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预防枸橼酸钠反应的发生而采取口服钙剂预防的最佳时间。方法作者针对本站符合机采采集标准的580例初次献血者分为三组,即采集前未口服钙剂组、口服钙剂后立即采集组、口服钙剂2h后采集组。通过对献血者出现的症状及表现,予以评价及处理,并观察何时口服钙剂是采集血小板的最佳预防效果。结果第三组即口服钙剂2h后再采集血小板的发生枸橼酸钠反应率非常低,明显优于前面两组。结论在机采血小板采集上机前2h让献血者提前口服两支钙剂,是预防机采枸橼酸钠反应的最佳时间,能明显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应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对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9月择取3000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并随机予以分组研究。对照组1500名献血者采血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中采1个治疗单位献血者800名,采2个治疗单位献血者700名;研究组1500名献血者采血过程中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其中1个治疗单位献血者800名,采2个治疗单位献血者700名。对照分析两组献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采1个治疗单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采2个治疗单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来说,枸橼酸盐反应为主要献血不良反应,在采血之前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以有效避免献血不良反应出现,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钙剂干预方式对机采献血者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提供最适宜献血者的补钙方式做参考.方法:将血液中心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进行多次机采血小板的300例献血者纳入本组课题.随机将300例献血者分为3组,未补钙A组100人、干预B组(采血前10min口服葡萄糖酸钙20mL)100人、干预C组(每个循环采集结束时,补充5mL葡萄糖酸钙,共4个循环)100人.通过对献血者采集过程中出现的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并予以及时的评价和处理,旨在找出效果最佳的钙剂干预方法,减少献血者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干预B组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率最低,与未补钙A组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献血者发生枸橼酸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血前10min,予以献血者20mL葡萄糖酸钙口服,有助于降低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或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预防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泰州市中心血站靖江分站接受机采血小板献血者466例相关资料,根据机采前是否应用葡萄糖酸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3例.对照组献血者机采前未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献血者机采前10 min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口服.比较2组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葡萄糖酸钙对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效果。方法对锦州市中心血站1215名无偿捐献血小板献血者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于采前口服钙剂10、20 m L及未服钙剂,比较各组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采血小板前口服钙剂可以降低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傅利英 《中国药业》2012,21(15):93-94
目的分析钙剂在预防机采血小板时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9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4组,各225例。分别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治疗量、双治疗量血小板,观察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献血者主要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单、双治疗量采集情况下,对照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分别为180例(80.00%)和200例(88.89%),试验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0例(26.67%)和130例(57.78%),两组中度不良反应中女性比例较男性高。结论采血前使用钙剂可以减少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中的重要性。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治疗量。通过采集前的心理护理、采集中的护理措施、采集后的健康教育等全程的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我站2007年1月一12月无偿机采志愿者共932人次1565个治疗量中仅有0.7%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机采采前、采中、采后过程中,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护理干预措施,预见性地针对献血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护理,有效地减少了机采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保证献血者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机采血小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8543人次机采献血者,均按规定程序流行进行操作,观察献血者在采集过程中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类别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543人次机采献血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243人次,发生率为2.84%。其中轻度献血不良反应190人次、占2.22%,中度献血不良反应38人次、占0.44%,重度献血不良反应15人次、占0.18%。243人次献血不良反应者中枸橼酸钠反应148人次,精神因素40人次,身体因素39人次,其他因素16人次。不同年龄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体重、循环血量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献血不良反应以枸椽酸盐反应为主,其次为精神和身体等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选择男性、循环血量少、体重偏大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整体干预组、基础干预组两组,各500例,统计分析两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影响因素.结果 整体干预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口服钙剂能否减少机采血小板供者枸橼酸盐引起的低钙症状的发生。方法机采血小板的全血速度均为80%/mm,全血与抗凝剂流速比为(10~12):1,机采前口服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ml)者60例,均为一次采二个单位;未口服钙剂者有169例为一次采一个治疗单位;44例为一次采2个治疗单位。结果口服钙剂的60例中有一人出现一过性轻微的口周发麻感觉,未服用钙剂者未观察到低钙症状。结论机采一个或两个治疗单位血小板可以不预防口服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11.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祥  赵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56-156,15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严格掌握献血标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葡萄糖酸钙对于预防成分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47名献血小板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2支10%葡萄糖酸钙共20ml口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出现精神紧张和劳累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成分献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金彩  沈莉  张蕾  刘少莉  罗亚麒 《河北医药》2012,34(17):2690-2691
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机采血小板是目前成分献血的主要形式,其采集量逐年增加.但在采集过程中,少部分献血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相关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的发生是一种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将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口服钙剂能否减少机采血小板供枸橼酸盐引起的低钙症状的发生。方法机采血小板的全血流速均为50ml/min,界面探测值6,全血与抗凝剂流速比为9.5—10:1,机采前口服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ml)121人,均为一次采2个治疗单位;未口服钙剂有339人为一次采1个治疗单位,88人为一次采2个治疗单位。结果口服钙剂的121人中有1人出现一过性轻微的口周发麻感觉,未服用钙剂未观察到低钙症状。结论机采一个或两个治疗单位血小板可以不预防性口服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15.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虹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6-177
目的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对434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献血反应55例,占12.67%,其中轻度占9.67%、中度占2.30%、重度占0.07%。枸橼酸钠中毒发生献血反应21例,占4.79%;精神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0例,占2.40%;身体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4.42%;环境因素发生献血反应8例,占1.73%。PLT〈170×10^9/L,体质量50~55蚝的献血者、初次捐献血者和空腹、疲劳、睡眠不足的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结论选择体质量〉55kg,血小板计数高,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做好献血者健康教育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是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丽  王照军 《淮海医药》2010,28(6):510-512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选择符合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份治疗量血小板。2009年1月~2010年3月共采集3 615例,对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预防和总结。结果发生献血反应39例,占1.08%,轻度25例,占0.69%;中度9例,占0.25%;重度5例,占0.14%。39例发生献血反应者中,其中枸橼酸钠中毒19例,占0.53%;精神因素(紧张、恐惧)6例,占0.17%;身体因素(空腹或饥饿、过度疲劳、进食过饱等)8例,占0.22%;其他因素(痛觉过敏、晕针、连锁反应)6例,占0.17%。献血反应与单采机器的类型、献血者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献血者性别、体重、献血次数、采集的治疗量(单份或双份)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体重较大(≥55kg)、有献血经历、身体综合素质较好的献血者进行机采血小板,同时做好献血者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工作,是预防献血反应和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齐虹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76-276
目的 分析护理心理学在机采血小板献血前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的仔细观察,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献血的情绪及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 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运用正确科学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可以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护献血者身心健康,保证血液质量,保留住血源,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队伍的壮大.  相似文献   

18.
汪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88-689
<正>近几年来,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相比较采集全血,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时间较长,双个治疗量时时间更长,使用抗凝剂等,易发生献血反应。随着机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增加,发生献血反应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献血者的服务质量,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亲友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情况,分析两类人群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方法:设计调查表对两类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亲友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友互助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度明显低于自愿无偿献机采血小板者.结论:应加强对亲友互助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知识的宣传、招募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商丘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献血资料,分为两组,应用MCS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A组,以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B组,比较两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献血者血管条件和红细胞比容来选择合适的血细胞分离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