平坦,腹壁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7.
例1 男,20岁。体检发现左侧胸腔积液,脾脏占位病变,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人院。起病以来体重减轻2k,无其他任何不适。否认既往结核病史。体检:左侧呼吸音减弱。血沉28mm/h。腹部CT扫描:脾脏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灶,最大者约为1.5cm×1.5cm,边缘模糊,平扫CT值约47.1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边缘强化,部分呈环状强化,CT值约为51HU,门脉期CT值为56.8HU,延迟期病灶未见进一步强化,与正常脾脏组织相比为低密度,边缘清晰。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膜不均匀明显增厚并少量胸腔积液(图1、2)。穿刺活检:脾干酪样结核,脾组织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并瘀血(图3)。  相似文献   

18.
肾癌术后肝、腰大肌转移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2岁.因"左肾癌根治术后4年余,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体检:左上腹见手术瘢痕,脊柱、四肢无畸形,无感觉及运动障碍.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平扫示,肝内散在分布多个低密度灶,最大者直径约3 cm.增强扫描时,部分病灶动脉期呈明显环形强化,平衡期仍有强化,部分病灶无强化,呈水样密度.左侧肾脏缺如(已切除),可见银夹影.左腰大肌前缘可见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约5 cm×4 cm,中央密度更低,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环形强化(图1),诊断为左肾癌术后肝内及左腰大肌转移,肝内多发囊肿.  相似文献   

19.
方旭  边云  韩换  陆建平  王莉 《放射学实践》2017,(10):1099-1100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一周,于2016年9月9日入院就诊.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无血尿、腰痛、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体重无明显变化.2016年9月13日于我院影像医学科行肾脏CT平扫加增强检查,提示左肾上极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4.3cm×4.2cm,边界清晰,增强后动脉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肿块内部见斑片状无强化影;左肾下级可见椭圆形肿块影,大小约3.6cm×2.7cm,边界清晰,增强后持续呈轻度强化(图1a~c).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67岁。 1年半前外院体检CT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 ,因无任何不适 ,未予进一步检查。近半个月来突感右腹部间断性胀痛 ,来我院就诊。体检 :右下腹部可触及10 .0cm× 9.0cm大小肿物 ,与肝脏分界较清 ,质硬 ,无触痛与明显移动 ,且无血管杂音。既往无糖尿病和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扫描示 :肝右叶前段一 13 .0cm× 12 .0cm大小的椭圆形低密度影 ,与正常肝脏分界较清 ,其内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病变区轻度强化 ,其内有散在“树枝”状明显强化之血管影 (图 1) ,与 1年半前CT片比较肿块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