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在术中或CT、B超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行该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结果 术后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术中或CT、B超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3.
赵林红 《全科护理》2008,(2):152-152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的热门研究课题,^125I粒子植入亦称体内伽玛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组织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我院自2002年4月开展了31例,为了减少放射性^125I粒子对人体的辐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工作人员的不良反应,现将有关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癌症组织间进行放射治疗(放疗)是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或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包括其淋巴扩散的途径内,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各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8月~2002年10月应用125I在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乳腺癌15例,术后随访8个月~12个月,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5.
黄爱梅  罗文政  张巧蓉 《全科护理》2010,(12):1065-1066
[目的]总结125I粒子直视下植入治疗头颈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24例头颈部癌病人,均于术中切除病灶,切缘及可疑残灶术中行125I粒子直视下植入。[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8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随访3个月~27个月,21例生存至今。[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规范有效的护理是疗效确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萌 《天津护理》2010,18(4):208-209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该治疗方法是将放射性粒子^125I在术中或CT、B超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125I准确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放出的低能量的Y射线,在200天内连续不断地作用于肿瘤,抑制或杀灭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7.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术后的防护护理。[方法]采取距离、屏蔽、时间防护,配合放射防护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病人实施防护护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医护人员、陪护家属进行体检和放射剂量监测。[结果]无一例出现放射性疾病。[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辅助治疗老年胸段食管癌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术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组(观察组)和术后外放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9(0/32)及25%(8/3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4/32),53.1%(17/32),对照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9%(23/32),46.9%(15/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6%(29/32),46.9%(15/32),对照组术后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8%(22/32),34.4%(11/3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植入^125I不良反应轻,可减少局部复发,缩短治疗周期,但对术后生存率改善不明显,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部分代替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
总结48例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各项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关键在于调整好体位和病情观察、放射性防护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及时正确的专科知识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出院随访3~24个月。认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龚姝  申文武 《华西医学》2010,(11):1975-1977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4月121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及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结果 121例患者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7例出现胰瘘,1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后均治愈。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好、安全、副反应少,良好的护理对改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秋艳  王爱丽  王方 《护理研究》2007,21(30):2815-2816
中耳恶性肿瘤是发生在特殊耳感觉器官的癌症,发生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7%~1.6%,占全身癌肿的0.06%[1-3].其治疗目前以乳突根治术、侧颞骨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及颞骨全切除术为主,术后加以放疗,其5年生存率30%~50%[4].组织间植入放射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头颈部肿瘤已有多年历史,在欧美国家应用近距离放射粒子治疗肿瘤有效率达到83%~100%[5-7],对复发肿瘤用125I粒子进行植入治疗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8].125I粒子是低能γ射线源,利用125I释放的低能量X射线及γ射线直接杀伤肿瘤并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再增殖及扩散,起到在肿瘤组织内部"定向爆破"的作用[9],从而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于2007年3月为1例中耳复发鳞癌实施了切除复发肿瘤主体,颢骨部分切除术,将带蒂胸大肌转移修复缺损处,同时术中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近距离组织间照射的手术.术后3周病人转入我院放疗科辅助外照射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季玉玲 《护理研究》2008,22(9):2418-24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近距离放射治疗得到了较快发展,配合术中直视进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对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有良好效果。^125I放射粒子的问世,促进了国内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发展,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肿瘤术中^125I种子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9例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季玉玲 《护理研究》2008,22(26):2418-24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近距离放射治疗得到了较快发展,配合术中直视进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对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有良好效果.<'125>I放射粒子的问世,促进了国内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发展<'[1]>.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肿瘤术中<'125>I种子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9例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5粒子组织植入在难治性海绵血管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01/2006-03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海绵血管瘤患者4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125粒子组织植入治疗,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术前行CT/MRI或,和B型超声波检查,详细计算瘤体体积和所需处方剂量。植入粒子时应该避开神经,距离应大于17mm为宜。放射性粒子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外形为圆柱状钛合金封体的^125放射粒子源(批号:国药准字H20045969),长4.5mm,直径O.8mm,平均能量27~35keY,半衰期60.1d,半价层0.025mmPb,组织穿能力为1.7cm。术中经皮组织间永久植入^125粒子,粒子以1.5-2.0 cm的间距均匀排布于血管瘤组织中。术后应用CT/MRl检查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应用X射线检查有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果: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全部病例共植入^125粒子97粒,平均24-25粒,其中最少20粒,最多30粒。粒子平均活度1.85x10^7Bq,共1.79x10^8Bq。②术中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术后血液学检查正常。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0,12,14,24个月。随访期内CT/MRI检查可见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无复发,无明显放疗反应;X射线监测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论:应用^125粒子植入治疗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初步结果满意,有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华薇 《护理研究》2007,21(5):466-46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影响中轴骨骼、引起疼痛和进行性僵硬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是通过内镜进行腔内碎石的新技术[2],其原理是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手柄内的子弹体脉冲将结石击碎.  相似文献   

17.
刘华芬  王晓红  刘秀娟 《护理研究》2007,21(15):1406-1407
特发性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一旦发作,导致心脏骤停,常来不及救治,是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特发性心室颤动可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触发,这种期前收缩称为室颤触发物,射频消融该触发物可防止室颤发生[1],我院于2004年3月成功治疗1例该病病人,随访2年无室颤发生,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利英  王维 《护理研究》2007,21(8):2156-2157
病人,男,51岁,自1996年11月~2005年10月因腹膜后间隙巨大脂肪肉瘤于外院先后5次行肿瘤切除,其间曾联合右肾切除。2006年10月CT随访时显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复发,肿决15cm×15cm,包膜不完整,向左上推移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主干,并在左肾静脉的水平包绕下腔静脉。入院后常规行术前检查,同时作静脉肾盂造影及肾图检查.显示左肾功能良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杨利英  王维 《护理研究》2007,21(23):2156-2157
1病例介绍病人,男,51岁,自1996年11月—2005年10月因腹膜后间隙巨大脂肪肉瘤于外院先后5次行肿瘤切除,其间曾联合右肾切除。2006年10月CT随访时显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复发,肿块15cm×15cm,包膜不完整,向左上推移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主干,并在左肾静脉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敏  李理  钱蒨健 《护理研究》2008,22(11):3004-3005
原发心脏肿瘤的发病率很低,其部位、大小及活动度决定了临床表现。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肿瘤最有效的方法。而嗜铬细胞瘤的病例异位于胸腔的病例不到1%,大多见于后纵隔,心脏原发嗜铬细胞瘤更少见。我院2007年3月收治1例,并于2007年4月行体外循环下嗜铬细胞瘤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