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36 8例消化性溃疡的分析 ,研究非甾体类消炎药 (NSAIDs)服用史、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性别、溃疡部位、内镜下溃疡大小、出血病史等因素对溃疡并发出血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比较年龄、NSAIDs服用史、HP感染、性别、部位、内镜下溃疡大小、出血病史等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的影响 ,以及上述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服用NSAIDs患者中 ,出血占 74 % ,未出血占 2 6 % ,与上消化道危险性相关系数为 6 7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溃疡出血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出血患者中 ,5 0岁以下组为 2 7% ,6 0岁以下组为36 % ,超过 80岁组则为 79% ;对于出血的危险性 ,HP感染阳性率差别不大 (85 %vs 88% ,P >0 0 5 ) ,HP感染并不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但与服用NSAIDs (OR =6 7)及年龄 (OR =3 6 )因素联合可明显增加出血危险性。其他因素与溃疡并发出血无明显关系。结论 :服用NSAIDs及年龄是Pu患者并发出血的重要原因 ,HP感染并不增加溃疡患者出血危险性 ,但服用NSAIDs及年龄等因素与溃疡出血危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5例,均行内镜检查确诊(除外复合溃疡),并行病理学检查排除胃癌.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150例(73.2%),女55例(26.8%);中位年龄49(12~88)岁;并发出血87例(42.4%).在单因素分析中,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中年龄≥60岁者、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心脑血管病史者、有多个溃疡者所占比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和单纯H.pylori感染、单纯服用NSAIDs、H.pylori感染同时服用NSAIDs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H.pylori感染并未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但与服用NSAIDs、年龄≥60岁、消化性溃疡或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等因素联合可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溃疡组与对照组进行询问服用NSAIDs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NSAIDs和Hp这一事件的优势比(OR)来评价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相对危险度。结果①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OR值为2.225;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3.635;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的OR值为2.537;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为1.996;④单纯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85,单纯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10,既服用NSAIDs,且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13.70。结论①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机率较不服用NSAIDs的大;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不服用NSAIDs;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比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高;④Hp感染者同时应用NSAIDs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本院住院 1 65例患者 ,根据出血前 1 0天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1 65例患者中 45例 ( 2 7.3 % )出血前服用过NSAIDs,服药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 ( 46.7% ) ,两组比较 ,患者的性别、既往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史 ;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而年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心脑血管病史、病变部位、病变数目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 ,年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罗艺珍  甘耀 《吉林医学》2012,33(3):490-49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789例,其中并发出血136例为病例组,而653例未并发出血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NSAIDs类药物(OR=3.563,95CI:2.441~6.448),吸烟(OR=9.167,95CI:3.352~8.486),复合溃疡(OR=3.559,95CI:1.368~5.240),溃疡直径>20 mm(OR=3.543,95CI:1.536~5.578),溃疡为活动期(OR=4.556,95CI:1.546~6.556)。结论:服用NSAIDs药物,吸烟,复合溃疡,溃疡直径>20 mm,溃疡为活动期,是消化道溃疡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应注意预防出血,避免发生出血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关系。方法 :14 2例胃镜检查明确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同期 42 6例胃镜检查明确为消化性溃疡无并发症患者 (对照组 ) ,Hp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14 C尿素呼气实验、组织学检查 ,调查 2周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吸烟情况。结果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Hp( +) 12 3例( 86 62 % ) ,服NSAID 45例 ( 3 1 69% )。对照组 42 6例Hp( +) 3 66例 ( 85 92 % ) ,服NSAID2 8例 ( 6 5 7% )。NSAID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OR =6 5 9,95 %CI =2 44 -10 62 )。Hp本身不增加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OR =0 94,95 %CI =0 5 1-1 72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及对照组服NSAID者Hp感染减低 ( 77 78%、78 5 7%对 90 72 %、94 2 2 % )。服NSAID出血组Hp( +) 77 789% ( 3 5 /4 5 ) ,服NSAID对照组Hp( +) 78 5 7% ( 2 2 /2 8) ,两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 χ2 =0 0 0 6,P >0 .0 5 )。结论 :NSAID增加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危险。服NSAID者Hp感染减低。Hp感染不增加服NSAID患者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危险 ,也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5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其是否合并出血分为2组,出血组120例,未出血组132例。统计2组性别、年龄、血常规及生化结果、凝血功能、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HP感染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消化性溃疡、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情况、胃左静脉内径、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OR=4.54,95%CI 2.73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16.57,P=0.01)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腹水、胃左静脉内径、PT>16 s和食管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明 《广东医学》2004,25(3):275-276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 (DM)合并脑梗死 (CI)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回顾分析 30 7例老年DM合并CI 5 9例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吸烟、劳动类型、血糖水平、体质指数(BMI)、血脂的关系。结果 发现脑梗死的发生与以下 4个因素有密切关系 :高血压 (OR =1 0 3895 %CI 1 0 0 3~1 0 75 ) ,血糖水平 (OR =3 2 4 1 95 %CI 1 6 0 2~ 6 5 6 4 ) ,血脂水平 (OR =3 5 96 95 %CI 1 82 5~ 7 0 87) ,肥胖者 (OR =2 5 3795 %CI1 0 4 8~ 6 1 37)。结论 说明以上 4个因素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 ,为本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胃镜诊断方法 ,检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 ,通过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烟酒嗜好、发病季节等因素 ,从中发现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中 ,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 (36 / 5 3,6 7.9% )高于胃溃疡 ,年龄分布以 2 3- 4 0岁、4 1- 6 0岁两个年龄段为高发 ,占总数的 88.6 6 % ,并且以汉族、有吸烟嗜好的男性高发 ,主要分布于春秋两季 ,占总数的 6 0 .36 % ,且与HP感染 (感染率 97.14 % )明显相关。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青壮年、老年汉族男性 ,有吸烟嗜好者 ,分布于春秋寒冷季节 ,HP感染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庭相关,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聚集的因素来源。方法 应用广义估计方程2 (GEE2 )对上海地区的2 5 6个SLE家系(共1873例家系成员)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GEE2可同时估计均数结构和关联结构的边际回归模型。所有的估计都在软件MAREG中实现。