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黄芪当归合剂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合剂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70例INS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在同时采用标准疗程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A组(25例)加黄芪当归合剂口服治疗;B组(23例)加洛汀新、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C组(22例)不另加药作为对照组。观察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脂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B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且A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升高较B组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B两组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尿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尿蛋白治疗后与C组比较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较A组治疗后比较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A、B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且A组血清清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较B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黄芪当归合剂佐治小儿INS疗效显著,能有效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佐治肾病综合征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均以泼尼松1 mg&;#8226;kg 1&;#8226;d 1晨起顿服,治疗组加用川芎嗪200 mg,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连用14 d为1个疗程,间歇1周,共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因子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观察组仅给常规治疗(激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作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减少尿蛋白量,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刺五加与黄芪注射液联用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与刺五加注射液,14日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脂(TC、TG)、血流变、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P、ALB、TC、TG及尿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效果更明显。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叉(P〈0.05,P〈0.01);治疗组在尿量增加、减轻水肿、改善睡眠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刺五加与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减少尿蛋白、升高TP、ALB,降低血脂,改善血黏度及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抗凝、改善脂代谢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静脉点滴,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尿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利尿消肿、抑制免疫、抗感染、降血压等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黄芪注射液12 mL/k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病例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和胆固醇,并进行组间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胆固醇含量两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肾病尿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HQI)对大鼠实验性肾病尿蛋白的治疗作用。方法静脉注射阿霉素制造大鼠实验性肾病模型。静脉注射阿霉素2周后,开始治疗性腹腔注射给药42d。HQI低、高剂量组分别为2、10g/kg,每日用药1次;模型对照组每只每日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5ml。结果模型对照组的病死率为53%。HQI治疗组的一般状态较好,HQI高剂量组大鼠的病死率为27%。静脉注射阿霉素8周末,模型对照组大鼠24h尿蛋白排出量为(377±47)mg;HQI低、高剂量组分别为(248±65)mg、(173±45)mg。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肾病尿蛋白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对升高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浆白蛋白 (Alb)、降低尿蛋白及血脂的疗效。方法 :4 6例 N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2 2例 )及西药加黄芪当归合剂组 (治疗组 ,2 4例 ) ,观察治疗前后血 Alb、尿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 Alb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 ,尿蛋白比治疗前显著减少 (P <0 .0 1) ,血脂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 1,P<0 .0 5 )。两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血 Alb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尿蛋白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胆固醇 (TC)及低密度脂蛋白 (L DL)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黄芪当归合剂有独立于有效治疗以外的升高血 Alb,减少尿蛋白及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54例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激素+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 mL/d)静脉点滴。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取晨空腹静脉血2 mL,监测血脂及载脂蛋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C)、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具有调节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作用,可以降低TC、TG、LDL-C、VLD-C及apoB,升高HLD-C及apoA1,具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性激素的影响。方法: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被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1.5~2mg/kg/d,≦60mg/d),分3次口服,并定期规律减量,疗程6个月;辅助扩容、利尿、抗凝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黄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颗粒,<3岁每次1/2包,>3岁每次1包,2次/d。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LH、E2显著增高(P<0.01),PRL、T、FSH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后,黄芪组LH、E2增高幅度(P<0.01)及PRL、T、FSH降低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PNS小儿的性激素分泌异常,对垂体-性腺轴有一定抑制作用,中药黄芪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Impact of the cyclosporine-ketoconazole interaction in children with steroid-dependent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Husseini A El-Basuony F Mahmoud I Donia A Sheashaa H Sabry A Hassan N Sayed-Ahmad N Sobh M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06,62(1):3-8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 experience serious side effects from steroid therapy. Cyclosporine A (CsA),
which is an effective ag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 is expensive and, consequently, often
unaffordab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ny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e benefit of ketoconazole administration in transplant
adults treated with CsA. We hav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ith the objective of addressing cost-savings, safety,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co-administration of ketoconazole and CsA to children with 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02 nephrotic patients who were steroid-dependent and who received cyclosporine therapy. The commonest
pathologic lesions were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64 patients) and minimal change disease (36 patients). Among the
pati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78 received daily ketoconazole therapy (ketoconazole group) in the form of a 50-mg dose
accompanied by an initial one-third decrease in the CsA dose, while 24 received CsA alone (non- ketoconazole group).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children (below 18 years), and 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3:1. The mean duration of treatment was 22.9
month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able.
Results Co-administration of ketoconazole significantly reduced mean doses of CsA by 48% with a net cost savings of 38%. It al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CsA response and a more successful steroid withdrawal as well as a de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renal impairment. Liver function tests remained normal in both groups up to and including the final follow-up (mean of
33.6 months).
Conclusions The co-administration of ketoconazole to CsA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 safely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sA cost, which causes great concer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may also improve CsA respon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院护理指导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45例,并将其分为指导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指导组患儿出院后对其进行相应指导并进行电话回访,包括用服药方法、饮食、心理指导等方面;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无电话回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指导组患儿出院时间≤6个月复发4例(占17.4%),〉6个月且≤1年复发3例(占13.0%),〉1年且≤2年复发2例(占8.7%),总复发率为3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出院指导并进行电话随访,可有效降低各种诱因的发生,对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芪、当归煎服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肾病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加黄芪、当归煎服和单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2-3个月后,治疗组尿蛋白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者分别为38.1%(8/21)、33.3%(7/21)、19.1%(4/21)、9.5%(2/2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黄芪、当归不能直接减少尿蛋白,但可以明显提高血浆白蛋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带来了诸多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于2002年首次应用于肾病领域的治疗,具有疗程短、依从性强、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治疗潜力的新型药物。但目前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对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对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