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3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周围血象嗜伊红细胞升高,支气管分泌物曲菌培养阳性;2例幼年有哮喘史,血清IgE 浓度升高.3例X线表现均有肺浸润,2例有粘液栓,表现为牙膏状,手套状及团块状,均发生在上叶.1例有反复发作的右上叶肺不张,3例都见有支气管壁增厚征,1例作支气管造影示有中心性支气管扩张。2例病史超过5年,胸片上都有肺气肿表现,其中1例反复发生气胸.  相似文献   

2.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及X线胸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CT及胸资料,所有患者均依照目前通用的ABPA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8例ABPA患者的胸片中7例发作期见游走性浸润影,3例有局限性肺不张,7例见支气管扩张,5例合并牙膏样、树枝样或指套样阴影。CT显示8例患者均有囊状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及以树芽征为主要表现的小叶中心结节形成。3例患者有段或叶的实变、不张。结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及胸片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和X线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CT和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11例支气管闭锁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6例有支气管镜结果,2例随诊1年以上。肺部常规10mm层厚扫描,在16层螺旋CT机进行1.25mm后处理重组,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和周围肺组织改变。结果11例病变CT均能显示黏液栓和周围气肿改变,其中3例黏液栓内含气体;x线平片亦能显示全部黏液栓,但仅显示8例气肿改变和2例黏液栓内的气液平。3例支气管闭锁位于左侧,8例位于右侧;发生于段支气管者10例,亚段1例;6例位于肺门旁,5例远离肺门。结论黏液栓和周围肺气肿改变是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典型表现,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多层面螺旋CT能提供比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淹溺肺较为少见,其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关本病的X线、CT表现,国内报道不多,本文收集1992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淹溺肺影像表现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儿童8例,成人10例,年龄8~75岁,平均45.8岁。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为  相似文献   

5.
肺曲菌球病较少见,常继发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肺囊肿内,不但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与原发疾病有相似之处,且易影响其诊断和治疗。为进一步加深对继发性肺曲菌球病的认识。兹将以下临床资料予以介绍。 临床资料 例1 男,24岁。1961年,患胸膜炎,右肺浸润型结核。时有血痰。门诊抗痨治疗3年无效,于1965年10月入院。检查:贫血貌,红细胞3.54×10~(12)/L,血红蛋白720g/L,痰集耐酸杆菌阴性,痰培养曲菌1次为阴性。X线所见:右肺第4前肋间中带有—1.5×2.5cm椭圆形透光区,其下部靠边缘有一榛核大密度较高且均匀一致之阴影,第三前肋间以上有点状阴影。临床  相似文献   

