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妇科2011年8月-2012年1月同组医师进行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组)22例,对照组(常规缝合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无脂肪液化、感染、切口裂开等愈合不良,切口甲级愈合,外观平坦美观。对照组中切口裂开行二次缝合1例,脂肪液化6例,均行中药外敷后好转。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关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液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裂开率中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引流球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显著缩短关腹时间,切口愈合美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对预防肥胖患者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腹部手术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及引流组213例.负压引流组采用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单独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结果 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行皮下置管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有利于切口愈合和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0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缝合组)54例,观察组(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组)54例,观察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观察组引流情况、吸引球拔出时间和切口外观。结果对照组切口裂开2例(3.70%),脂肪液化14例(25.93%),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观察组未出现切口裂开及脂肪液化等(P〈0.01)。关腹时间和拆线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于术后3—5d拔出吸引球,引流液〈5ml;切口愈合较好,无皮下硬结。结论剖宫产术中行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引流,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率,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改善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负压组的切口感染数、平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数、平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负压组的皮内缝合不拆线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皮内缝合不拆线患者数。结论:应用放置负压引流管是治疗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患者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接负压引流,对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经引流管冲洗引流.对照组则不留置引流管,对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则按传统方法予以换药.结果:对照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天和13.1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东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97-4998
目的:观察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120例行急腹症剖腹手术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其中60例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引流,60例常规方法关腹。观察2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丙类切口愈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丙类切口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处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液化及感染率,降低丙类切口愈合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王志坚  李娟华  何艳红  陈淑滢 《广东医学》2013,34(10):1509-1512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选取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272例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横、纵切口间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纵切口的脂肪液化率明显高于横切口(P<0.05);不同高危因素两组间脂肪液化情况比较,在高危因素肥胖、皮下脂肪过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同时存在两项高危因素以上中,对照组的脂肪液化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高危因素下腹部手术史和妊娠高血压疾病中,两组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明显作用。该装置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壁式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在外科切口裂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伤口裂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壁式中心负压吸引方法,对照组采用新型伤口敷料维持切口湿润,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每天平均换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以及抗生素使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处理切口裂开是有效的,能降低住院成本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腹式手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本文分析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液化18例,采取持续负压吸引治疗10例,常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二期缝合治疗8例。结果: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患者切口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达13.5d(P〈O.05)。结论: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常规方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 g·L~(-1)的碘伏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负压球引流管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组接受5 g·L~(-1)的碘伏溶液+负压球引流管处理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22%(7/46)、4.35%(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 g·L~(-1)的碘伏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负压球引流管,可有效减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妇产科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形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改用皮下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肥胖患者400例,纳入标准:1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层厚度≥3cm;2术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重度贫血等合并症;3手术切口方式均为下腹部纵形切口。其中对照组240例,观察组160例。观察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硅胶负压引流管1根,脂肪层不单独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脂肪层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皮下脂肪层不缝合联合硅胶管负压引流装置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冬群 《重庆医学》2012,41(13):1329-1330
目的探讨切口脂肪下负压引流预防肥胖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该院妇产科开腹手术肥胖患者2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生理盐水、甲硝唑切口冲洗);负压组89例(生理盐水、甲硝唑切口冲洗后,切口脂肪下安置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结果负压组手术切口置放引流管后切口感染率(2.2%)低于对照组(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切口脂肪下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预防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方法 选取行腹部纵切口的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常规方法缝合: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缝合皮肤;B组缝合方法:缝合前对切口适当清创,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切口张力大的患者用张力线全层缝合(非褥式);切口张力不大的患者,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褥式缝合.术后常规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7~10d拆线.对比两组的缝合时间,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Fishet's精确概率法.结果 B组缝合时间短于A组,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手术切口适当清创、全层缝合,有利于肥胖患者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赵红艳  兰彩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85-1286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传统方法防治的74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切口下方脂肪层置硅胶持续负压吸引管、仅丝线全层缝合脂肪层和皮肤、腹带加压包扎治疗的7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77例(97.47%),脂肪液化2例(2.53%);对照组分别为56例(75.68%)和18例(24.32%)。观察组脂肪液化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硅胶管皮下负压引流能够显著减少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 vs (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 vs (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 vs (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管在处理肥胖患者剖宫产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进当前剖宫产切口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2月来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计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取剖宫产后常规缝合。试验采用脂肪层与筋膜层之间留置负压引流管,然后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层,1~2d拔管,7d拆线。2组缝合后均沙袋压迫6h。比较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观察两个月,脂肪液化试验组1例,对照组4例。切口皮下硬结试验组2例,对照组5例。切口裂开试验组无,对照组2例。切口皮下血肿试验组无,对照组1例。愈合时间试验组平均(25.5±2.5)d,对照组平均(40.8±4.3)d。各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低,愈合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置负压引流管对肥胖患者剖宫产产妇切口愈合临床效果好且操作简单,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层连续加内减张缝合在预防高龄患者腹部切口裂开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将有切口裂开危险的高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和常规间断分层缝合关腹,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组中无1例切口裂开,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3例,皮下积液2例;对照组中切口裂开5例,感染4例,脂肪液化4例,皮下积液3例,切口裂开发生率连续加减张缝合组<对照组,两组愈合良好与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明显优于传统间断分层缝合组,能有效预防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减少愈合不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