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治疗的再通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胸痛发作-到院就诊-溶栓治疗时间分布、心肌梗死部位的再通时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完全回落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仅2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均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其中瑞替普酶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68例,观察组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溶栓再通成功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P〈0.05);观察组出血率为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安全性高,适用于在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溶栓组(A组)40例与尿激酶溶栓组(B组)40例,分别给予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胸痛缓解率、冠脉再通成功率、住院期间心脏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合并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胸痛缓解率、冠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2组心绞痛、再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较尿激酶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利用患者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胸痛症状间接判断梗死血管是否再通,观察疗效。结果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min、60min和90min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37.9%、67.8%和92.0%,随访35d死亡率为6.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出血、心律失常、再梗死、死亡方面低于对照组,而再通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替普酶)33例与对照组(尿激酶)32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肌钙蛋白达峰时间、出血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P〈0.05)、出血发生率6.1%、肌钙蛋白达峰时间13.4h±2.3h,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通率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STEMI患者61例,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STR)、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管再通情况、心功能、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结果:溶栓后2h各时间段,两组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STR)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CK-MB的峰值、cTnI峰值、CK-MB的峰值出现时间、cTnI的峰值出现时间、LVEDD、LVESD、LVEF水平、血管再通率、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NK-tPA、阿替普酶在再通率、心功能及心肌损伤、住院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替奈普酶出血率较低,且可在10秒内团注,给药方便,血管再通更迅速,更加符合临床中患者桥接治疗和院间转运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田红梅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206-220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行介入及溶栓治疗)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14天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及促进ST段的回落,两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方面,两组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促进ST段的回落,且应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reteplase,r-pa)与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3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30例和观察组(瑞替普酶组)33例,观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期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溶栓剂开始注入距发病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梗死相关血管总开通率及溶栓开始后60分钟开通率分别为81.25%和60.61%,梗死血管再通时间(1.54±0.65)h及出血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的血管开通,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及较低的急性期病死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溶栓剂,值得我们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导药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前瞻性治疗,治疗组采用APTT和ACT指导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出血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66.67%)、90min的血管再通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20.00%)、90min的血管再通率(43.33%);实验组治疗后的出血率(26.67%)、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出血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33.33%),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不同的药物溶栓时,阿替普酶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出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 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47 例,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1 例,比较2 组的临床再通率,4 周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瑞替普酶组临床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85.1% 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6.4%VS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瑞替普酶组死亡率低于尿激酶组(4.3% VS 5.9%),但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47)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n=47)。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效果、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无效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还可减少溶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60min、90min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lt;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其冠脉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高效溶栓剂而被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研究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患者中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6h内及总血管再通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及治疗效果,并明显降低临床并发症情况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阿司匹林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性STR者占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2%(P<0.05);观察组无明显STR者占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复合终点的有2例(占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占22.22%)(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尿激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张丹 《光明中医》2022,(13):2406-2409
目的 探讨温阳益气通脉法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序贯温阳益气通脉治法的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出血事件、临床疗效,监测心肌损伤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相对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尤其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 Tn I、NT-pro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温阳益气通脉法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更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心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溶栓再通后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PCI组和择期PCI组,早期PCI组于溶栓后24小时行PCI治疗,择期PCI组于溶栓后7-10天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早期PCI组较择期PCI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期PCI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联合早期PCI可以减少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溶栓后早期PCI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的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6 h再通率、总再通率高于对照组,30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STEMI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和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6.7%和46.7%、)和死亡率(分别为0和6.6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STEMI可明显提高患者冠脉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