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与无偿献血者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方法针对30744名无偿献血者和3045名患者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用赖氏法检测ALT(>25U为不合格)。结论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阳性率及ALT不合格率均明显低于输血前患者(P<0.01);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感染的阳性率与患者输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输血前检测对于医患双方自身保护,减少和杜绝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患者检测传染病指标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院将2004—10~2005—07前来门、急诊及住院患10441例在输血前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1/2)及抗TP4项传染病指标的筛查,其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量事例证实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流行病学调查又发现输血是传播血液性疾病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从1991年规定对献血员进行全面筛查,同时不断完善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各种成分血,使血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由输血引发的传染病也屡见报道,其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和丙型肝炎经由血液传播的比例之高、危害之重尤为人们所关注。因此,为了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明确责任,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权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为了解患者输血前和无偿献血者的输血相关病毒感染的流行性情况,笔者将2003年度在本院输血的青岛地区患者输血前的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ALT血液5项检查并与青岛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该院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 182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10.08%,其次为抗-TP感染,阳性率为1.60%,抗-HCV感染率为0.55%,HIV感染率为0%.其中男性HBsAg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血液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1862例输血前和手术前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62例受检血清中,HBsAg阳性率占16.48%,抗-HCV阳性率占1.50%,抗TP阳性率占1.88%.抗-HIV不确定病例有1例.结论 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50473例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和各科室阳性率分布情况,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0473例患者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并按年度和科室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50473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1/2、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0.9%、1.02%、0.05%、0.89%;丙型肝炎在高频率输血的科室和医疗损伤可能性较大的科室阳性率明显高于该院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抗-HCV、抗-HIV1/2、抗-TP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输血前传染指标检测能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预防血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204例患者输血前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因输血感染某些疾病的例子亦有发生。输血后患者血液出现乙肝、艾滋病、梅毒、丙肝等阳性,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输入带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而致感染;二是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经感染上述病原微生物。现行血站对献血者均进行相当严格的筛选,出库的血制品必须初、复检合格,且初、复检须由不同的工作人员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以增加检出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输血感染上述传染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7岁,因右臀部包块并溃破半年入本院,41年前曾诊断为甲型血友病。患者于2006年7月因右臀部外伤形成局部鸡蛋大小血肿,无疼痛,遂到就近医院住院治疗,血肿块缩小后出院。于2007年2月始臀部包块逐渐增大,并溃破渗出脓血,伴高热,体温达39℃以上,先后到两家医院住院治疗,仍发热反复,臀部伤口反复肿痛渗出脓血。入本院后患者面色苍白,发热,体温:4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机调查输血前患者4种血液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输血前患者HBsAg、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分析各项指标检出阳性的比率。结果1058例受血者经4项血清学检测,共检出阳性160例,其中114例患者为输血前未知已感染者,占血清标志物阳性的71.3%。结论为避免经输血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将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检测作为临床输血者输血前必查项目,有利于增加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捡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计划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关键 ,为了解本地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 ,笔者对 2 0 0 0~ 2 0 0 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2 0 0 2年度 ,周口市参加无偿献血者 35 195人次 ,年龄 18~ 5 5岁。1.2 仪器  L absystems MK2洗板机 ,Wellscan MK3酶标仪(芬兰产 )。1.3 方法  HBs Ag抗 - HCV、抗 - HIV检测均采用 EL ISA法 ,梅毒采用 TRUST和 EL ISA法 ,AL T采用赖氏法 (试剂分别由洛阳华美 ,河南理利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批批检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5.
献血者中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复检结果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钵  谈维 《中国输血杂志》1998,11(2):102-102
献血者中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复检结果及原因分析210008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孟钵谈维孙启俊杜义真马贵明赵敏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检,可有效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TTD)的发生。本中心对献血者开展了严格的ALT、HBsAg、抗-HCV、梅毒及抗-HIV筛检,各...  相似文献   

16.
3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南平地区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情况,以防范患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46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同时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确证。结果HBsAg阳性率14.74%(511例),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2.11%(73例),再经TPPA确诊阳性率1.90%(66例)。抗-HCV阳性率0.40%(14例)、抗-HIV阳性率0.09%(3例)。结论本地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9%~14.74%的阳性率;HBV、HCV、TP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HIV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手术及输血前传染病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2600例外科创伤救治患者进行术前及输血前传染病筛查,并对筛查出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阳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和输血前传染病筛查的阳性率较高,为24.9%,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阳性率分别为21.5%、1.2%、2.0%和0.2%。结论手术及输血前传染病筛查是防止感染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也是处理职业暴露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ELISA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10350例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占待检测人群0.57%。结论对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最后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1岁,入院前1d不慎钝器擦伤右大腿外侧后疼痛剧烈、局部皮肤出现青紫当时未予重视,自行冷敷后疼痛明显减轻,当时无发热、畏寒,无头晕、头痛症状。数分钟后右大腿逐渐肿胀,并向远端蔓延,疼痛逐渐加重,遂入院治疗。体格检查右下肢中段至膝关节处肿胀明显,分别散在小的张力性水泡,皮肤紧绷,大腿中部腿围65cm,左腿腿围55cm,右膝关节肿胀,活动欠佳,最大屈曲度10°。询问病史:即往有反复外伤下肢血肿史,1993年在新疆医学院附一医院诊断“甲型血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感染状况,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检测1 249例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 I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 249份标本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阳性率为19.45%,抗-HCV阳性率为1.20%,TP阳性率为1.28%,抗-H IV阳性率为0,ALT异常阳性率为14.57%。结论:输血前已感染乙型肝炎、丙肝、梅毒是严重的,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说明了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常规检测感染因子(九项)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