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肝癌患者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5.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2%和5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早期复发与下列5个因素有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管癌栓、有无结节融合。结论:大肝癌有血管癌栓是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2 7蛋白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2 0例正常肝组织和80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2 7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细胞癌P2 7蛋白阳性率为4 0 . 0 % (32 /80 ) ,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80 . 0 % (16 / 2 0 )和癌旁肝组织78 .5 % (6 3/ 80 ) ;在肿瘤直径≤5cm、高分化和无门静脉侵犯或转移组的肝癌中P2 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低分化和有门静脉侵犯或转移组。结论 P2 7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其可成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汪艳  陈乐 《安徽医药》2016,20(11):2163-216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 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2)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①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 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②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结论: 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苷类药物应答反应对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57例HBV DNA高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同期无抗病毒治疗的29例HBVDNA阴性肝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患者的抗病毒应答反应、临床病理资料、肿瘤复发时间及无瘤生存期,及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肝癌术后恩替卡韦治疗后24、48周HBV DNA转阴率为70.1%和90.2%;2)早期应答组、应答不良组、HBV DNA阴性组术后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6、20和28个月,早期应答组显著优于应答不良组(P=0.032),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P=0.242);3)早期应答组、应答不良组、HBV DNA阴性组术后1、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7%、73.0%、87.8%和39.7%、32.20%、40.3%,早期应答组显著优于应答不良组(P=0.024).4)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脉管癌栓、手术切缘、肿瘤数目与肝癌术后近期复发显著相关;脉管癌栓、抗病毒应答、肿瘤分化与肝癌术后晚期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抗病毒早期应答有利于HBV DNA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延长复发时间和提高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张建平  汪志伟 《江西医药》2023,(12):1406-14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2例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复发69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AFP水平、肝硬化、肿瘤数目、MVI、肿瘤包膜、肿瘤分化程度、术前焦虑、抑郁状态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AFP≥100μg/L、肝硬化、MVI、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AFP水平、肝硬化、MVI、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对直肠系膜转移以及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局部复发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相关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局部复发阳性者9例,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苏瑛  龚昭 《安徽医药》2014,(7):113-115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54例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入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27.2个月,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作为终点事件,通过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访截至至今,3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4.1%。10例患者死亡,27例复发或转移,肝内复发21例,4例肝内复发伴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骨转移,术后总体(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时间为5~71个月,中位OS时间为30个月,1、3年总体生存率为97.2%、82.1%;无瘤(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生存时间为2~73个月,中位DFS时间为24个月,1、3年无瘤生存时间为70.2%、54.2%。将19项因素分别纳入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是影响小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较好,无瘤生存时间受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Ⅰ期肺腺癌伴脉管癌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天津 市胸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Ⅰ期肺腺癌的22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按照是否伴有脉 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和非脉管癌栓组。分析发生脉管癌栓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Ⅰ期肺腺癌伴 脉管癌栓发生与肿瘤直径、附壁成分、腺泡成分、乳头成分、微乳头成分、伴有脏层胸膜侵犯、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胞(NLR)、术前癌胚抗原(CEA)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2 cm、微乳头成分≥12.8%、脏层 胸膜侵犯为脉管癌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中应重视肿瘤直径、微乳头成分、脏层胸膜侵犯等影响脉管 癌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伴脉管癌栓的患者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使患者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大小直径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对753例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LSG)及小直径组(SSG)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5 cm.肿瘤≥5 cm的患者(大直径组)333例(44.2%),<5 cm患者(小直径组)420例(55.8%);肿瘤大小与位置、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神经浸润、脉管癌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P<0.05).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74.5% (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位置、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浸润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小直径组胃癌组5年生存率(74.5%)低于大直径组5年生存率(39.1%,P<0.01).结论 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作为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患者胆管癌栓的病理特点,并对其病理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对36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治疗,术中取胆管癌栓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病理分型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肉眼大胆管癌栓20例,随访期间肝内肿瘤复发12例(60.0%);单纯镜下小胆管癌栓16例,随访期间复发10例(6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8例,随访期间复发6例(33.3%),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18例,随访期间复发13例(7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眼大胆管癌栓和镜下小胆管癌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有可能减少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P63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标本46例、另选肿瘤旁肝硬化组织包埋蜡块20例和肝良性病切除肝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P53和P63的表达,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在低分化肝细胞癌及有淋巴转移组中呈高水平表达,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肝细胞癌中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3.
巴雅尔  张生彬  佟豪 《河北医药》2012,34(13):1927-1929
目的探讨P53、P63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标本46例、另选肿瘤旁肝硬化组织包埋蜡块20例和肝良性病切除肝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P53和P63的表达,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在低分化肝细胞癌及有淋巴转移组中呈高水平表达,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肝细胞癌中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之5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接受调查的54例患者中,平均发病年龄(51.4+9.8)岁,男性居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79.6%,术前血清AFP以≤400μg/L占75.9%,肿瘤直径平均8.7cm,以≥3cm居多。术前肝功能主要为Child—A级,合并肝硬化占多数,未合并门静脉栓占81.5%;Edmondson病理分级以Ⅱ-Ⅲ级常见。单因素分析预后因素5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Edmondson病理分级Ⅰ,Ⅱ-Ⅲ级,与Ⅳ级相比生存率无差异(P〉O.05);肿瘤小于3cm组,癌灶为单个组,术前肝功能为A级组,术前无门静脉或胆管侵犯组与他们各自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均显著增高(只:0.05)。结论:肿瘤大小,癌灶数目,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有无门静脉癌栓是判断肝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行肝癌术并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内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早期复发36例,复发率为60%,术后2年内复发14例,占23.3%,术后3年内复发10例,占16.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卫星灶、术前肿瘤破裂出血、术式、血管浸润与早期复发有关系,复发时间是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的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样,采取个体化治疗是必须的,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癌发生肝内播散转移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预后较差。随肝脏外科的发展,对部分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总结32例术中配合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以患者年龄、宫颈癌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程度、子宫是否受累、脉管是否出现癌栓作为自变量并赋值,以术后5年期存活率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影响宫颈癌手术预后的因素。结果在上述病例中,处于IIb期、低度分化、存在脉管癌栓、伴随深度肌层浸润、肿瘤直径>4 cm、子宫受累患者所占比率更高(P<0.05)。结论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子宫受累、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脉管癌栓是影响宫颈癌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细胞肝癌行肝移植术前的可行性及术后疗效监测的意义。方法 对 8例行超声监测 ,术前观测肿瘤的大小、转移情况 ,评估手术可行性 ;术后观察肝实质、各吻合口血管情况及有无肿瘤转移 ,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前超声监测共发现 13个癌肿 ,最大者 11 3cm× 10 5cm ,术后病理共发现 2 4个癌肿 ,最大者 11cm× 10cm ,超声符合率 5 4 %。术前超声发现门静脉癌栓 1例 ,后为术中探查所证实。术后移植肝情况良好 ,未见肝内、外转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细胞肝癌行肝移植术术前选择病人及术后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DDS泵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预防术后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复发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有手术指征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B组均高于A组。术后6月、1年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年时两组对比具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较单行TACE可有效提高其远期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02~2019-06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3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预后不良组;另收集同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未复发的3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统计所有早期宫颈癌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找出早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淋巴脉管浸润、分化程度、阴道切缘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4cm、病理分型为腺癌或腺鳞癌、淋巴脉管浸润、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阴道切缘阳性是早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受肿瘤直径≥4cm、病理分型为腺癌或腺鳞癌、淋巴脉管浸润、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阴道切缘阳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