6.
肺曲菌病常继发于肺原有疾病,易漏诊或误诊。在CT影像上有一定特征性,分析掌握其特征,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了经临床证实的7例肺曲菌病的CT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45~68岁,平均52岁;有肺结核病史5例,慢性肺脓肿2例。呼吸系统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HRCT的影像特点。结果5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HRCT均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合并外周支气管扩张。5例均为双侧肺受累,上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8个肺叶,下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2例为静脉曲张状、囊状、柱状支气管扩张混合型,2例为囊状和静脉曲张状扩张混合型,1例为囊状支气管扩张。5例患者的扩张支气管内见黏液嵌塞,形成指套样,牙膏状改变,其中2例为稍高密度;3例可见肺实变,2例可见树芽征,1例合并肺纤维化,1例合并肺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胸膜增厚。结论对于具有长期哮喘病史的患者,如HRCT显示有中央支气管扩张,尤其是扩张支气管腔内黏液嵌塞,且较高软组织密度影时,应考虑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曲菌病的临床和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肺曲菌病的文献日益增多,但其感染方式,分类和临床及X线诊断中尚存在不少问题,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就其临床诊断,X线表现中的一些问题加以综述,以引起国内放射学和临床学者的关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的影像检查技术及X线表现。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采用常规X线照片、体层及CT等检查技术,通过集体读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与病理对照,单纯胸片检查诊断符合率60%(9/15),胸片加体层诊断符合率80%(12/15),而胸片加CT诊断符合率达93.3%(14/15)。其中较有特征的征象“新月征”40%(6/15),“气环征”20%(3/15),曲菌球可随体位改变33.3%(5/15)。结论“新月征”、“气环征”以及球形病灶随体位改变可作为肺曲菌球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肺曲菌球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影像诊断要点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肺曲菌球病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的特点。结果肺曲菌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咯血。影像学上,31例肺曲菌球病灶中可见“环形透亮”16例,“新月形透亮”13例,肺曲菌球移动征象12例,曲菌球中见钙化点1例,曲菌球与空洞(腔)粘连5例,可见空洞(腔)与支气管相通5例。结论X线断层扫描及CT检查是肺曲菌球病诊断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曲菌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的局部积脓,内含脓液、坏死组织、细菌和白细胞,常有腹腔内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系膜等包裹粘连。腹腔脓肿按其发病部位又分为膈下脓肿、肠间脓肿、盆腔脓肿[1]。一般均继发于急性腹膜炎或腹腔内手术,原发性感染很少见[2]。腹腔脓肿可单发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肺曲菌病CT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肺曲菌病CT表现。结果:17例中患糖尿病3例,白血病3例,淋巴瘤2例,骨髓瘤2例,肺结核2例,肺癌术后1例,肾移植后1例,红斑狼疮长期服用激素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1例,未患其它疾病者1例。17例中病变近胸膜下呈楔形大片状实变阴影6例,其中3例两肺伴多发结节样阴影;病变呈团块状阴影6例,团块边缘较光整,其中3例团块影内见大小不等小空洞,2例团块有轻微分叶,1例团块边缘略有"晕征";病变呈多发小结节病灶和多发小斑片状影散在分布两肺3例,小结节病灶边缘有"晕征";多发小斑片状影散在分布两肺2例,密度低,边缘模糊,呈磨玻璃样表现。结论:侵袭性肺曲菌病CT征象主要为楔形实变、团块状影、多发结节影及小斑片状影,多发结节伴"晕征"时应提示侵袭性肺曲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14.
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性,27岁。因右侧胸壁隐痛1月余,发现右下肺肿块就诊。右侧胸壁疼痛活动后加剧,伴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咯血,无畏寒、发热,无明显午后潮热、盗汗,无心慌、乏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痛、头晕,体重无明显变化。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查血象、生化、血沉无异常,大小便正常。肺功能提示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部平片示:右下肺野见大小约6cm×4cm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分叶及毛刺征(图1)。  相似文献   

15.
肺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始于自然界,多为寄生,是在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情况下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笔者收集我院1997—2006年9例病人的X线,CT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肺曲菌球的CT及胸片表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提高对肺曲菌球CT和胸片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地复习了 10例肺曲菌球的CT扫描片和胸片。其中男 9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 6.4岁 ( 2 5~ 5 5岁 )。结果  10例肺曲菌球中 ,8例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 ;9例位于上叶 ;10例均有气新月征或气环征 ;3例曲菌球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结论 空洞 (空腔 )内可动性块影伴气新月征或气环征是肺曲菌球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肺内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收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支气管囊肿,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单发15例,多发5例。CT表现为空腔型14例,球灶型1例,蜂窝型5例。14例空腔型薄壁及厚壁分别为8例、6例;1例球灶型为薄壁;5例蜂窝型囊肿壁厚薄不均。15例有曲菌球寄生,3例见囊壁钙化,2例囊腔内容物有钙化。19例囊肿周围肺组织见斑片实变影,3例见周围肺组织透亮度增高。结论:肺内支气管囊肿CT表现为肺内含气或含液囊腔影,单发或多发,临床上伴发感染多见,腔内常寄生曲菌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例ABPA的胸部CT表现.结果 10例患者均见双侧支气管扩张及高密度粘液栓填充,呈囊柱状、牙膏样、指套样改变,9例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其中2例为中心及外周支气管均受累,7例表现为外周支气管扩张,3例可见实变内伴空洞形成,2例扩张支气管周围见树芽征,2例伴有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增大,3例可见胸膜增厚,1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对于CT表现为中心支气管扩张,扩张管腔内高密度粘液栓,周边支气管相对正常的影像征象,结合临床提供的病史、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要考虑到ABPA的可能,避免误诊误判.  相似文献   

19.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可见广泛网状病变.CT扫描及薄层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双肺弥漫性囊腔的详细情况,并发气胸及胸腔积液各6例.结论 对肺淋巴管肌瘤病,X线平片可提示病变的存在,而CT扫描和重建图像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与支气管的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大多发生于纵隔,部分在肺内,称为肺囊肿。本文通过对34例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肺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