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KA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缝合关节囊完成后仅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对照组不给于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血红蛋白下降率。结果两组患者APTT、PT、纤维蛋白原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血量、总失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结论给予TK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失血量,且未提高术后P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滴氨甲环酸 (TXA) 联合关节腔注入肾上腺素 (EPI) 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失血量及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2例初次行单侧TK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不同的给药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TXA+EPI组 (n=31) :松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静滴 (10 mg/kg) , 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向关节腔内注入EPI稀释液50 m L (1:200 000) , 注射后夹闭引流管2 h;TXA组 (n=31) :于松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静滴 (10mg/kg) , 同时术后夹闭引流管2 h;EPI组 (n=30) :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向关节腔内注入EPI稀释液50 m L (1:200 000) , 注射后夹闭引流管2 h;对照组 (n=30) :仅术后夹闭引流管2 h.观察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35 d髌上及髌下10 cm周径平均变化值、术后7 d膝关节HSS评分, 术后7 d完善双下肢血管超声, 随访3月, 明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TXA+EPI组、TXA组、EPI组较对照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35 d髌上及髌下10 cm周径平均变化值上均显著降低 (P<0.05) , 但在术后引流量上, EPI组较TXA组减少更加明显, 差异显著 (P<0.05) , 其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7 d HSS评分TXA+EPI组要高于其余3组 (P<0.05) .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明显减少了初次单侧TKA术后失血, 减轻了TKA术后膝关节肿胀, 促进了患者早期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加速了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有可能造成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临床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静脉重复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9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30例;单次剂量组130例:术中松止血带前20min给予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双次剂量组130例:分别于术中松止血带前20min、术后3h各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记录术后48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2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术后14d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术后1个月随访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必要时超声检查。结果单次剂量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504-156)mL、(3524-237)mL;双次剂量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426±198)mL、(221±216)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次剂量组最低。术后12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单次剂量组[减少量为(2.2±0.7)g/dL]及双次剂量组[减少量为(1.6±0.5)g/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双次剂量组(0.4±0.2)u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组(0.7±0.6)U和对照组(1.64-0.8)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小剂量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氨甲环酸并没有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另外,术后重复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凝血3项。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松开止血带时与术后3小时,两组患者的凝血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此药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腔周围注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骨一科共74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7例,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3h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术后失血量分别为(483.62±157.54)mL与(1257.46±226.8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D-二聚体、FIB、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周围注射能显著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1g氨甲环酸溶于20 ml生理盐水,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术后第1、2、3、5、7天复查患者血常规(Hct)指标,第3、7天凝血(D-二聚体)指标,并记录每日引流量,术后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的HCT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闭切口前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TKA围手术期可有效改善术后的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且无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02-104+10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失血量及近期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68例,随机设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指标,静脉血栓与下肢肿痛的发生率及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7 d后血红蛋白指标为(130.1±1.5)g/L、红细胞为(460.5±11.5)万/mm3,优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110.2±1.2)g/L、红细胞为(380.2±11.9)万/mm3(P<0.05);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下肢肿痛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与11.8%(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1.8±1.3)分低于对照组的(2.7±1.5)分(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指标明显提高,且患者的静脉血栓与下肢肿痛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较轻,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安装假体松止血带时,观察组立即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静滴,两组药物、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松止血带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术后失血量。(2)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3)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松止血带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及术后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后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没有病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氨甲环酸能减少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并且术后不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35-138
[背景]探讨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h对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总失血量的影响.[病例报告]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给施行单侧THA,术后术区内留置1根引流管,氨甲环酸组40例向术区内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50mL,对照组40例注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4h后进行负压吸引.术后3d内每日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分别记录术后8,12,24h引流量及输血人数,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3~5d行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波检查.氨甲环酸组术后3d的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血栓形成、术后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h可有效减少首次行单侧THA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氨甲环酸在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观察组在术中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未采取任何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总失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指标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指标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D-二聚体指标均有显著升高,且对照组升高幅度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引流量与出血量,改善患者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D-二聚体的指标水平,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积极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英明  孔荣  禹德万  朱晨 《安徽医学》2015,36(11):1350-135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 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 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 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 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L,与对照组450 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 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 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男9例,女65例。年龄57—83(67.2±6.8)岁。其中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30min将氨甲环酸1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572.3±38.7)ml和(769.6±34.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691.8±88.7)ml和(968.5±38.2)m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患者TKA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3±20.7)ml和(310.4±2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63.5±34.5)ml和(675.3±3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980.6±28.2)ml和(1 250.3±2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同期行双侧 TKA 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3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在第2条膝关节 TKA 术毕松止血带之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 生理盐水后静点完毕;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将250 mL 生理盐水静点完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输血量分别为(117.48±214.40)mL 和(357.38±32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1628.10±570.32)mL 和(2120.11±529.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出现皮下瘀斑患者41例(39.81%),对照组76例(7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7,P <0.001)。两组术前、术后3 h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及术后1个月复查双下肢血管 B 超,未见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结论初次同期行双侧 TKA 手术中于第2条膝关节 TKA 术毕松止血带之前静脉给予TXA 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明显减少双下肢瘀斑发生率及瘀斑面积,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肺栓塞(P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15,36(11):1325-132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 TKA 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 静脉给予15 mg/ kg 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 氨甲环酸+20 mL 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 FIB、PT、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 Hb 及 Hc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 TKA 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 Hb、Hct 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examic acid (TXA); i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in terms of reducing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Method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which patients who had underwent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and TKA between 2010-2018 in a single tertiary center. Those had received TXA (group 1) and those who had received no-TXA (group 2) were evaluated. Unpaired student’s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XA and no-TXA groups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an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categorical variables. A p-value<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Results:A total of 385 patients were included, 180 patients received TXA, and 205 patients received no-TXA.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XA group (13.41±9.51, p<0.001). Total drainage outpu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XA group compared to no-TXA (373.98±246.12 vs. 487.11±307.13 mL, p<0.001). Blood transfusion unit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TXA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20 units; 11.1% vs. 50 units; 24.4%, p<0.001).Conclusion:Tranexamic acid use in TKA and THA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erms of drop in Hg level, total drainage output and blood transfusion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