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2型糖尿病临床症因脉治的特点,结合近40年临床实践,初步构建了"病证结合、据证立法、依法遣方"的中医诊疗模式,以"理-法-方-证"为路径,以病证结合为策应,方证对应为抓手,对2型糖尿病辨治属肝郁脾虚证者,以"木郁达之、土郁夺之"为宗旨,以疏肝健脾、理气调糖为法则,选方疏肝健脾调糖饮化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病情发展、复发和预后中起决定作用[1].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多见,疏肝健脾方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名方.动物研究发现[2],疏肝健脾法干预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病毒的复制,但有关疏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疏肝健脾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对H22荷瘤小鼠腹水瘤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接种H22肿瘤细胞后给予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建立肝郁脾虚证与移植性腹水瘤的病证结合模型,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药。10d后处死小鼠,抽取腹腔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病证结合组与单纯肿瘤组比较,S期细胞比率(S-phasefraction,SPF)明显上升(P<0.01),G1期细胞比率明显下降(P<0.01);中药治疗组与病证结合组比,SPF明显下降(P<0.01),G1和G2/M期细胞比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肝郁脾虚因素可以使H22荷瘤小鼠腹水瘤细胞SPF明显上升,促进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而疏肝健脾方药对肝郁脾虚因素所致的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改变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健  陈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2):2730-2731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方药对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外在表征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采用氨水加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病证组)、疏肝健脾方药高剂量组、疏肝健脾方药低剂量组。测定N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及ET含量(ELISA法)。结果:病证组大鼠外在表征发生明显改变。各给药组大鼠的在给药后外在表征发生好转。病证组大鼠ET、NO逐渐升高,而给药组ET水平均低于病证组(P0.05),NO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通过调节ET水平,改善慢性胃炎肝郁证的外在表征以及胃血管血流,从而发挥较好的慢性胃炎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150例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组(78例)与西医对照组(72例)。西医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口服,疏肝健脾组在西医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疏肝健脾组内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疏肝健脾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90%,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的69.44%(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能提高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镜愈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并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王玉杰  谢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1957-1959,2146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脾虚证、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5组,每组12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4周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中3个中药干预方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按10mL/kg给予相应方药灌胃,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29天,处杀各组大鼠,测定胃动素(MTL)、生长激素(SS)、胃蛋白酶、D-木糖排泄率、琥珀酸脱氢酶(SDH)、葡萄糖-6-磷酸酶(G-6-PD)。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TL、SS及胃蛋白酶均见显著升高(P0.05),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肝脏SDH、G-6-PD均见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血清MTL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柴疏四君汤二组大鼠血清SS均见不同程度降低,四君子汤组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D-木糖排泄率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和四君子汤组均呈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胃蛋白酶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柴疏四君汤组显著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SDH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G-6-PD均见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消化功能紊乱,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的消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佳。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观察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GYPX大鼠表观效应群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共5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 d,中药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 g ·kg-1,四君子汤4.53 g ·kg-1,柴疏四君汤4.27 g ·kg-1ig,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及体温的变化。 结果 :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温与体重的显著降低。较之于模型组,3方给药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在活动和情绪方面有所改善,四君汤组大鼠在毛发、饮食、大便方面有所改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外观行为的诸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善;3方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和体温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大鼠的体重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较之于柴胡疏肝散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体温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 :柴疏四君汤对模型大鼠的外观表征的干预效应优于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刘进娜  谢鸣 《中医杂志》2014,(14):1193-1198
