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监测结果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6h复苏治疗后的ScvO_2水平、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时补液量较对照组更多,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肺水肿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133-136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晶体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R组)、生理盐水组(NS组)以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RS组),每组患者接受相应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比各组治疗24h乳酸清除率及前后APACHEⅡ得分,并就各组总体住院时间、病死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治疗前各组HR、MAP及心输出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后乳酸林格氏液组患者HR低于LR及NS组,MAP及心输出量高于LR及NS组(P<0.05);(2)治疗前后各组PCT、CRP、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h内的各组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APACHEⅡ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总体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林格液能够较好维持循环容量、血压,可以缓解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乳酸清除无明显作用,使用临床常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以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临床救治困难,尤其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明显的循环和细胞代谢异常显著增加病死率。早期效果良好的液体复苏对于治疗脓毒性休克或稳定脓毒症所致的组织低灌注十分重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判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其液体复苏等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目前较多研究报道了脉搏指示持续心排出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参与评估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言国  张彧 《医学综述》2009,15(11):1759-1760
目的比较应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对脓毒性休克(S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乳酸清除率(LCR)的影响。方法35例SS患者经过充足的液体复苏使肺动脉楔压维持在12~15mmHg,随机分A组(17例)和B组(18例)。测定并计算A、B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h各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和LCR。结果用药后两组同一时间点,B组12、24h的平均动脉压(>80.5mmHg为达标)、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心脏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24h乳酸清除率比B组水平高(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治疗SS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提升血压,提高LCR。  相似文献   

5.
刘成芳  邹依然 《重庆医学》2013,42(19):2269-2270
目的比较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血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ICU 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历,DA组36例,NA组32例,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病死率。结果 DA组治疗6h后心率增快(121±13)次/分钟,平均动脉压(MAP)升高(36.6±12.3)mm Hg。NA组治疗6h心率增快(117±8)次/分钟,MAP升高(38.6±10.3)mm 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治疗6h后与治疗前乳酸差值大于DA组(-1.09±0.86)mmol/L,NA组乳酸清除率高于DA组,DA组病死率高于NA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与DA均能有效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NA较DA更能有效清除血乳酸,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PiCCO液体复苏策略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24 h、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脑钠肽(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液体平衡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HR、MAP、CVP、Lac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HR、MAP、CVP、Lac有差异(P <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33例,使用0.9%生理盐水复苏;B组33例,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C组34例,应用聚明胶肽复苏,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复苏后HR、MAP、血乳酸值、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C组24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3种液体应用于脓毒性休克复苏治疗中疗效相当,但从预后情况综合考虑,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聚明胶肽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更适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 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每组15例。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容积,并计算每搏输出量(SV);PiCCO组通过PiCCO测得SV,分析超声与PiCCO测得SV的相关性。将SV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期间升高值(ΔSv)≥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10%定义为容量无反应性,分别进入液体复苏阶段。以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 h和12 h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乳酸、补液量及尿量为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在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上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PiCCO组(P <0.05)。床旁超声测得SV与PiCCO测得SV呈正相关(r=0.983,P=0.002)。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对30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作一致性比较.结果 存活组中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有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中虽然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活组6h乳酸清除率为43.2%±37.4%,死亡组为14.1%±49.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乳酸清除率<30%时,其判断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86.67%.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刘良明  刁有芳  廖自福  范小青  陈凤 《重庆医学》2007,36(24):2487-249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平台期初始液体量。方法SD大鼠分别做20%、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采用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5%NaCl/6%Dex—tran40,HSD)和HES+LR对休克大鼠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其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达到100mmHg(1mmHg=0.133kPa)时所需液体量,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动物存活时间。结果20%失血性休克大鼠,由于失血量较少,MAP自动恢复至90~100mmHg。35%失血性休克大鼠各种液体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平台期的初始量较45%失血性休克大鼠低,以HSD最少,HES次之。不同液体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HES和LR+HES效果最好,HSD最差,存活时间45%失血性休克大鼠比35%失血性休克大鼠短;不同液体中HES和LR+HES组动物存活时间较其他液体组长,其中以HSD组最短,不同液体进行复苏后血气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液体复苏不同程度休克其初始量存在明显差异,以HSD最低,但复苏效果以HES和LR+HES最好.  相似文献   

12.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 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在35%失血性休克(中度休克)时,不同剂量的LR、HSD输注对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0ml/kg HES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20ml/kg HES(P<0.05);1倍失血量LR HES输注优于2倍和3倍失血量的LR HES(P<0.05)。在45%失血性休克(重度休克)时,3倍失血量LR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比1倍和2倍失血量的LR效果好(P<0.05);6ml/kg的HSD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效果比4、8ml/kg的HSD效果好(P<0.05)。同样,30ml/kg HES和2倍失血量的LR HES输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的HES和LR HES(P<0.05),除HSD各剂量组明显降低血pH值外,其他各液体对血气指标的影响均不大。结论LR除复苏重度休克以3倍失血量输注效果好外,其余液体以HES30ml/kg,HSD6ml/kg以及2倍失血量的LR HES复苏失血性休克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容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容量高渗液体对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分成高渗盐水组(HS组)、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SS组)、生理盐水组(NS组)、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ES组),每组6只。注射内毒素制成感染性休克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使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结果4组均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HES组持续效应最长,HS组和HSS组类似,HSS组略优于HS组,NS组的维持时间最短。NS组的血管外肺水增加,其他3组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无论使用何种液体进行液体复苏,都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小容量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同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效果相似,且不增加血管外肺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9月半年期间选取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主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于确诊时、确诊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的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住院28 d患者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32例)。以6 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3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3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确诊时、确诊后6 h动脉血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病死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酸浓度高以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低的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 h乳酸清除率与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性休克患儿4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脓毒性休克诊疗方案进行早期目标化治疗,分别测定每例患儿复苏前及复苏后6h乳酸值,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按照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4),评价6 h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复苏前及复苏后6 h乳酸值明显低于死亡组(4.25 mmol/L vs 6.87 mmol/L,P<0.05)。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21.12 mmoi/L)vs(-22.56 mmol/L)(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时动态监测血乳酸变化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而6h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快捷、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独参汤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及液体复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组)32例和观察组(基础治疗加独参汤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时间、缩血管药物用量以及复苏液体用量、PCT、乳酸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血压稳定时间、缩血管药物用量以及复苏液体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CT及乳酸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独参汤治疗脓毒性休克,可减少缩血管药物用量,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复苏液体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 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7例泌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脉博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下进行液体复苏,分为PiCCO监测组及非PiCCO监测组,分别对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对治疗前后PiCCO监测相关指标,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6 h、24 h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iCCO监测组患者治疗后6 h,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ernal lung water index,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治疗前增加(Z值分别为-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h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患者7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d内死亡21例,病死率为44.7%。两组早期液体复苏前除每搏量变异(SVV)外,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体复苏后6h每搏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全心射血分数(GEF)、ELWI、PVPI和心功能指数(C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预测预后的ROC曲线图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ELW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最大为0.898,切点值为9.5ml/kg,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2.3%。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PVP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为0.842,切点值为1.75,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ELWI水平对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PI、ELWI、MA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早期液体复苏后6h的ELWI水平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