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谈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五版)认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数病合篇,“胸痹”和“心痛”是并列的两种疾病,“短气”是“胸痹”的伴发证。笔者不以为然,略陈管见如下,以祈大方指正。一、“心痛”即胸痛“心痛”在《内经》中多处可见,《难经·六十难》对厥心痛和真心痛也有论述。《内经》、《难经》都认为,“心痛”是心痛的表现。既然心痛属于心痛,其疼痛部位必然与心脏位置密切相关。心位于膈上,居于胸中,所以心痛必然表现为胸痛。只有痛在胸膺,古人才可能作出“心痛”这一脏腑定位诊断。《简明中医辞典》解释“心痛”的含义有二:一指心绞痛,再指胃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名内涵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或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二者的常见症状。而对心痛的看法不一,一种认为心痛即是心区的疼痛,另一种认为心痛是指胃脘痛。在全面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发现此观点不符经旨,亦不能自圆其说。我们认为该篇应是讨论一个胸痹病,心痛与短气均是胸痹病常见的症状,而心痛就是指心区疼痛,而非胃脘痛。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是中医学对冠心病病机和治疗的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其理论和经方,结合现代疾病的变化,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5.
周国锐 《光明中医》2016,(18):2634-2635
根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对胸痹心痛病临床症状的描述,结合临床实践过程中对胸痹心痛的理解应用,并应用中医古文献来阐述现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短气病"的临床运用体会,将胸痹心痛短气病的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达到更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从而为胸痹心痛短气病的定性、定量、客观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临床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唐瑛  汪剑 《吉林中医药》2012,32(7):749-751
参考古词义及《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考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内涵,得出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胸痹、心痛共同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主症上都表现为剧烈疼痛,治疗上都要宣畅经脉营卫气血运行而止痛.并强调胸痹病在形体经络,属阳;疼痛部位为胸;病机上与心肺二脏相关;治疗重阴盛,法用行气、化痰湿、活血化瘀为主,以宣通胸中之阳气.心痛病在脏,属阴;心痛是心病最先,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部位在膻中胸骨后,而心病可出现胸背、胁、肩胛、臂内等多部位疼痛;治疗上重阳虚,法用温阳散寒为主.全篇体现了仲景重预防和早期治疗,病当分阴阳轻重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系统的描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本文结合西医的冠心病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特点进行了浅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9.
阐述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心痛病位的见解,认为将心痛解释为胃脘或心窝部位疼痛,有失仲景本意,并从仲景有关原文、后世注家观点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说明心痛之病位主要指心胸部位。  相似文献   

10.
<正>胸痹是以胸膺部痞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心痛是心前区疼痛和胃脘部疼痛的统称,本文之心痛是指前者而言。轻则患者感到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伴有肢冷汗出、喘不得卧、唇青肢厥等症。历代医家对胸痹的理法方药有诸多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胸痹可概括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  相似文献   

11.
浅探《金匮要略》之胸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妍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12):1145-1148
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引起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的病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创胸痹的辨证论治,并确定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温补阳气、温阳兼利小便、化痰祛浊等基本祛邪方法来治疗胸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散结、调畅情志、滋养心肝、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晏菁遥  关彤 《河南中医》2013,33(7):1012-1013
张仲景《金匮要略》认为妇人生理病理特点是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治疗情志病时应重视与经带胎产的关系,以调养心脾为法,用药时注意攻补兼施,用药温和,根据妇人的生理周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陈国权 《河南中医》2012,32(5):529-531
厚朴七物汤证主证为发热10日左右出现腹满,此为外邪由太阳内传阳明.此证中“脉浮数”主表证,“饮食如故”并非指饮食正常,而指饮食与往常一样,方中用大黄是取其通腑泄热之力.从本证的治疗可以看出,《金匮要略》中所论杂病多系外邪入侵所致,有表证或外邪者服药后并非皆有汗出,服药后有汗出者并非皆有表证,对表里同病的治疗既有先表后里者,也有先里后表者,更有表里双解者.  相似文献   

14.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09,29(7):625-626
仲景论述湿病,有湿痹、风湿、湿家、寒湿等不同称谓。湿痹,即湿邪痹阻之意;风湿含义有二:一指病因,二指证候名称;湿家指素患湿病之人,重浊粘滞之湿邪痹阻筋脉关节日久,必见身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不已;寒湿,亦湿痹证型之一,乃寒与湿相合,流注关节,痹阻气血而致。称谓不同,含义有别,不可不辨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认为,泻心汤证的真实病机当为胃火亢盛、迫血妄行,"心气不足"可能是对出血时所表现出的烦躁、心悸、面赤或面色发白、腹胀满等症状的理论概括。同时认为,泻心汤中应无大黄。  相似文献   

17.
刘冬慈  付正英 《河南中医》2012,32(2):133-134
《金匮要略》中妇人产后血虚里寒腹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气血瘀滞腹痛用枳实芍药汤;产后瘀血内结腹痛用下瘀血汤;产后瘀血内阻、兼阳明里实腹痛用大承气汤,涵盖了妇人产后腹痛虚实寒热的不同证型,临证时当本着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灵活使用这四首方剂,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湿病探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焱 《河南中医》2009,29(5):420-421
湿病是湿邪蕴积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类疾病,时刻重视阳气在体内的通达是仲景论治湿病一大特色。仲景论湿详于外湿而略于内湿。《金匮要略》明言治湿禁忌:禁大汗、禁攻下、禁火攻。  相似文献   

19.
仲景发煌古义,推陈出新,不仅确立了“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皮水“当发其汗”的基本原则,还创制了一系列治疗水气病的发汗之剂,构建并完善了水气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大致有解表宣肺,发汗利水;发汗行水,兼清郁热;益气固表,和营发汗;温经助阳,发汗行水;并提出汗法的禁忌症,曰“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相似文献   

20.
试论《金匮要略》治渴12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 5 0余条 ,概括为治渴 12大法 ,分别从治法、方药、适应症以及机理方面加以归纳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