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160例。入院后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4例,先给予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1周左右待腹痛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后择期行LC术。对照组76例,于患者发病后72 h内给予LC术。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结合LC治疗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使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建广 《大家健康》2016,(10):75-76
目的:分析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运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最近几年收治的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予以观察组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运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时降低中转开腹的手术技巧.方法 将26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术中解剖胆囊三角困难即中转开腹;治疗组117例术中采用穿刺减压,颈部切开取石,胆囊管插入导丝引导解剖胆囊管,胆囊腔内解剖胆囊管内口缝合等方法处理胆囊三角,以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LC中转开腹.结果 前一年150例中转开腹39例(26%),后一年117例手术中转开腹共13例(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穿刺减压,颈部切开取石,胆囊管插入导丝引导解剖胆囊管,胆囊腔内解剖胆囊管内口缝合等方法明显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LC手术时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符合东京指南标准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根据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组。Ⅰ级和Ⅱ级患者为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Ⅲ级患者为B组,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均安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腹腔镜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与中、轻度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19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 h内手术63例,B组为48~72 h内手术53例,C组为72 h~2周内手术58例,D组为入院后先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发作两周后择期手术4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较B、C组少(P<0.05),而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开腹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触及胆囊、白细胞计数、B超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OR=2.892、3.168、2.124,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尽早进行手术,发作48 h内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其次可先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中转开腹受到手术时机选择、血象及结石位置影响,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疗效和相关处理。方法对比分析本院2000年4月至2008年4月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4例(急诊组)及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95例(择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手术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不同时间行急诊LC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行LC的患者除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外(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用LC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关健是手术者的经验及手术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后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PTGB至LC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延期组,各47例。早期组在PTGB术后2~7周行LC,延期组在PTGB术后8~12周行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水平、LC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LC术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延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早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早期组,而且LC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延期组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患者LC术中转开腹率为2.13%(1/47),明显低于早期组的17.02%(8/47);延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8%(3/47),明显低...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5月施行LC的229例急性胆囊炎病例(A组)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进行的非急性胆囊炎LC病例245例(B组)进行对照。结果A组中转开腹9例,中转率3.93%,B组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1.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手术时间:A组(59.3±12.6)min,B组(32.4±5.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25.8±4.6)h,B组(25.1±3.7)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A组(3.35±0.91)d,B组(3.17±0.89)d,两组相似(P>0.05)。两组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认真辨清胆囊三角区关系是L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间隔时间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间隔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62例,A组的间隔时间?2个月,B组的间隔时间2~4个月,C组的间隔时间﹥4个月,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各指标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例数及比例、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χ2值分别为7.087、13.736、11.934、111.673,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且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最短,A组的最长,B组的中转开腹例数及比例最少,A组的最多。三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463、129.670、145.742、124.634,P值均为<0.001),且B组的时间最,A组的时间最长。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C组的8.06%,低于A组的14.52%,但三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4个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更佳,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中出血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12月2 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115例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手术、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115例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行LC,其中完成110例,成功率95.65%;5例中转开腹,开腹率4.3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行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需要中转开腹分为A、B两组,A组为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为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等情况。结果两组上腹部手术史、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管结石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有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性、碱性磷酸酶、胆囊管结石及上腹部手术史。术前加强评估,一旦出现需要中转开腹的情况,要及时果断开腹,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LC的102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发病3d内手术,B组:发病4~7d手术,C组:发病距手术时间7d以上。分析发病距手术时间的长短对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共10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症LC手术,其中A组患者47例,B组36例,C组19例。总的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和10.78%,比较3组的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区别,但早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不论发病时间长短,老年患者急症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 年12月56例高龄高危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先行PTGD,1个月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TGD,穿刺后均无胆汁瘘、出血等明显并发症,穿刺后24 h相关症状明显缓解.全部患者于术后1个月行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3例中转开腹(5.3%),术后无胆汁漏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危高龄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经PTGD治疗后,可迅速缓解症状,避免急诊手术及麻醉风险,术后1个月再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中转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老年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重症胆囊炎行PTGD序贯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先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并带管出院,4~5周后胆囊炎症消退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为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PTGD序贯LC治疗老年重症胆囊炎风险较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在老年结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24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除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的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陈启勋  蒋平 《四川医学》2017,38(8):910-9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院后立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52例为研究组,以入院后保守治疗48h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腹腔镜中转开腹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胆囊病理改变等。结果研究组中转开腹率为5.77%,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8.71mL,低于对照组84.9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64.64min,低于对照组77.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创面出血、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8.02d,低于对照组14.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囊病理变化以水肿及化脓性为主,分别为23.08%、59.62%;对照组以坏疽性改变为主,为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AC容易发生胆囊坏疽,尽早诊断,早期实施LC,手术成功率更高,对机体创伤更小,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 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与腹腔镜胆囊切除(LC)序贯微创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AC)的疗效。方法 对76 例高危AC患者根据就诊时患者全身状况、心肺功能及胆囊B 超检查结果,分别采用PTGD 加延期LC 治疗(36 例,为PTGD 组)及同期直接LC 治疗(40 例,为Non-PTGD 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LC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PTGD 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Non-PTGD 组(t =1.96、1.84,均P<0.05);PTGD 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Non-PTGD 组(t =2.03,P<0.05);PTGD 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Non-PTGD 组(字2 =6.74、6.97,P<0.05)。结论 PTGD 与LC 序贯微创治疗高危AC 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微创对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A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老年高危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患者行PTGPD治疗并择期LC治疗(PTGPD组),另75例患者直接行LC治疗(Non-PTGPD组)。结果 PTGPD组患者治疗后5~8(6.1±2.0)周行LC,其中8例(10.7%)因胆囊三角粘连较为严重或胆囊暴露困难而中转开腹;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出血及2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Non-PTGPD组患者17例(22.7%)中转开腹;术后出现4例胆漏、3例出血、2例切口疝、1例呼吸衰竭及3例引流管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PTGPD组与Non-PTGPD组患者行LC术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手术持续时间[(55.6±17.2)min比(91.4±15.7)min]、术中失血量[(29.2±11.3)mL比(61.4±18.2)mL]及住院时间[(3.0±1.7)d比(7.0±1.9)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TGD与LC序贯微创对老年高危AC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高危AC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与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1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用PTGD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对照组于同期直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GD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