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 选用不同代次的MSCs,使用条件培养基,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同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糖胺多糖的分泌和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维生素C的作用下,7天后可见细胞多变为圆形或随圆形,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成功诱导人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种子细胞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定向诱导其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方法:抽取兔股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分离得到MSCs。用含有TGF-β、b-FGF、胰岛素、维生素C、转铁蛋白等的DMEM/Ham′s-F12培养基进行软骨向诱导。通过形态学观察,阿辛蓝-PAS特染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经过诱导后细胞的软骨细胞的表型。结果:兔MSCs原代细胞呈梭形,克隆样生长,经过诱导培养7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多角形变为椭圆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和核仁清晰可见。阿辛蓝-PAS和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两种方法相结合可获得相对高纯度的MSCs,该细胞经诱导后可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探索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方法:分离、获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将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在成软骨诱导因子作用下在体外诱导培养3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本转植入自体兔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6~12周后,再进行检测,评估工程化软骨的形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GA支架上后,经过体外诱导培养和体内培养后,获得标本(7/10)出现软骨组织外观,进行组织学切片可见软骨陷窝,进行Ⅱ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Ⅱ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均为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经体外和体内培养后,可生成组织工程化类软骨.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0 .5 mmol· L-1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 ,2 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 ,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 2 3.2± 2 .3) %,NSE染色阳性。未分化细胞表达 nestin,诱导 3d,阳性细胞增多 ,6d减少。结论 :体外 r MSC能扩增、传代 ,并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 ,体外培养、纯化。取第三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组用HG DMEM无血清培养液诱导 ;对照组用含 1 0 %胎牛血清的HG DMEM培养液自然分化。形态学观察 ,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分泌。结果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实验组与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基能向软骨细胞方向转化 ,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mMSCs。A组原代培养;B组原代培养分别加刺激因子5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5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于培养的7、14、21、28d,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糖原染色情况。结果:分离纯化B组大鼠的mMSCs,应用HGF和FGF-4诱导10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测定B组显示,培养第7dAFP即出现阳性,第21d表达明显减弱;第7dCK-19染色阳性,以后增强;第14d白蛋白与CK-18染色开始阳性,以后表达逐渐加强。A组在培养过程中不表达AFP、ALB、CK-18和CK-19。糖原染色显示,B组第14d开始阳性,-直持续到第28d;A组未见阳性染色。结论:大鼠mMSCs在较高浓度的HGF及FGF-4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观察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B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维生素C的作用下,7d后可见细胞多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并聚集形成软骨样结节,阿利辛蓝染色、蕃红花“O”-亮绿染色显示细胞内酸性粘多糖含量高,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PCR检测有Ⅱ型胶原的表达,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兔BMSCs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 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纤维粘连蛋白促进MSCs贴壁,可提高细胞分离率;②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和基质蛋白多糖成分。结论 ①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粘附分离可提高MSCs的分离效率。②TGF-β,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9.
