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根东  陆普选  肖勇  马威   《放射学实践》2011,(9):934-93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核球(PTM)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孤立性PTM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注射18F-FDG 60min后行螺旋CT平扫和PET显像,分别对PTM进行形态学分析和标准摄取值(SUV)半定量分析。结果:23例病例中,CT平扫显示孤立性PTM直径为1.11~5.10 cm,平均2.48 cm;结节边缘光滑者16例,结节内有空洞者4例、钙化者3例;同时合并纵隔、肺门或腋窝淋巴结增大者6例。本组患者中17例发生18F-FDG摄取,其中11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局限性18F-FDG浓聚,6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和增大淋巴结18F-FDG浓聚,平均SUVmax为4.01±1.89;12例18F-FDG摄取阳性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病灶缩小;6例未发生18F-FDG摄取的患者,经CT随访12个月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18F-FDG PET/CT对孤立性PT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18F-FDG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影像学表现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全身检查的2219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结果:34例(1.5%)存在BAT摄取,冬春季节的发生率较高,BAT摄取多出现在双侧颈肩部、锁骨上区、脊柱两侧、纵隔、肾上腺及肾周区等部位的脂肪组织内,平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9.6±5.6.BAT显影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BAT未显影者(t=6.15,P<0.001),BAT显影者平均体重指数(BMI)与BAT未显影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35);不同性别BAT显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但女性BAT显影者BMI更低(t=2.33,P=0.03),女性BAT摄取部位数目及SUVmax均明显高于男性(t=-2.48,P=0.02;t=-2.33,P=0.03).BAT摄取的SUVmax与显影部位数呈正相关(r=0.45,P=0.01),与BMI呈负相关(r=-0.36,P=0.04).结论:BAT摄取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适当干预可降低BAT显影的发生率,PET/CT诊断医师应熟悉和掌握BAT图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全身检查的2350例受检者的图像。结果:34例(1.44%)有不同程度BAT摄取,其中恶性肿瘤患者9例(甲状腺癌术后4例)。BAT显影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女性比例(2.57%)高于男性(0.76%);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分布于肩颈部、锁骨上区、脊柱两旁、纵隔、肾上腺及肾周区的高摄取灶,SUVmax为7.18±4.27。BAT显影部位的数目与摄取的SUVmax呈正相关(r=0.78,P<0.05);5例检查者进行了延迟扫描,延迟后BAT分布、形态无明显变化,SUVmax显著升高(P<0.05)。4例甲状腺癌术后复查病例的BAT摄取不同程度影响了对区域淋巴结的观察。结论:BAT摄取的分布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显影部位越多,SUVmax越大,延迟扫描后SUVmax显著升高,容易干扰对显影区域病灶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AIDS相关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AIDS患者行PET/CT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患者分别为弓形体病、弓形体病合并脑结核、胶质瘤、脑囊虫病、脑结核、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和周皮细胞瘤.结论:18F-FDG PET/CT可以对AIDS颅内病变行定位、定量、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根据病灶的活性评估艾滋病相关颅内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云芳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11,(9):1003-1006
目的:探讨F-18FDG PET/CT在AIDS合并播散性结核(DTB)复杂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IDS合并全身播散性结核患者的PET/CT影像学表现。结果:F-18FDG PET/CT在头颅、胸部、腹部、盆腔及骨骼系统发现多处高、低放射性摄取病灶。结论:F-18FDG PET/CT可以对AIDS并发播散性结核快速进行全身评估。  相似文献   

6.
从 (氟代脱氧葡萄糖 )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角度考虑 ,使用 PET进行 1 8F- FDG显像可应用于脑肿瘤、结直肠癌、淋巴瘤、黑色素瘤、肺癌以及头颈部肿瘤等。美国核医学会 (SNM)已报道 1 8F- FDG显像在原发性脑肿瘤、乳腺癌、骨肿瘤、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等中的应用。初步结果表明 ,葡萄糖代谢在坏死型及持续型生长肿瘤中有明显差别 ,当肿瘤局部 FDG利用减低 ,提示治疗后有明显效果。本文简要综述 1 8F- FDG PET显像在乳腺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肌肉骨骼肿瘤、内分泌肿瘤、生殖泌尿道肿瘤和胃食道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SPTCL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SPTCL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分布范围、代谢信息,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4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增高,相应部位18F-FDG摄取增高。病变累及范围广泛,面颈(2例)、躯干(4例)、四肢(4例)、腹膜和盆腔脂肪组织(2例)均可受累。半定量分析结果:皮下脂肪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5~14.6。 结论 SPTCL病变分布广泛,18F-FDG摄取差异较大,但18F-FDG PET/CT显像有利于整体评估SPTCL患者病情,在疗效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n=6)及PET/CT(n=1)表现。结果 6例中,3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中后纵隔,1例位于中纵隔;5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片坏死囊变区,1例密度均匀;3例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中度强化(n=5)或明显强化(n=1);6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征象;1例行PET/CT检查,肿块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为12.5。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在CT、PET/CT上呈恶性肿瘤表现。若一较大肿瘤位于前中纵隔,其内出现散在点状钙化,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左眼视力0.25,无明显眼前闪光感。超声检查示:1左侧眼球玻璃体后壁低回声区(占位?);2左侧眼球玻璃体内强回声光带(视网膜脱离待排)。为明确诊断行PET-CT检查。18F-FDG PET-CT(Siemens biography 16 Truepoint型)检查示:左眼环外侧壁及后壁不规则增厚,并见0.7 cm×0.8 cm的结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骨淋巴瘤患者35例,其中原发性骨淋巴瘤4例,继发性骨淋巴瘤31例,分析其18F-FDG PET/CT表现。结果 4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单骨发病,表现为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 7.9~17.9。31例继发性骨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6例,单骨发病2例,多骨发病29例,骨质密度异常表现多样,具体分为:(1)骨质破坏型20例,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邻近可伴或不伴有软组织肿块,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 2.5~15.0;(2)骨质硬化型3例,以骨质硬化为主,病变区域骨质密度高于正常骨骼,不伴有邻近的软组织肿块影;放射性摄取无异常增高或轻度增高,SUVmax 1.0~5.6;(3)骨髓浸润型8例,全身骨髓弥漫性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 1.7~9.8,无骨质密度异常。结论骨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表现,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骨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肋骨骨折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图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收集24例肋骨骨折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资料,以目测4分法评估肋骨病变处FDG浓聚程度,并且局部加做薄层CT,分析肋骨骨折在PET/CT中的FDG浓聚程度和CT特点.结果 肋骨骨折处FDG浓聚目测评分结果显示,0分31个骨折病灶,1分20个骨折病灶,2分11个骨折病灶,3分2个骨折病灶.24例肋骨骨折的64个病变部位中,96.9% (62/64)的FDG浓聚程度不高于肝影.PET/CT对肋骨骨折的骨质形态显示效果不如局部薄层CT,尤其前者对不完全性骨折显示不清晰,而全部肋骨骨折在薄层CT上均可见不完全或完全性的骨折线、骨折断端错位和骨痂等.结论 肋骨骨折的FDG浓聚程度及其CT影像改变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临床应用的增加,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的诊断作用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8F-FDG PE...  相似文献   

