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5例肝母细胞瘤细胞核中DNA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结果显示,二倍体肿瘤8例,异倍体肿瘤27例;PCNA阳性率60%;DNA指数,增殖指数与PCNA表达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尤以PI值与CPNA表达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了肝癌组织IGF-II及其受体(IGF-IIR)、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IGF-II表达与细胞DNA倍体、S期的关系。结果显示:(1)IGF-II、IGF-IIR、HBxAg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阳性的癌组织阳性率均为93%(n=15),高于HBV标记阴性的癌组织(1/5)(P<0.05);(2)IGF-II阳性的癌组织DNA异倍体出现率为100%、S期比例为28.8±6.4%,高于IGF-II阴性的癌组织DNA异倍体出现率(60%)和S期比例(12.8±2.4%)(P<0.05);(3)肝癌组织IGF-II、IGF-IIR的表达与HBxAg表达一致。研究结果提示IGF-II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有某种作用,HBxAg可能是IGF-II基因的一种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4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进行了DNA和RNA含量测定,并与18例正常人的食管组织标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DNA异位体检出率(90%)及RN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病期晚、癌细胞分化差及有淋巴结转移者DNA异倍体出现率高、RNA含量增加,因此认为,DNA和RNA含量测定是一种判断食管鳞癌病期、恶性程度的客观指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完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亦有重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性酸中毒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和方法 从临床角度分析了115 例肾小管性酸中毒( R T A) 的病因、发病率及有关化验、治疗方法。结果和结论 (1) 原发性 R T A 占23 .5 % ,继发性 R T A 占76 .5 % ,误诊率为33 % ,要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 免疫性疾病伴发 R T A 明显增多,占27 .8 % 。(3) 临床分型: I型最常见为71 % , I I型14 % , I I I型7 % , I V 型为8 % 。(4) 尿酸化试验是诊断 R T A 首选的筛选试验,治疗后数年仍阳性。40/115 例是通过检查该化验发现 R T A 的。其它如微量蛋白、 Tam m Horsfall 糖蛋白( T H P)均能反映小管间质损害。抗肾集合管抗体( + ) 提示免疫性疾病。(5) 枸橼酸合剂、钙及维生素 D 制剂治疗要循序渐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基绿_派洛宁(MG_P)染色法进行胃癌细胞的DNA/RNA双参数图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6例已用Feulgen染色法检测过DNA倍体类型的胃癌石蜡组织,采用同一蜡块的连续切片进行MG_P染色。提纯甲基绿并经反复摸索,找到了MG_P染色的理想条件和最佳染色效果。细胞的染色质呈蓝绿色,核仁和胞浆呈红色,两种颜色对比明显;其他细胞结构不着色。经DNA酶处理后染色质不着色,RNA酶处理后核仁及胞浆不着色。用图像分析法同时测定胃癌细胞的DNA/RNA含量,并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26例胃癌患者Feugen染色的异倍体率为15/26(578%),而MG_P染色为17/26(654%),两者符合率为882%。采用退色的方法测定相同组织细胞的DNA含量,Feulgen染色与MG_P染色的相关系数的099。RNA含量在肿瘤细胞中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细胞。结论MG_P染色法是可靠的同时测定肿瘤细胞DNA/RNA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25)I-抗AFP放射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标记125I的标记物免疫导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改良氯胺T法将马抗人AFP多抗标记核素125I的标记物治疗肝癌22例,经静脉滴注.全组中位剂量2893(1003—7089)MBQ。可评价19例。与同期采用131I抗AFP(A组)、抗癌药—抗AFP联接物(B)组和单用化疗组(C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有效率(CR+PR)316%,肿瘤缩小率为632%(12/19),AFP下降率647%(11/17),6例转阴。治后1年生存率471%(8/17),7例尚存活,5例生存14~33个月.治疗耐受性良好,毒副反应轻微.结论本组疗效明显,可能因半衰期长的125I对癌细胞内照射的持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06例良、恶性腹水(良性组35例、结核组35例、恶性组36例)进行了结核杆菌DNA(TB-DNA)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50)的测定。结果:(1)TAA三项指标: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和结核组(P<0.01)。单项CEA、CA19-9和CA50对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58%、70%、69%,特异性均为100%;联合三项检测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2)TB-DNA:对结核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14%、95.75%  相似文献   

8.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DN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对5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检测其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及PCNA阳性率。结果白血病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初治组G0/G1期百分率87.4%±11.3%显著高于完全缓解(CR)组45.1%±10.2%及对照组48.4%±6.9%(P<0.05),同时初治组S期为8.9%±7.4%及S+G2/M15.7%±10.1%低于对照组及CR组;亚二倍体组CR率56.3%低于整二倍体96.4%及超二倍体组91.7%,PCNA阳性率分别与CR率、生存率呈负相关;PCNA阳性率与非整倍体DNA检出率两者有显著相关性,呈正相关。初治组之间r=0.642,P<0.05,复发组之间r=0.583,P<0.05。结论将急性白血病患者PCNA阳性率与DNA的含量相结合,才能正确全面评估急性白血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含CD44 cDNA片段细胞系的构建及在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含CD44cDNA质粒PGEX2T和PAZ的单克隆细胞系.并利用此细胞系合成特异的CD44cDNA探针,原位检测肝癌中CD44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常规的质粒转化方法将质粒PGEX2T和PAZ转入DH5菌株中得到单克隆细胞系.并以从此细胞系中提取的质粒为模板,应用PCR法合成CD44cD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细胞癌中CD44v6mRNA的表达.