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AMVT)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对既往手术、非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的回顾性总结。结果3例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预后良好。18例行手术治疗,12例痊愈,6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结论加深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由于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早期影像学检查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通过早期手术可以降低MVT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孙蓓蕾  宋毓飞 《江西医药》2007,42(7):613-615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14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AMVT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67.2岁;主要症状有腹痛(14/14)、腹泻(8/14)、便血(6/14)、恶性呕吐(6/14),主要体征有腹部压痛(14/14)、腹膜炎体征(4/14)、移动性浊音(6/14).2例拒绝手术者均死亡,12例手术者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结论 A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CT检查或肠系膜血管造影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陈玉强  常艳  李颐红 《河北医药》2013,35(9):1376-1377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是引起肠缺血的少见原因,占所有肠缺血的1.5%~15.0%[1]。临床上,AMVT的症状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似。AMVT的预后较肠系膜动脉栓塞为好,统计表明,AMVT的病死率为30%,而肠系膜动脉栓塞为50%~90%[2]。由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抗凝治疗,AMVT的病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AMV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手术治疗,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于术后中毒性休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缓解血管痉挛和及时的手术干预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CT和彩色多普勒对该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选择性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谢文涛  査斌山  朱化刚 《安徽医药》2013,17(11):1889-189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连续收集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及脾切除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首发症状常为腹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MVT的主要手段。11例经超声检查、16例行CT检查,3例经MRI检查确诊。抗凝治疗组16例,好转率81.25%,而非抗凝对症支持治疗14例,好转率仅为57.14%。抗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明显好于非抗凝组,且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有效的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中转手术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验,分析A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12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术前明确诊断者9例,其中24h内确诊者仅3例,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通过对14例确诊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结果本组手术11例,其中治愈7例,死亡4例。溶栓治疗3例均痊愈。治愈者对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1例出院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他患者未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常以急腹症就诊,虽误诊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发病初期,肠系膜静脉还没有完全闭塞,可采用溶栓治疗;后期静脉完全闭塞,导致肠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多需手术加溶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冲  刘彤  戚峰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11,39(2):136-13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0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48例急性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该病易被误诊为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疾病,CT扫描的确诊率(93.8%)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确诊率(29.2%)。48例患者中手术25例(52.1%),治愈23例(92.0%),死亡2例(8%);非手术治疗23例(47.9%),治愈23例(100%)。出院患者全部继续口服华法林维持抗凝治疗,随访1~60个月,非手术患者复发5例(21.7%),手术患者复发1例(4.3%)。两种治疗方法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溶栓,必要时及时手术是提高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动脉取栓加肠段切除术,4例在介入下行支架植入术,3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病死率为50.0%.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其病情特点行取栓、吸栓或加介入溶栓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6例,其中3例发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经呼吸机支持呼吸及透析治疗后好转,2例显示下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不全,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合并肠坏死患者的手术中,正确判断受累肠管的范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AMVT合并肠坏死的患者13例,应用亚甲蓝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的方法判断肠管切除范围.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作为肠道缺血疾病的原因之一,发病率相对较低。据不完全统计,AMVT约占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16%[1]。由于AMVT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因此其初步诊断较为困难,从而导致病情进展、死亡率较高。为完善和提高AMVT的诊治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例笔者所在科200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0例,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痊愈6例,5例于术后3~7d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45.5%。6例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死亡率极高,重视其临床变化及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及时治疗为降低病死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在2002年1月-2011年12月的10年间共收治的17例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7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纳差.其中,单纯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23.5%),单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6例(35.3%),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均有血栓形成7例(41.2%).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5例,经外周静脉溶栓或抗凝治疗11例,肠切除术1例.17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上少见,但进展快,病情危重,早期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诊早治,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王秀茹  张秋瓒  王艳荣  杨倩  王浩 《天津医药》2011,39(9):860-861,88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我院诊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中17例(80.9%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该病早期可表现为多种消化系统症状,腹部体征轻与症状不符,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腹部彩超、腹平片及螺旋CT对本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肠镜及腹部CTA有确诊意义。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行腹部CTA检查确诊;16例结肠缺血患者经结肠镜确诊。经扩血管药、抗凝及溶栓等内科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和腔内介入治疗,仅1例病情无改善。结论 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关键在于临床医生想到该病,根据情况及早行结肠镜、腹部CTA等检查, 以尽早诊断和治疗,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6.
余超  何磊  丁丁  彭浩 《安徽医药》2019,23(5):969-97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8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病史、腹部症状体征、腹部增强CT或CT血管成像(CTA),少部分病人通过手术探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及坏死小肠切除术。结果 保守治疗组4例均死亡,手术治疗组14例有2例死亡,总死亡率33%。结论 心脏疾病尤其是房颤、突发剧烈腹痛、胃肠道排空异常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取栓和切除坏死肠管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价值。方法8例经增强CT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采取溶栓、取栓、扩血管及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比较DSA治疗前后腹痛、血管再通情况。结果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后血管再通,腹痛消失,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溶栓、取栓及扩血管治疗后腹痛缓解、血管再通,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栓后放置支架。3例转外科手术。随访半年以上,5例DSA治疗后血管再通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强CT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首选方法, DSA是诊断和治疗部分早期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裂孔疝是较少见的腹内疝,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其诊断和病理情况只有在术中方能明确。现就我院1970~1984年行急性肠梗阻手术的537例中,经手术证实有7例肠系膜裂孔疝,将其诊断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4例,女例3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岁,28~49岁占5例。既往有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持续腹部绞痛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219-22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2015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7例,5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介入置管溶栓治疗1例,经治疗后病情继续加重,自动出院。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并及时行相应影像学检查,做到早期诊断,一经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为肠壁血运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比较,起病较缓和,起病初期多表现为数日至数周的腹部不适、厌食、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次期患者症状不典型,查体亦无明显体征,仅表现为不确定的腹部深压痛,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也无特异性变化,此时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很困难。现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19例AMVT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