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用于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统称为消导剂。它的立法依据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消之”和“结者散之”的原则立法的。凡是由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壅滞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消法是通过具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对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从消法的广义来说,凡祛痰、  相似文献   

3.
消法消法是以具有消化散导作用的方药消除积聚于人体的有形之邪的治法。《素问》所谓“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等,都是消法的理论依据。程钟龄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相似文献   

4.
《金匮》消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1,19(4):19-20
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早所结成的有形这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本文结合《金匮》原文从消瘀、消痰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常见老年人患胆石症用中药攻下排石疗法,往往排石不理想。因老年人胆石症多属本虚标实,若单纯用苦寒通腑,不能收功,反伤正气,排石思路转向中药“化石”或“溶石”。《内经》中早有“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的治疗原则,为消法提供理论依据。消即通过消导和散结的方法,使有形之邪得到渐消缓散。常用药有:槟榔、山查、内金、枳实、木香、大黄、莪术、三棱、延胡、乌药。在运用消积行瘀散结之同时,要适当加入健脾益气之品,以免攻伐太过,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6.
牛玉凤 《河北中医》2004,26(4):269-27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多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饱胀、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消法为程钟龄的“八法”之一,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1]。笔者临证治疗慢性胃炎常用消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保和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一书,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系消导剂之首方,功效消食和胃。其功一则可和脾胃、消痰积、散郁结,消各种有形之邪,有利于正气的恢复;二则可促进药物的吸收,促使药效的发挥。除去传统意义上消食导滞和胃以治疗食积之外,笔者临床常用此方加味治疗胸痹、中风、高血脂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王平 《四川中医》2005,23(10):23-23
运用温、补、清、消四法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是根据肾脏的生理病理特性而确立的治疗法则。温:以温补脾肾为主;补:重在健运脾气,补益肾气,立足于扶正;清:在于清热解毒以利湿浊;消:是对气、血、瘀、水等积聚而成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在治疗时要四法配合应用,标本兼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郁者,滞而不通之义也。所谓郁证就是指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在体内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于体内形成有形之实邪的一类疾病。消法是通过消坚散结和消食导滞的作用对停滞于脏腑、经络、肌肉之间的气、血、痰、湿、食等有形实邪,使之消散的一种治法。元·朱丹溪首创越鞠丸,用于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引起的“六郁”,是消法治疗郁证的典范。根据邪郁人体的轻、中、重程度不同,消法相应地分为轻消、中消、重消三消。目前通常使用辨证的方法,将临床上常见的郁证分为气郁、血郁、痰郁三个证型简化讨论。  相似文献   

10.
殷学超 《国医论坛》2002,17(3):15-16
郁者 ,滞而不通之义也。所谓郁证就是指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在体内运行不畅 ,甚至停滞于体内形成有形之实邪的一类疾病。消法是通过消坚散结和消食导滞的作用对停滞于脏腑、经络、肌肉之间的气、血、痰、湿、食等有形实邪 ,使之消散的一种治法。元·朱丹溪首创越鞠丸 ,用于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引起的“六郁”,是消法治疗郁证的典范。笔者根据邪郁人体的轻、中、重程度不同 ,将消法亦相应分为轻消、中消、重消三个层次。目前通常使用辨证的方法 ,将临床上常见的郁证分为气郁、血郁、痰郁三个证型 [1] 简化讨论。今就此“三郁”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