结果从DH51菌株中提取的质粒含CD44(2v-10v)cDNA(11kb),从DH52菌株中提取的质粒含全长的CD44cDNA(18kb),PCR合成的CD44v6cDNA探针长140bp.CD44v6mRNA的阳性检出率:转移高危组为800%(8/10),转移低危组为217%(5/23),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从单克隆细胞系DH51和DH52中提取的质粒,经PCR扩增可得到特异的CD44cDNA探针.肝细胞癌中CD44v6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倾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与ATB1协同致肝癌的机理.方法用RIA法测定HBV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暴露ATB1后0,05,1,2,4,8,24h7个不同时相肝脏ATB1DNA加成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暴露ATB1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ATB1DNA加成物含量在各时相均高于正常小鼠,尤以1h高峰时相值(5592pmol/mg±415pmol/mg比4136pmol/mg±282pmol/mgDNA,P<001)及24h时相值(2487±203比989±85,P<001)最显著.24h后,转基因小鼠肝脏ATB1DNA加成物仍维持高水平,但正常小鼠已基本恢复至暴露前水平.结论HBV转基因小鼠暴露ATB1后肝脏ATB1DNA加成物含量增加可能为HBV与ATB1协同致肝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3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的DNA指数(DI),S期细胞比率(SPF0及增殖指数(PI),同时对30例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按转移个数和转移距离进行分站。结果显示,大肠癌异倍体淋巴结转移率较二倍体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较阴性组SPF,PI明显升高,淋巴结多数转移组较少数转移组,少数转移组较无转移组SPF、PI明显升高,N2站转移组较N1UH  相似文献   

13.
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2年10月至1995年12月中晚期肝癌采用双介入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HAE+HAI)1年生存率为33%,综合组(单纯HAE+HAI超声介入下瘤体内药物注射)1年生存率为56.7%。AFP下降幅度单纯组为60%,综合组为76.6%。为提高中晚期肝癌治疗疗效,又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移行粘膜细胞核DNA及核形态计量的改变意义。方法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MSP)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和正常人大肠粘膜进行上皮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及细胞核形态计量测定。结果TM上皮细胞核DNA大于4C的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占58.4%,反映TM上皮细胞增生活跃。TM上皮细胞核面积及核周长介于正常上皮细胞与癌细胞之间,与后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TM上皮细胞核有一定的异型性。结论TM核异常有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对106例良、恶性腹水(良性组35例、结核组35例、恶性组36例)进行了结核菌DNA(TB-DNA)、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50)和17种氨基酸(AA)测定分析。结果:①TAA三项指标: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和结核组(P<0.01)。单项CEA、CA19-9和CA50对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58%、70%、69%,特异性均为100%,联合三项检测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②TB-DNA:对结核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14%、95.75%;③AA分析:良性组、结核组和恶性组三者腹水均有AA含量改变但无鉴别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云锡矿粉烟尘诱发性肺腺癌形态计量和DNA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图像分析仪对云锡矿粉、烟尘诱发性肺腺癌过程中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支气管粘膜上皮、癌前病变和肺腺癌(组序1 ̄4)的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及DNA含量测定。由16项几何学参数经逐步判别分析选出7项参数,回代判别分类准确率达95%。DNA含量测定1和2组均不出现大于5倍体细胞,大于5倍体细胞在3组为4.0%,4组为10.8%,且3组、4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原发性肝癌29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3岁~80岁,平均56岁.GdDTPA增强扫描10例共11个肿块.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SE)、FLASH,扫描层厚8mm~10mm.结果肿瘤不规则692%(36/52),边缘模糊385%(20/52),长TE肿瘤的信号强度增高不明显.假包膜征19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单环,T2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单环,典型表现为外高内低双环.15例镶嵌征T1WI和T2WI表现为肿瘤内线样或不规则低信号区.13例斑征T2WI表现为肿瘤内高信号斑块.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中心不规则强化364%,肿瘤边缘结节样强化455%.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是原发性肝癌的辅助征象.结论原发性肝癌MRI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52例老年人肝癌非手术综合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人肝癌的治疗效果,以同期150例非老年人肝癌为对照。老年肝癌患者中24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肝动脉化疗灌注(HAI)结合中药治疗,28 例行TACE或HAI结合外放射、中药治疗。 结果 老年组总有效率38.5%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66.7% 、51.0% 、28.8% ;对照组总有效率40.7%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56.9% 、28.4% 、13.4% 。两组有效率、副反应相近(P> 0.05),而3、5 年生存率老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老年组行TACE或HAI结合外放射、中药三联治疗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接受TACE或HAI结合中药二联治疗者(P< 0.05)。 结论 老年人肝癌经积极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三联治疗较二联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