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PLMA)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和气管插管组(Ⅱ组),监测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后3min。拔管前、拔管后、拔管后3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两组置管或拔管时是否出现呛咳、体动、反流、呕吐、误吸等并发症。结果:Ⅰ组置入(拔除)喉罩前后HR、BP无明显变化,而Ⅱ组插管(拔管)后HR、BP显著高于插管(拔管)前(P<0.01)。拔管时Ⅱ组有9例发生呛咳、体动。而Ⅰ组无1例发生(P<0.05)。术后随访Ⅰ组发生咽喉痛1例,Ⅱ组发生8例(P<0.05)。结论:PLMA静脉全身麻醉方法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平稳,能维持有效通气,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安全性比气管插管明显提高,适合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第三代喉罩(LMA-ProSealTM,PLMA)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用第三代喉罩(PLMA),Ⅱ组用气管导管(TT).监测并记录置入喉罩或插管前后,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术中和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Ⅰ组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插入气管导管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比插管前明显地升高(P<0.05).Ⅰ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呛咳、体动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操作简单,适合腹腔镜胆囊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第三代喉罩(LMA-ProSealTM,PLMA)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用第三代喉罩(PLMA),Ⅱ组用气管导管(TT).监测并记录置入喉罩或插管前后,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术中和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Ⅰ组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插入气管导管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比插管前明显地升高(P<0.05).Ⅰ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呛咳、体动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操作简单,适合腹腔镜胆囊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roSeal喉罩(PLMA)机械通气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2组(P组为喉罩组,T组为气管插管组).记录2组患者气腹前后的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拔管前即刻和拔管后1 min的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插管或置入喉罩时、拔除前后及术中相关并发症,并记录P组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喉罩的到位率,观察每例异丙酚、瑞芬太尼用药总量. 结果 P组麻醉诱导期用药剂量明显少于T组(P<0.05);纤维支气管镜观察P组首次插管正确到位率100%;2组在间歇正压通气(IPPV)期间 PPEAK和PETCO2随气腹的影响变化一致(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T组插管后 MAP、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1);拔管时T组76%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24 h咽痛发生率分别为12%、20%,明显高于P组(P<0.01). 结论 ProSeal喉罩通气具有血液动力学平稳、操作简便等优点,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喉上通气道装置(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在老年全身麻醉(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该院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11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5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接受SLIPA喉罩麻醉。观察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1时刻MAP、HR水平及T1、T2时刻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时刻MAP、HR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接受SLIPA喉罩麻醉不良反应少,且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Yao T  Yang XL  Zhang F  Li N  DU HQ  Wang DX  W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48-2051
目的 研究Supreme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25例,使用喉罩(S组)69例和使用气管插管(T组)56例.记录患者插管(罩)和拔管(罩)前后的心率(HR)和血压(MAP)的变化,记录插管(罩)后和气腹后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T组HR和MAP在插管即刻和拔管期间均升高(P<0.05).与T组比较,S组在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的HR和MAP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Ppeak和PET.CO2随麻醉和气腹的影响一致,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罩)期两组均无体动和呛咳出现,拔管(罩)期S组体动、呛咳和咽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Supreme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相同的安全有效的通气效果,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 《吉林医学》2010,31(17):2593-2594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率(HR)和血压(BP)变化。方法: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组、喉罩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0.004mg/kg,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08mg/kg,行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即采用七氟烷低流量吸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泵注,间断给予维库溴铵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入室静卧10min后)插管后1min,拔管1min记录平均血压动脉压(MAP)、血氧分压(SpO2)、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喉罩组置入和拔除时HR和MAP均较气管插管组降低。结论:喉罩组置入和拔除时对HR和MAP的影响不如气管导管剧烈。  相似文献   

9.
目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是监测麻醉深度的一项新指标,ProSeal喉罩是一种新型通气喉罩。本实验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两种麻醉通气法中听觉诱发电位与传统监测指标的优异。方法:100名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ProSeat喉罩(PLMA)组与气管插管(ETT)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期比较两组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J),血糖(B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中AAI在麻醉诱导期无差异,但在插管期PLMA组AAI比ETT组更平稳。两组中BG,MAP,HR也有类似变化。结论:ProSeal喉罩能减轻全麻插管的应激反应,AAI比传统监测指标能更好地反应插管应激。  相似文献   

10.