基于"方证相关"的研究背景,从研究对象、概念内涵及学科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并提出"方证相关"作为中医学探索的一个新领域的概念,即"方证相关"是以比较医学为方法论基础,以中医证内涵和中医方药要素紧密关联为逻辑基础,以中医辨证论治中的药—方—证—效的经验为背景,以具有特定属性的病证人群/模型和特定组成的方药为研究对象/工具,探究方药与病证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内涵为主要目标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类疾病。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李郑生主任医师根据数年临证经验,总结出慢性便秘的病机是久病脾虚为本,提出便秘的总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滞,将临床常见便秘分为脾虚肝郁证和肝胃郁热证2类。治疗上以健脾疏肝和胃为总治则,脾虚肝郁证以健脾疏肝、润肠通便为治则,给予逍遥散加减;肝胃郁热证以疏肝和胃、泻热通腑为治则,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荷瘤S180小鼠肿瘤生长和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对该模型的反证作用。方法:昆明小鼠右前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12h后,给予肝郁脾虚因素刺激,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药0.3ml/只,连续10d。小鼠于造模后第10天全部处死,测定巨噬细胞功能,并称取瘤重。结果:荷瘤小鼠经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后,与肿瘤组比较,其巨噬细胞各噬能力(P〈0.05)、杀瘤能力(P<0.01)和产生N0的能力明显下降(P<0.01),且瘤重明显增大(P<0.01);经疏肝健脾方药治疗后,不仅能明显改善巨噬细胞功能,而且还能减轻瘤重。结论:肝郁脾虚因素刺激能抑制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应用硫肝健脾方药能明显改善肝郁脾虚证荷瘤小鼠巨噬细胞的功能和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从疏肝健脾谈如何“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肝郁脾虚证型,中医以疏肝健脾为主,兼顾其他脏器的功能状态。"肝郁"原因当一分为二:有虚,有实。肝血不足,不荣而郁;或为肝阳暴涨,疏泄不及,经络阻滞,气机不畅,也能使得肝郁;后者自当疏肝潜阳,而前者阴血本亏,当先充其源,调养脾胃,少佐以疏肝行气之品,切忌过用辛散,耗伤气血,招致变证。只有辨证准确,取中庸之道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可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愈防复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治未病"的研究,对汤药、针刺、艾灸、推拿这四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为治疗肝郁脾虚型的患者整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所涉及的肝郁脾虚证之中,长久以来也进行了大量关于逍遥散调节作用与肝郁脾虚证发病机制内在联系与规律的研究。文章从分子机制研究的侧面着手,探讨了逍遥散方证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今后包括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在内的方证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6):1148-11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胃失和降多见,笔者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便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困扰之一,对于便秘的中医诊治,医家多从虚秘与实秘来辨证施治,而范小华教授则认为,目前肝郁脾虚证为女性便秘常见证型,临床上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女性便秘疗效甚佳。笔者讨论了女性便秘从肝脾论治的渊源、肝郁脾虚型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趋势,并列举了范小华教授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女性便秘验案一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向东 《中医研究》2012,25(8):75-78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难治性肠病,复发率高,危害大,很多医家治疗本病从湿热病机入手,多采取清热利湿法治疗,但临床观察发现,UC在急性期多表现湿热,而进入慢性期,多数患者出现精神心理症状,肝气郁结症状比较明显.肝气郁结日久,克伐脾土,导致脾虚,所以肝郁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证候类型,而且患者常常因为久治不愈,出现身心交织的临床表现,说明精神情绪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所以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疗效较好.本文从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临床应用概况、实验研究概况,肝郁脾虚证与UC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了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研究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养心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以及血清GAS、MTL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及血清GAS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TL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运用疏肝健脾化浊法治疗心律失常的体会。结合长期临床经验和当今社会环境特点,发现肝郁脾虚型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认为肝郁脾虚、浊邪闭阻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其中脾虚为发病之本,肝郁为直接诱因,瘀浊、痰浊、湿浊、脂浊等浊邪为重要致病因素。提出疏肝健脾化浊法为主要治法,并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方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验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总结。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崩漏为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关键为脾虚肝郁,病机之本为脾胃气虚,并根据脾虚与肝郁之轻重不同,将该病分为脾虚失统及肝郁血热两种证型。治疗上以健脾疏肝止血为主要原则,将健脾益气法贯穿始终,辨证论治,药证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配合注意经期卫生、调畅情志、调整饮食等。  相似文献   

19.
李杰教授临床治疗乳腺癌时采用病证结合方法,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肝郁脾虚证密切相关,故明确肝郁脾虚为核心病机,确立了以疏肝健脾为法的基本治则,并强调气机失调是乳腺癌情志致病的主要机理,应以调节气机贯穿治疗始终,并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及重点不适症状灵活运用药对以促进治疗效果。情志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转移、复发及生存期缩短存在密切关联,李杰教授结合乳腺癌相关现代科研成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和方法,治疗重在疏肝健脾,为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转移复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证属肝郁脾虚型不孕症6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疏肝健脾方治疗,以其自身治疗前后为对照,以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服药治疗3~6个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受孕总有效率96.7%.结论:疏肝健脾方对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