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健脾补肾法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于化疗日开始即予健脾补肾中药口服,每天1制,至化疗后第28天止对照组仅予化疗,不服中药.于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7、9、12、15、18、21天各复查血常规1次[结果]治疗组37例患者共有5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其中Ⅰ度3例,Ⅱ度1例,Ⅲ度1例,发生率为13.5%对照组34例有25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其中Ⅰ度3例,Ⅱ度13例,Ⅲ度8例,Ⅳ度1例,发生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脾补肾中药可有效预防化疗病人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预防化疗所致细胞减少作用的疗效。方法用胸腺肽α1预防曾接受化疗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胃癌11例,与未用胸腺肽α1 11例胃癌患者,对二者相同方案进行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使用胸腺肽α1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有所下降,均在Ⅰ、Ⅱ度,未用升白药物(粒细胞集落制激因子GM-CSF,或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等),下次化疗如期进行。(2)未用胸腺肽α1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在Ⅲ、Ⅳ度,须使用“GM—CSF”升白治疗后,才可行下次化疗,其中2例患者升白治疗效果不佳终止化疗。两组对比有显著胜差异(P〈0.01)。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拮抗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加速中性粒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8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76例。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8例。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增长仪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因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SPW-1A型白细胞增长仪,交替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白细胞数上升达正常水平32例(71%),对照组37例白细胞数上升达正常水平14例(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白细胞增长仪交替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体表穴位电刺激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脐血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当白细胞下降至Ⅱ度时开始静脉输注脐血,每天1-3单位,连用2-7d;在白细胞下降至Ⅲ度以下时加用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在白细胞下降时不接受脐血输注,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两组病人化疗后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4.1%,50%和86.9%,52.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7.4±3.5)d,短于对照组(11.5±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脐血输注未能明显地阻止白细胞的进一步下降,但可显著缩短白细胞恢复时间,表明脐血输注对化疗后的骨髓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脐血输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TBP)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大剂量化疗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治疗组25例给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每次1.5μg或3μg,每日1次,疗程7 d。对照组36例应用甲强龙40 mg,每日1次,疗程7 d。记录每日血小板(PLT)化验结果,观察PLT开始回升时间、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d4 PLT达到安全线以上(50×109.L-1),d14均达到正常,并顺利进入下一周期化疗。对照组d14平均达到70×109.L-1,仅有16例进入下一周期化疗,20例暂停化疗。对照组有7例因出血倾向输注PLT,而治疗组无1例输注PLT。两组经统计检验,P<0.05。治疗组Ⅲ度抑制者13例平均4 d恢复正常,Ⅳ度抑制者12例平均6 d恢复正常,且停药后有后续升血小板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红肿、硬结、结膜充血、水肿等。结论国产rhIL-11可有效治疗大剂量化疗致PLT重度抑制,保证大剂量高强度化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预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对提高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对正常执行全身化疗或灌注化疗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执行的同时,静脉滴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100~150mg,14~28d为一疗程,观察化疗前后白细胞减少情况,生存质量及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120例未作干预治疗的化疗病人比较分析。参照Karnofsky评分(Kps)评价生存质量(QOL),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120例中,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共48例(40%),其中Ⅰ~Ⅱ°31例(25.8%),Ⅲ~Ⅳ°17例(14.2%)。Kps评分下降18例(15%),提高76例(63.3%)。未见相关毒副反应;对照组120例中,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共82例(68.3%),其中Ⅰ~Ⅱ°52例(43.3%),Ⅲ~Ⅳ°30例(25%)。Kps评分下降52例(43.3%),提高仅21例(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52.33,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预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未见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NP与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淑君  冯三吉 《吉林医学》2002,23(4):227-228
目的:观察和比较NP、EP二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31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5例,接受NP方案治疗;对照组16例,接受EP方案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1.67%,对照组有效率2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观察组白细胞下降Ⅰ度~Ⅱ度50%,Ⅲ度40 %,Ⅳ度3%;对照组白细胞下降Ⅰ度~Ⅱ度64.70%,无Ⅲ度~Ⅳ度的改变。结论:治疗晚期NSCLC,NP方案疗效高于EP方案。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NP方案虽高于EP方案,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给予rhG-CSF 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rhG-CSF.结果 入组60例肿瘤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WBC<4.0 × 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56.67%(P<0.05),Ⅰ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00%,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67%,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0.00%,持续时间分别为1.27天和4.04天(P<0.05),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69%和26.92%(P<0.0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6.92%(P<0.05).结论 化疗前应用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降低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医师在医疗服务中拥有的医学治疗权不是一项个人权利,而是一项社会权力.医师权力来源病人权利的部分让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增进病人的健康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诱发医师权力部分地背离了它的本始目的,这一现象就是医师权力异化.异化了的医师权力侵犯病人权利,引起医患双方利益冲突,形成医疗纠纷.在立法上全面确定病人的权利与医师的义务,用病人权利制约医师权力,这是和谐医患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