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年老久病,素体亏虚,肝肾不足,精气耗伤导致髓海空虚,脑髓失养。脑髓精血不足为发病之根本,加之风、火、痰、虚、瘀、邪毒侵袭机体,髓虚毒损而发病。在中医脑髓理论的指导下,益髓填精法贯穿于中医脑病诸多病种如中风病、痴呆、颤证及痿证中。中医脑病的治疗方法以固护脑髓为根本,在益髓填精基础上除邪扶正。益髓填精法是中医脑病治疗的基础,以益髓填精为基础,辨证以升阳益气、活血化瘀、熄风潜阳、豁痰开窍诸法。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教授基于脑髓理论提出了脑出血的病机关键为髓虚毒损,并提出了破血化瘀、填精补髓的治疗法则.主张在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辅助治疗,重视患者肢体康复、言语功能康复、智能的锻炼与恢复等方面,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绪方面的变化,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脑出血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印  邓媛 《大家健康》2016,(4):43-43
脑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先天性脑发育不全、遗传、脑出血、脑肿瘤、脑梗阻、脑外伤、化学药物中毒、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脑为髓之海,脑髓属于脑功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来源于肾精,肾精能够濡养脑髓,脑髓也会借气血及津液精髓以养。脑病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弃、毒邪等,其主要的发生原因是因为精髓不足造成的,因此益髓填精法在中医治疗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益髓填精法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脑髓理论对益髓通经法治疗痿病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痿病是临床上的难治疾病,目前,无论中医、西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赵建军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益髓通经法治疗痿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毒损经络、脊髓,络道阻滞,络脉不畅,神经不能传导是痿病发生的病理机制,进而提出益髓通经治疗痿病的法则,为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出血中风病因病机的发展及阐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出血中风的病因病机学说的源流和发展进行考证和阐发.风阳痰火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的病理状态,同时亦是诱发出血中风的始动因素和危险因素.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其压迫损伤脑髓,又成为出血中风的致病因素.出血中风急性期多有肝肾不足、内伤积损的发病基础,而痰瘀压迫损害脑髓酿生毒邪,痰瘀热毒邪互结对脑络的损伤是出血中风急性期的病机关键.因此,采用破瘀涤痰,清热解毒法兼以"补虚"是治疗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髓理论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髓是一种物质"的观点,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医髓理论的发展演变情况:先秦至汉时期对髓的性质、生理、病理及髓病证治疗有了初步认识和阐述,中医髓理论的雏形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中医髓理论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认识到髓病证的病因既有因虚致病,也有外邪侵髓所发;孙思邈提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观点;方剂与灸法的使用丰富了髓病证治疗学内容。宋金元时期从解剖学角度说明髓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元代滑寿首次提到"脊髓"概念,该时期髓理论已运用于骨伤科,髓病证治疗中出现风药配伍。明清时期髓理论更加完善,对中医脑髓的深入研究,丰富了髓理论内容,中医髓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7.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性痴呆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痴呆的基本病机为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浊毒损伤脑髓也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肾精亏虚是AD发生的前提,脑髓失养与内生浊毒导致脑消髓减、神机失用是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医之髓,包括脑髓、脊髓、骨髓、五脏之髓,髓病包括脑髓病变及脏髓病变,髓系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属于全身性疾病。基于髓系脑病理论,神经内分泌疾病具有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和不典型性、病位的发散性和聚合性、病程的慢性进展和急性加重的病机特征。奇恒互藏,髓病与脑、胆、脉相关,髓病与五脏病变亦相关,临床表现多个脏腑同病,诸虚诸实并存,不同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病位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规律性。从肝胆寒热虚实辨治神经内分泌疾病,通过高泌乳素血症、库欣综合征2个医案,阐述了顾护阳气,少火生气;转运枢机,和法用药;补通并行,镇摄为佐;尚用风药及血肉有情之品等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虚气留滞”理论辨治肺部结节的核心病机观内涵,为肺部结节的预防和治疗拓展思路。[方法]基于王永炎院士根据其多年脑病学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的“虚气留滞”理论,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对于“虚气留滞”理论的学术观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探讨肺部结节的核心病机。[结果]“虚气留滞”理论符合肺部结节起病隐匿、病程日久等临床发病特征及病机要点,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肺部结节的病机特点,正气亏虚(虚气)是肺部结节发病的内在病机基础,是发病之本;气机阻滞、痰瘀凝聚、毒邪损肺(留滞)是该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发病之标;“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致病。[结论]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肺部结节核心病机合理可靠。建立肺部结节辨证体系,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对肺部结节诊治体系的不足,可为今后中医药早期干预与治疗肺部结节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出血性中风相比约为3:1.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和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分期分型治疗 许多医家根据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病机特点,分期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1.
