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单纯房间隔手术经验。方法: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ASD补片修补术。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有右胸壁皮下气肿、活动性出血、Ⅲ°房室传导阻滞及右胸腔积液等。1例迟发性右膈肌麻痹,给予药物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对于单纯性ASD是一个良好的手术途径,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及平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在临床上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缺点。方法 :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共 15 1例 ,分成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2组 ,从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 2 4h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2组病人无明显差别 ;术后 2 4h引流量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较少 ;体外循环时间胸骨正中切口组较短 ;胸骨正中切口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3 42 %、胸骨畸形发生率为 4 2 7%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结论 :右胸前外侧切口可对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 ,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突出优点。缩短住院时间不明显。是否能减少手术创伤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1972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总结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验,探讨右外侧切口在先心病的应用与推广。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手术组经右外侧剖胸小切口完成1 97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其中男性1 143例,女性829例。年龄平均38.7个月(3~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1.6 kg(4.8~69 kg)。主要病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等。结果 :术后并发症81例(4.1%):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26例(死亡3例)、严重肺部感染22例(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8例(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亡1例)、一过性脑功能障碍5例、术后残余分流6例(经原切口再次手术1例)、右膈神经麻痹5例(1例膈肌折叠)、术后房室传导阻滞4例(1例置永久起搏器)、乳糜胸2例。随访3~108个月,3例法洛四联症存在残余梗阻26~50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中,1例二尖瓣成型术后大量反流行二尖瓣置换。结论:先心病可以在右外侧剖胸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并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行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单纯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右侧股动脉及带气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行手术16例,降温诱导室颤情况下5例,行三尖瓣成形14例及三尖瓣人工瓣膜置换7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的单纯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手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外侧切口48例患者(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 56例患者(正中剖胸切口组)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手术的结果 、主要并发症及随访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循环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术后胸液量右外侧切口组为(103.6±58.3)mL,正中剖胸切口组为(153.1±63.5)mL,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1±16.3)个月,右外侧切口组无并发鸡胸,正中剖胸切口组有1例并发鸡胸.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与正中剖胸切口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心脏间隔缺损手术正逐步从传统正中开胸过渡到微创外科治疗,本文总结我院开展的侧开胸微创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行微创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患者,排除介入及经胸封堵患者,筛选出429例。微创外科方案包括:右侧腋下竖切口组303例,其中176例房间隔缺损、122例室间隔缺损以及5例房室间隔缺损;右胸前外侧切口组121例,其中68例房缺,50例室缺和3例房室间隔缺损;左胸前外侧切口组包括5例肺动脉下型室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修补,无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同期手术包括7例右室流出道梗阻解除,8例二尖瓣修复和31例三尖瓣修复。3例患者行二次阻断修复心内残余病变(2例残余缺损,1例二尖瓣返流)。腋下切口组患者年龄及体重均显著低于右胸前外侧切口组和左胸前外侧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7.2±19.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8.2±14.1分钟,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3例膈肌麻痹,13例肺不张。中位ICU停留时间2天,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天。出院前心超检查良好,随访中无再手术,无新发明显胸廓畸形及脊柱侧弯。 结论:常见心脏间隔缺损的微创外科治疗安全、有效、美观。腋下切口适合婴幼儿,右胸前外侧切口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而左胸前外侧切口主要应用于肺动脉下室缺。  相似文献   

8.
1998~2002年,我们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径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8年 4月以来 ,我们对 6 8例中段、上段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施行了保留贲门、延长胃小弯、食管—食管颈部吻合术 ,对减少食管癌术后返流性食管炎起到良好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6例 ,女 2 2例 ;年龄 40~ 70岁。食管肿瘤位于中下段 10例 ,中段 5 2例 ,中上段 3例 ,上段 3例。取左胸前外侧、左颈部两切口 6 2例 ,右胸前外侧、腹部、右颈部三切口 6例。左颈部食管食管吻合 6 2例 ,右颈部 6例。临床分期 a19例 , b2 1例 , 2 5例 , 2例 ,癌前病变 1例。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6 6例 ,未分化癌 1例 ,慢性食管炎并粘膜上皮异…  相似文献   

