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弱点就是高复发率,观察新出现的治疗技术牵引成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2001-07/2005-09大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1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有患者采用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通过测量开口度及牵开长度观察其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情况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最低牵开长度12 mm,最高牵开长度30 mm,平均20 mm.开口度由术前平均7 mm提高到术后平均31 mm,开闭口运动正常.成骨良好,术后3个月X射线片检查及创口内检查均证实骨质形成良好.②并发症: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无感染、神经损伤、牵开器脱落或断裂,未发现复发者.③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缓解明显,睡眠打鼾症状均有减轻,4例完全消除.结论:牵引成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具有手术简单,风险小,治疗效果确实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期还可以治疗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探讨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病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5~13岁(中位年龄10岁).依据病史、临床检查和X线片、CT等辅助检查,6例均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4例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所有患者均采用了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恢复张口功能,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矫正颜面不对称畸形.结果:6例儿童患者的面形均得到满意矫正;平均张口度从6.2 mm增加至26.0 mm;4例OSAHS症状消.失,平均呼吸暂停指数(AHI)由术前的42.7降到4.9,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4.3%升高到89.8%.经过平均40.3个月(13~58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复发;咬合关系随时间逐步改善.结论: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同期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继发的颜面不对称畸形,而且可有效治疗伴发的OSAHS.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由于颌面部损伤、感染.造成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颌面部畸形,逐渐继发为上呼吸道狭窄,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过去的手术治疗患者痛苦大,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引进国外牵引成骨技术,采取分期手术,降低了术后复发率。2003~2005年我科收治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S病人11例,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S患者系统化护理程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颌畸形、颢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为其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03—05/2005—05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和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男性患者12例,另外选择健康同龄男性18例作为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上海九院口腔科研发的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比较,并分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头影测量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30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为:以下颌改变为显著的颅颌面硬组织结构向后上缩进和舌骨至下颌平面距离明显地增加。其头影软组织测量特征为:与对照组比较,最小矢状咽径减小(P〈0.01);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最小矢状咽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舌体+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舌体+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不但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水平,也与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说明扩展口咽通气道是治疗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控制睡眠时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为其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05/2005-05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和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男性患者12例,另外选择健康同龄男性18例作为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上海九院口腔科研发的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比较,并分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头影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0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为:以下颌改变为显著的颅颌面硬组织结构向后上缩进和舌骨至下颌平面距离明显地增加。其头影软组织测量特征为:与对照组比较,最小矢状咽径减小(P<0.01);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最小矢状咽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舌体 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舌体 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不但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水平,也与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说明扩展口咽通气道是治疗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控制睡眠时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段晓峰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91-1592
颞下颌关节强直主要表现为患者开口受限或完全不能开口,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吞咽、语音等生理功能。如果发生在儿童时期,还可造成成年后颌面发育畸形、咬合关系紊乱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国内外治疗颞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大体有:髁状突切除术(高位、低位),裂隙式关节成形术,嵌入式关节成形术和骨移植关节成形术,但术后均有一定复发。文献提示其复发率约20%,个别病例甚至可复发2~3次以上[1]。因此,复发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要课题。近3年来,我们采用带蒂颞筋膜瓣转移重建颞下颌关节,在减少术后再次强直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确诊的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5~33岁。双侧9例,单侧3例,均为外伤所致。10例开口度为0 mm,2例开口度为2 mm。12例中,2例因复发曾行1次骨间隙关节成形术,1例因复发曾行2次骨间隙关节成形术。1.2手术方法1.2.1麻醉经鼻腔盲插气管内全麻。1.2.2切口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切口在耳屏前向上发际内2~3 cm头皮切开,形成手杖形切口。耳屏前切口长约4 c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软腭支撑术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实施软腭支撑术的患者的术后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12例实施软腭支撑术的患者所出现的不适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软腭支撑术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及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全部用等离子对软腭、悬雍垂、咽侧壁、舌根、扁桃体、下鼻甲行粘膜下打孔治疗。结果:6个月内总有效率为86.8%。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4月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接受无创正压通气+丁苯酞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llar软腭支架植入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10例采用Pillar软腭支架植入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所有患者中除一例有一根植入物排出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短期效果表明,多数患者的打鼾现象显著地、持续地减少。结论Pillar软腭支架植入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良好的护理对病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