心在脏腑中被喻为"君主之官",其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藏象理论是构成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医心藏象理论基本形成,辨证论治的模式初步构建。晋隋唐时期,是祖国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医家对心病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已较系统,在心病的治疗方面,较之秦汉时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理论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心藏象理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督通任辨证推拿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背部推拿和辨证点按经穴,对照组只采用辨证点按经穴和常规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好转1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痊愈24例、好转15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78.0%。治疗组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督通任辨证推拿法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discovery of 14 channels in the human body, which possessed the biophysical property of high emission of light.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e same property on the Ren and Du channels in healthy rats. Additionally, we discovered that the luminance of the related channels in rat models with different "syndromes" varied greatly. For instance, a markedly low luminance appeared on the Du channel in animals with experimental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induced by hydrocortisone; while in animals with experimental 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caused by bleeding, an apparently low luminance occurred on the Ren channel. The intensity of the emitted light on Du and Ren channels increase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but not significantly. This phenomenon conforms to the the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t the Du channel is the "sea of Yang channels", while the Ren channel is the "sea of Yin channels".  相似文献   

14.
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基础、临床研究、疗效评估、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并从进一步完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理论体系、确立脑动脉硬化症的辨证论治体系与统一诊疗标准,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学说开展实验研究,确立中医的微观调控体系等方面进行设想,以期探索中医药攻克脑动脉硬化症这一疑难顽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范畴的界定,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适应性和基础性,能为中医各分支学科所认同和利用的理论。临床实践的需求才是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在动因,之所以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取得重大突破,除了外部条件的制约外,亦与其原有理论尚未过时失效,理论与临床之间尚能处于协洽状态,因而要求创新突破的内部动因不足有重要关系。只有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融汇于临床,从临床中寻求其突破口和切入点,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孙教授认为中医药学的特色体现在五大方面,即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 、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以及天然化的用药取向.本文通过整理和阐发孙教授的理论观点,以期进一步把握中医学本质与内涵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诊治慢性咳嗽的经验.[方法]随师侍诊多年,从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典型病例等方面出发,临证分析其辨治慢性咳嗽的经验.[结果]徐志瑛教授分病因和病位论治慢性咳嗽,病因有风、热、寒、燥;病位有鼻窍、咽喉、肺、肝、脾,病邪在各病位之间亦互相传变,病位病因不同,其相应的症状、治则、治法亦不同[结论]徐老从病因病位论治慢性咳嗽,方法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经络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它的理论体系与当代自然科学发展趋势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艾灸对卵巢早衰患者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166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左归丸联合艾灸治疗组86例和倍美力对照组80例,根据中医分型,分为肝郁肾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热盛伤津型、肾虚血瘀型和肝郁脾虚型,依据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对患者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肝郁肾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患者阴道脱落细胞MI、M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热盛伤津型、脾肾阳虚型和和肝郁脾虚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联合艾灸可提高肝郁肾型、肝肾阴虚型和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患者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  相似文献   

20.
从证候、病证名、病因病机、治疗规律、常用药物几方面,对中医药防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今后在中医药防治MDS研究中,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展跨区域的大协作,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病因病机,研究辨证施治规律,制定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使中医药防治MDS研究形成规范化。同时建议把探索建立MDS动物模型和改善MDS患者骨髓巨核系病态造血以及提高患者周围血小板数值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