10.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0~3岁婴幼儿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手术的结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0~3岁TOF根治术14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经正中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95例,对比2组患儿的术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左心房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其中跨环补片15例(占32%)。本组平均年龄(13.34±6.41)个月(5~34个月),平均体质量(9.58±1.17)kg(6~14 kg),术前血氧饱和度(87.57±9.02)%(69%~99%),McGoon比值2.06±0.48(1.11~3.36),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5.95±26.31)min(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7.95±17.57)min(30~117 min),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0~850 mL),中位数胸腔引流量110(80,167)mL,左心房压(9.19±2.12)mmHg(3~14 mmHg),正性肌力药物评分8.57±3.97(2~19),呼吸机使用时间(4~165 h),中位数呼吸机使用时间21.5(14.2,36.5)h,监护室停留时间(2.86±1.94)d(0~9 d)。术后因胸腔引流过多二次开胸探查2例。残余分流2例(2 mm)。与同期相匹配95例正中剖胸TOF根治术相比,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异,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差异,术后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组监护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正中剖胸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及术后左心房压明显低于正中剖胸组。其余各项均与正中剖胸组无差异。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可以在TOF根治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 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45例心脏肿瘤手术患者(3例为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19例(42.2%),年龄52±18岁,术前9例(20%)合并心功能不全。左房占位33例,右房占位9例,左室、右室和多发占位各1例。胸骨正中切口34例,右胸前外侧切口微创手术11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右侧微创切口与正中切口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全组良性肿瘤42例(93.3%),其中粘液瘤33例;恶性肿瘤3例(6.7%)。随访无死亡、无复发。结论:心脏肿瘤良性疾病多见,手术效果优良,完整切除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经右胸微创切口切除心脏肿瘤技术可行,疗效确切,可作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切口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及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的手术入路受到医患的欢迎。以常规正中胸部切口为对照,我们随机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对照分析其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31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63例、右胸切口组37例、胸腔镜组31例,比较不同组间住院相关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住院时间、胸管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各具优缺点,同样安全有效,但对于成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不横断胸骨及切口美观,符合现代健康理念,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自 1 994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采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 ,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374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74例中 ,男 2 0 0例、女 1 74例 ,年龄 1~ 55岁 ,体重 1 0~ 74kg。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 81例 (上腔型 1 7例 ,中央型 1 2 2例 ,下腔型 42例 ) ,合并部分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1 2例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裂 1例 ;室间隔缺损 1 92例 ,均为膜周部缺损。1 .2 手术方法 麻醉后患者平卧 ,右胸抬高 45°,右上肢屈肘悬吊于手术台支加上。取右胸前外侧切口 ,女性…  相似文献   

15.
刘书友 《山东医药》2011,51(22):88-89
目的观察胸外侧小切口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肺叶切除术患者470例,其中26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对照组),210例采用胸外侧小切口(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8例患者中转传统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失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外侧小切口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腋下小切口入胸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治疗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患儿31例,其中经胸骨正中开胸完成手术矫治的患儿16例(正中组),男性9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11.8个月(6~32)个月,中位体质量12.7 kg(7.5~29 kg)。其中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右侧组)行手术矫治的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10.8个月(5~28个月),中位体质量11.6 kg(5.6~18)kg。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结果:右侧组术后无死亡。术后残余瘘2例。正中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术后残余瘘2例。右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正中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38个月,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矫治手术,手术安全可靠,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389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1996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心内直视手术389例。年龄1.5~57岁,平均13.5岁。体质量7.6~68 kg,平均24.5 kg。手术切口后缘自右腋中线第3肋间处,向前下斜行达锁骨中线第6肋间处做8~12 cm弧形切口,第4肋间入胸。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修补15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50例,部分房室隔缺损矫治8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4例;法洛三联症矫治32例,法洛四联症矫治5例以及其他畸形矫治13例。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死亡4例(1.03%),2例死于术后脑栓塞,另外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结论:右胸小切口手术入路,可安全有效地行常见先心病的矫治。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入路食管癌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切除食管癌的手术径路趋于多样化,但最常用的仍为左胸后外侧切口 颈部切口(简称二切口)和右胸切口 腹部切口 颈部切口(简称三切口)。1999年4月至2002年4月,我们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手术径路共完成食管癌切除术410例。现对术后近期并发症作一比较,以评价两种入路手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右外侧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其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平均58.7个月(6~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6.6kg(4.8~69kg)。20例合并心脏畸形如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结果:术后2例出现早期血痰,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引流偏多。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无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无胸廓畸形。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恢复快及美观效果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11例患者为微创组(A组),同期经标准胸骨正中切口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78例患者为传统组(B组).两组术者、年龄、性别、BMI、心功能NY-HA分级、LVEF、瓣膜病因、瓣膜病变等术前资料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LVEF、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度、切口长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微刨组所有患者均未因手术问题扩大切口或改成正中切口;无术后出血再开胸.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L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均未见瓣周漏.所有患者伤口均I/甲愈合.两组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均<0.05),术后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均<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较传统组少(P均<0.05),切口长度较传统组短(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出现感染.结论 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微创瓣膜手术安全有效,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较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