13.
18F-FDGPET/CT是一种将CT解剖结构成像与PET功能代谢显像融合于一身的显像技术,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对肿瘤组织进行定性和定位分析,在肿瘤显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就18FFDG PET/CT显像原理,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包括术后局部复发和术后远处转移的诊断),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时18F-FDG PET/CT显像的诊断价值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陈翼  彭艳梅  李懿  冯盼盼  全显跃   《放射学实践》2012,27(8):917-919
目的:探讨18F-氟氏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氟氏胸腺嘧啶(18F-FLT)PET显像诊断肺结块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肺结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结块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肺内孤立结块,其余为2~3个结块,结块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 F-FDG和18 F-FLT PET/CT检查,检查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进行分组,以各组18F-FDG和18F-FL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的均数为界定标准,分析SUV与肺结块患者的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结果:55例肺结块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患者的18 F-FDG和18F-FLT显像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 F-FDG显像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LT显像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块患者结块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显像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显像SUV鉴别诊断肺结块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的肺部并发症通常由感染或出血引起。尽管在尸检时有20%~60%的慢性白血病患者有肺部浸润,但生前胸部X线片显示有病变者不足5%。以往有关白血病肺浸润CT表现的报告很少,作者用高分辨CT对成年白血病患者的肺部表现进行评价分析。 材料与方法 作者对10例有肺部表现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是在1987年2月~1996年6月经高分辨CT检查发现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67岁,平均43岁。其中患成年T细胞白血病4例,慢粒2例,慢淋2例,急粒1例,急淋1例;肺部改变发生在初发期…  相似文献   

17.
吴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8):1190-1193
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18F-FDG PET/CT集功能和解剖信息于一身,这种医学影像技术在食管癌的应用优势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18F-FDG PET/CT在食管癌的诊断、分期、复发、疗效和预后评估、放射治疗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PMBL患者[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31(19~57)岁]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坏死及钙化情况、周围及远处侵犯情况等。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MTV、TLG与最大长径、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其中25例肿块在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4例患者病灶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18例患者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5例患者病灶包绕大血管生长;12例气管受压变窄;3例肿瘤侵犯肺组织;1例肿瘤累及腹腔淋巴结和骨髓;所有患者脾脏均未见肿大。27例患者病灶最大长径、SUVmax、MTV、TLG分别为(11.6±3.7)cm、21.07(15.78,25.09)、190.43(130.14,350.75)cm3、2165.54(1465.86,4^185.21)g。SUVmax与病灶最大长径无相关性(rs=-0.305,P=0.122),MTV、TLG均与最大长径呈正相关(rs=0.741、0.532,均P<0.05)。最大长径、MTV、TLG均与分期呈正相关(rs=0.394、0.413、0.422,均P<0.05),而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相关性(rs=0.031,P>0.05)。结论PMBL^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前纵隔大肿块,^18F-FDG摄取较高,病灶内坏死多见,腹腔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侵犯少见;病灶MTV、TLG与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纵隔胸腺瘤和淋巴瘤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胸腺瘤和14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18)F-FDG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病灶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14例胸腺瘤中10例发生于40岁以上,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肿块多局限于前纵隔且偏向一侧,密度不均匀,周围血管结构受压移位。14例前纵隔淋巴瘤中12例发生于40岁以下,8例伴有发热,肿块多为多结节融合成团块状,双侧性,密度均匀,并侵犯中后纵隔,包绕周围血管结构。淋巴瘤的SUVmax(13.8±4.1)高于胸腺瘤(8.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6,P=0.006),而2组间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2,P=0.748)。结论前纵隔胸腺瘤和淋巴瘤各自具有一定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结合临床,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