结果 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家庭成员间疾病相关后,发现疱疹病毒感染史、药敏史与SLE存在很强的关联,其OR值分别为15 .2 6(95 %CI:1.73- 134.2 9)和2 2 .78(95 %CI :6 .11- 10 1.6 3)。调整性别、年龄和环境危险因素(包括冻疮史、疱疹病毒感染史及药敏史)的作用后,亲子间的边际OR值2 .72 (95 %CI :0 .86 - 8.5 8)和同胞间的边际OR值3.73(95 %CI:1.30 - 10 .6 4 )高于配偶间的边际OR值2 .11(95 %CI:0 .2 1- 2 1.0 7) ,同胞间的边际OR值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环境协变量调整前,亲子间和同胞间的边际OR值分别为:2 .72 (95 %CI :0 .90 - 8.2 6 )和3.6 7(95 %CI:1.35 - 9.95 ) ,与调整后亲属间SLE疾病状态的家庭相关的大小相近。结论 SLE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很大程度上可以由遗传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64例(17.78%)服用过NSAIDs。两组比较,服药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消化性溃疡和心脑血管病史(P〈0.05);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P〈0.01);血红蛋白下降更多(P〈0.05);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多发黏膜病损的情况在服药组更多见(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友具有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发生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邓晓风 《四川医学》2012,33(1):116-118
目的 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比较了其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研究组)以及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相关人口学数据、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结果 研究发现,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5%,其高危因素主要为昏迷(OR5.0 95% CI 1.4 ~ 17.5)、大小便失禁(OR5.8 95% CI1.5 ~22.2)、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OR5.2 95%CI 1.3 ~21.1)以及既往卒中病史(OR3.6 95%CI 1.0 ~ 12.7).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死亡比例(45.5%)大于对照组(10%)特别是研究组中严重出血患者(50%).结论 虽然消化道出血是脑梗死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往往可能提示增高的死亡风险.因此,我们需重视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以求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后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46例复发,复发率为28.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量大、酗酒、春秋季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精神因素、男性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服用史、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独立因素,干预这些高危因素可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在泌尿外科住院的无消化性溃疡、无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2岁)、民族(藏族、汉族),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4 000 m和≥4 000 m两组)进行1 ∶1病例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93例。两组间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吸烟,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合并HAPC、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慢性肺病、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合并HAPC患者28例(7.1%),对照组为5例(1.3%),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PC(OR=5.270,95%CI:1.806~15.380)、居住在城镇(OR=2.369,95%CI:1.559~3.602)、饮酒(OR=3.238,95%CI: 1.973~5.317)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抗凝药物(OR=20.584,95%CI:2.639~160.545)是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居住在城镇、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APC与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增加有关(OR=5.270)。结论: 我国西藏地区合并HAPC的患者可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袁晓玲 《吉林医学》2012,33(13):2723-2725
目的: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2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的非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17项危险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文化程度较低、饮食无规律性、嗜好烟酒、辛辣饮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合并抑郁症者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者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较低、饮食无规律性、嗜好烟酒、辛辣饮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抑郁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积极劝导老年患者戒烟、限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指导患者合理应用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及治疗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本地区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胃镜表现,以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关系。方法:对64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儿童年龄愈大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愈高;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胃溃疡高,且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NSAID关系密切。结论:对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患儿均应作胃镜和幽门螺杆菌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根除HP、正确使用NSAID及良好生活习惯是防治儿童PU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铋剂三联疗法对溃疡性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差异性及再复发率,并探讨年龄、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吸烟等对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雷贝拉唑三联(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三联(胶体次橼酸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7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和99例溃疡性患者根除HP,停药一月后复查C-14呼气试验,以了解HP是否根除,一年后再复查C-14呼气试 验,以明确有无再感染.结果 对溃疡性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两种方案的根除率无明显差异,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率高于铋剂三联疗法.服用NSAIDs、吸烟、年龄与HP根除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根除HP,可提高根除率及降低再感染的可能性.在根除HP过程中,要尽量不吸烟,避免服用NSAID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群的哮喘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中国12个地区的常住居民为研究 对象,评估不同特征人群哮喘的患病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2009年和2011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中国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5%(95% CI:1.06%~1.43%)。年 龄、性别、地区、城乡、吸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教育程度、婚姻、幸福感等在哮喘患者与非哮 喘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人群比较,哮喘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 风险较大(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哮喘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1.042,95% CI:1.032~1.053)、 性别(男性OR=1.533,95% CI:1.080~2.167)、地区(北京OR=2.470,95% CI:1.155~5.308)、城市(OR=1.355,95% CI: 1.026~1.786)、BMI(OR=1.021,95% CI:1.000~1.037)、吸烟(OR=1.428,95% CI:1.028~1.989)、饮酒(OR=0.711, 95% CI:0.515~0.976)、受教育年限(OR=0.964,95% CI:0.930~0.999)、短期健康状况欠佳(OR=5.295,95% CI: 4.055~6.934)、主观幸福感(低OR=2.219,95% CI:1.272~3.887)、打游戏机(OR=2.732,95% CI:1.023~6.088)、看电视 (OR=1.695,95% CI:1.036~2.941)。结论:中国成年人哮喘患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 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