杨玲 《河北医学》2008,14(5):510-513
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气道(Proseal Laryngead mask airway PLMA)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和气管插管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GA)两种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患者HR、MAP、PETCO2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间,选择行LC的患者100例,ASAI~Ⅲ级,随机分为喉罩气道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PLMA组)50例和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GA组)50例。监测记录插管、拔管、二氧化碳气腹前后HR、MAP、PETCO2的变化,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记录手术中两组的手术、麻醉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完全清醒时间(min)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LMA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GA组插管后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P<0.01)。气腹后两组的PETCO2显著高于气腹前(P<0.01)。GA组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高于PLMA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具有循环稳定、安全性好、苏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等的优点,操作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颖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82-83,92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通气舒芬太尼全麻对老年危重患者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舒芬太尼全麻老年危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PLMA与TT置入和拔除前后(T1~7)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数值,记录两组丙泊酚的用药量及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T0、T1、T4时的MAP和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T3、T5、T6、T7时PLMA组的MAP和HR值显著低于TT组(P〈0.01,P〈0.05)。组内比较:PLMA组麻醉后各时点MAP和HR较平稳;TT组麻醉后各时点MAP和HR波动明显。PLMA组丙泊酚用量为(260±35)mg,比TT组[(350±47)mg]减少(P〈0.05)。PLMA组并发症低于TT组(P〈0.01)。结论双管喉罩通气舒芬太尼全麻具有用药量少、对全身影响小、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安全用于高龄体弱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通气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病例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H组和T组,两组各20例患者,H组应用第三代喉罩通气,T组应用气管插管通气。观察记录得普利麻、罗库溴铵的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前(T0)、术后清醒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等气道反应。结果与T组比较:H组德普利麻、罗库溴铵的用量少;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较早;MAP、HR平稳,气道刺激较小。结论第三代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气道刺激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两组病人分别置人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凸显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ASAI一Ⅲ级颈椎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食管引流型喉罩组(A组)和盲插气管插管组(B组)。分别按常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食管引流型喉罩(下统称麻醉构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置构件后1min、3min、拔出构件前及后5min的SBP、DBP和HR值,还有置人构件所需的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成功置入构件后1rain和3min的BP及拔出构件前后的BP、H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丽插置构件所用的时间和低氧血症、呛咳、支气管痉挛及出血血肿等麻醉并发症B组亦明显高于A组。结论麻醉采用PLMA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舒适、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少的呼吸支持方法,对颈椎骨折等插管困难病人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和气管插管组(TI),每组40例。比较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气腹后20 min(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即刻(T4)和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观察气腹前后的气道压力(PAW)变化,并比较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气腹后气道压力较气腹前明显增高(P〈0.05)。LMA组患者T2、T3、T4、T5时间点的SBP、DBP和HR低于TI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8%)明显低于TI组(42.5%)(P〈0.05)。结论喉罩通气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性较高,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5.
殷骏 《实用全科医学》2009,7(6):598-600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应用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100例(60~90岁),ASAⅠ~Ⅲ级,随机均分成第三代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T3)、手术开始时(T4)、拔管后即刻(T5)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组随机抽取20例患者于T0、T1、T2、T4、T5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SBP、DBP、HR显著高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T2、T4时AE、NE、DA均显著高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气管插管组并发症显著多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结论老年人全身麻醉通气使用第三代喉罩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全麻下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双管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观察记录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拔管(罩)时间、苏醒时间、Pmax、Pmean、VT、MV、PETCO2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LM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T组(P〈0.05)。结论:PLMA通气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Ⅰ组)和气管插管(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罩)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气腹后5 min(T4)、气腹后10 min(T5)、放气腹后1 min(T6)、拔管(罩)后(T7)的血压、心率、相关呼吸参数[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吸入和呼出潮气量(Vti和Vte)、吸入和呼出分钟通气量(MVi和MVe)、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及气道阻力(Raw)]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Ⅱ组较Ⅰ组HR增快、MAP升高(P〈0.05);气腹后较气腹前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术后咽部不适、术后咽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引流性喉罩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行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结果①T2、T3、T6、T7时气管插管组HR、MAP明显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两组内以及T6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罩组术后躁动、咽喉疼痛、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氧化碳气腹后20min和术后1h喉罩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通气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替代气管插管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