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及波动性变化,探讨CSII在老年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39例,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前3 d均维持院外降糖治疗方案,同时佩戴CGMS,记录日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达标时间(TIR)、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3.9)、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0.0)、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指标,作为基线水平;第4天开始停用原降糖药物并启动CSII治疗,2周后再次佩戴CGMS,记录上述指标,比较在CSII治疗前后各研究对象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与CSII治疗前相比,CSII治疗后MBG明显下降[(8.27±1.79)mmol/L vs.(9.85±2.30)mmol/L,P<0.01]、TIR显著增加(75.69%±31.96%vs.58.62%±33.23%,P<0.01);CSII治疗前共发生低血糖事件3次,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3.9为(0.37±0.81)h·mmol/L,CSII治疗后未发生低血糖事件(AUC3.9=0)(P=0.007);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0.0在CSI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55±24.29)h·mmol/L vs.(5.87±8.36)h·mmol/L,P<0.01]。CSII治疗后MAGE[(2.88±1.34)mmol/L vs.(5.35±3.25)mmol/L]、SDBG[(1.23±0.65)mmol/L vs.(1.82±0.78)mmol/L]、CVBG[(14.99±6.62)mmol/L vs.(20.22±9.97)mmol/L]、LAGE[(5.14±2.43)mmol/L vs.(8.02±4.20)mmol/L]、MODD[(0.70±0.38)mmol/L vs.(1.59±1.08)mmol/L]均较CSII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结论对于老年T2DM患者,CSII与常规降糖治疗方案相比,其血糖控制水平更佳、低血糖风险更低、血糖波动性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组成的“双C”方案在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血糖波动大、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先进行24h动态血糖监测,再使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控制血糖,同时使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评估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结果接受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餐后、晚23:00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平均血糖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漂移(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低于治疗前(44%(19%~79%)和17%(0~34%),P〈0.05),出现低血糖事件(34.1±2.47)次,也显著低于治疗前(59.3±3.22)次(P〈0.05)。结论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与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联合应用的“双C”方案更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市第三医院初诊为T2DM住院患者82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CSII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到控制目标所需时间和所用胰岛素总量;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到理想控制时间和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低血糖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II可稳定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更适于初诊T2DM患者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7月~2009年7月57例在我院住院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SII,29例,MSII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28例,CSII组采用美国MiniMed507C型胰岛素泵,经皮下输入诺和锐治疗,MSII采用每日3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两组患者均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用血糖达标(P〈0.01),但CSII组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均优于MSII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MSII组(P〈0.01)。结论 CSII更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使用胰岛素剂量更小,更安全,更快,更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尿病多数是由于妊娠时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生长激素以及孕妇体内分泌的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造成高度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治疗,短期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但可以使血糖达标,减少孕期并发症,改善围产儿结局,还可以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延缓其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时间,改善远期母婴预后。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以更好的契合孕妇个体化血糖波动特征及餐后血糖吸收的特点,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首要基本措施,目前认为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强化治疗,使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全面达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已成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快速、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MSⅡ)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为此,笔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瘦素(le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初诊的T2DM患者52例采用CSII治疗。血糖控制持续2周后停止CSII。采用监测HOMA—IR胰岛素抵抗程度,血清lep测定采用BA—ELISA法。结果:CSII治疗2周后,患者的FP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8,P=0.000),达到治疗目标。而伴随着FPG的下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也有改善,HOMA—IR下降(t=4.000,P=0.000)。同时血清lep水平治疗后也比治疗前有所下降(t=3.010,P=0.002)。HOMA—IR和血清le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77(t=4.583,P=0.014)。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并能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胰岛素的应用在很大程度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作者观察胰岛素泵持续输注(CSⅡ)和BD针多次注射胰岛素(MD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因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患者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对血糖的控制要求,多项国际指南均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即个体化治疗。本文对个体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与诺和锐R 加诺和灵N (MSⅡ)治疗初发2 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在初发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已确诊为初发2 型糖尿病的患20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 组和诺和锐R 加诺和灵N (MSⅡ) 组.记录治疗前后血糖、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而CSⅡ组治疗后稳定期血糖明显低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SⅡ组的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小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凶⑸湟鹊核厍炕瘟贫?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63例空腹血糖≥1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达到目标血糖(FPG≤7mmol/L,CBG≤10mmol/L)天数以及胰岛素的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FPG、CBG、HbAlc、FINS/FPG、ISI、Homa-B和Homa-IR等.结果 达目标血糖的平均天数为(5.4±1.6)d,所用胰岛素量为(0.6±0.2)U/kg,其中基础率占38%,在血糖控制后,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发生低血糖反应(0.6±0.2)次.与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PG[(16.0±3.2)mmol/L,(6.5±0.8)mmol/L]、CBG[(18.0±2.0)mmol/L,(7.5±1.3)mmol/L]、HbAlc[(11.6±1.8)%,(8.6±1.2)%]、HOMA-IR[(0.3±0.1),(0.3±0.2)]均明显下降(均P<0.01);FINS/FPG[(1.2±0.5),(1.5±0.6)]、HOMA-B[(0.8±0.2),(1.7±0.2)]、ISI[(3.4±0.5),(3.9±0.3)]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的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方法治疗,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方法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变化、胰岛素的使用总量,血糖达到生理性指标的时间及合并症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及PBG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胰岛素的使用量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合并症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的胰岛素输注方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指标,降低胰岛素的使用总量,明显缩短用药后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7.0%的2型糖尿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本组患者血糖42.8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点次之。血糖在2.9-7.8mmol/L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mmol/L之间占89%,血糖〉10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n=30)CSII组(n=28)和MSII组(n=29)三组。监测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与CSII组和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皮下注射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治疗组给予CSII,对照组给予MSII,对两组糖尿病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3AM的血糖均进行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治疗天数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降低餐后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降糖效果更为显著,且胰岛素用量少,治疗周期短,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比较3种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诺和灵R+诺和灵N强化治疗组(A组)、诺和锐+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C组)。强化治疗3个月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数值(846±122)个。主要观察指标:3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血糖漂移最大幅度、餐前及餐后平均血糖值,血糖漂移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结果①3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FBG、PBG2h和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3组患者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患者日内血糖最高值、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两组患者血糖漂移于3.6~8.0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诺和锐和甘精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方面,优于诺和灵R和诺和灵N联合强化治疗,与胰岛素泵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彭红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6-7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2~77岁,平均(49.1±5.5)岁,病程半年~20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动态血糖监测组26例,常规血糖监测组25例,两组均选择诺和锐胰岛素皮下注射2次/d,两组在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个体血糖监测的结果再调整胰岛素治疗后15d,两组均行72h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组患者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比治疗前测定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血HbA)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根据个体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末梢血糖监测组,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代末梢血糖监测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胰岛功能的变化,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的适当治疗方法。方法:观察46例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内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比较治疗前后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SII治疗3d血糖达标率52.2%,7d达标率81.2%,14d达标率91.8%,治疗14d后,C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结论:CSII治疗可以在短期内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Ⅱ)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60年,它是由Amuld Kadish博士发明的一个可以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液方法,它采用基础率和餐前追加量组合的输注方式,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符合正常生理需要胰岛素精确的释放和完全吸收。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及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将36例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组20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日间及夜间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与MSII组相比,双C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血糖波动幅度小(P〈0.05)。结论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效果优于MSII,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