甘凤英  叶德富 《医学综述》2006,12(11):664-66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于人体各个部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的多能性,在体外容易分离和扩增培养,使其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MSC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过程非常复杂,不仅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TGF-βs,IGF-I等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将细胞运送到所需部位的特殊支架。  相似文献   

10.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洋  万圣云 《医学综述》2008,14(7):987-98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在脐血、外周血、脂肪、皮肤等多种组织中也相继分离出MSCs。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各种不同来源的细胞。目前,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体系已趋成熟,其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广阔。血管内皮细胞(VECs)来源于中胚层,因此MSCs具有分化为VECs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探索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方法分离、获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将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在成软骨诱导因子作用下作体外诱导培养3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本转植入自体兔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6~12周后,再进行检测,评估工程化软骨的形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GA支架上,经过体外诱导培养和体内培养后,实验组获得的标本出现软骨组织样外观,进行组织学切片可见软骨陷窝,进行Ⅱ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Ⅱ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均为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经体外和体内培养,可生成组织工程化类软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直接抽取成年健康志愿者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获得较纯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鉴定及培养扩增后,以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分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10,K19及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诱导BMSCs1周后可见大量扁平的多角形细胞紧密连接成片,呈铺路石状排列生长,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角蛋白丝;大量细胞K19和β1整合素双染阳性,个别细胞K10染色阳性。结论:BMSCs在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EGF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浓度,并鉴定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西兰大白兔BMSCs原代细胞,选用3代细胞用于PDGF-BB干预实验.将筛选好的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空白组:加DMEM完全培养基;对照组:BMS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4(BMP-1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软骨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分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至第3代作为种子细胞,对照组A组不加生长因子,实验组B、C、D组分别加入100 ng/ml BMP-14、10 ng/mlbFGF和100ng/ml BMP-14+10 ng/ml bFGF,培养24 h后各组间行细胞增殖比较,14 d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各组间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阿尔辛蓝染色.结果 培养14 d后,A、B、C、D 4组的Ⅱ型胶原细胞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5210±3.7243)%、(40.8271±1.2787)%、(17.2818±1.4242)%、(60.5114±1.7634)%;阿尔辛蓝染结果 为:A组阴性,B、C组呈淡染,D组呈蓝色.结论 BMP-14和bFGF的联合应用较单个细胞因子可以明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及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采用DMEM培养液加胎牛血清(DMEM/FBS)或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BM—MSC,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M—MSC的表面标记;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CFU—F)试验检测BM—MSC增殖能力;应用二甲基亚砜/羟丁苯甲酯(DMS0/BHA)化学因子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BM—MSC为单层贴壁生长,呈现规则的集束辐射状排列。在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h。CFU—F试验表明,体外培养的MSC的集落形成能力为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15000倍以上。免疫组化分析表明,BM—MSC为CDl3和CDl05阳性,CD34阴性。DMS0/BHA化学因子能诱导BM—MSC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分化后即失去增殖能力,并于48h后逐渐死亡。结论:通过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高度均一的BM—MSC。BM—MSC可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但尚缺乏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情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后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的条件培养液诱导其在体外单层培养模式下向软骨细胞分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阿利新蓝比色法测定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检测BMSCs分化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第2、4、7代(P2、P4、P7)BMSCs诱导后增殖能力及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定向诱导后BMSCs表现出软骨细胞的特性。P2、P4间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与P2、P4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P-2能诱导兔BMSCs在体外单层培养模式下向软骨细胞分化;细胞传代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 ,BM -M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及分化前后体外培养的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兔股骨骨髓 ,用相对密度为 1 0 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白膜层细胞群 ,贴壁法筛检其中的MSCs ,用DMEM H条件培养基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取 5和 10代的M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诱导后更换为神经培养基继续培养 ,并在 1~ 2 0d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结果 :兔骨髓MSCs在DMEM H条件培养基中建立高纯度的细胞培养 ,能够稳定地连续传代达 10代以上。不同代数的MSCs诱导后均表达巢蛋白 (nestin)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诱导后NSCs在神经培养基中继续存活 2 0d以上 ,但未见扩增。结论 :兔骨髓MSCs能够诱导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 ,且诱导前后的MSCs均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存活。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既能自我更新又能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中的一种,可分化成多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且证实其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峰  蔡振杰  俞世强  胡军  胡巧侠  程亮 《医学争鸣》2002,23(20):1888-1890
目的 通过体外药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进一步验证其多能分化特性。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作用24h后继续培养4wk,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 5-Aza-cdR诱导4wk后的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α-Actinin,Troponin T阳性表达,电镜观察可见横纹样结构形成,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位置,胸质中可见富集的糖原颗粒及大量线粒体。结论 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经5-Aza-cdR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组织工程作为一项年轻的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脊柱医学研究者的关注.但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仍无明确标准.目的 获取并鉴定软骨终板干细胞(cartilage endplate stem cell,CE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通过对比探明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