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盆腹膜孔和计算机图象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人胎和小鼠盆腹膜孔,并应用扫描电镜和电镜与计算机联机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对人胎盆腹膜孔进行了研究。人胎和小鼠盆腹膜有两类间皮细胞,即扁平形和立方形间皮细胞。盆腹膜孔仅位于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呈簇状排列,偏态分布。人胎盆腹膜孔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其孔面积离散度大,变异系数为94.40,平均孔面积为10.00±9.44μm2。标准差和标准误分别是9.44和0.98;盆腹膜孔面积主要分布于1.34~32.11μm2,最大和最小孔面积分别为43.4μm2和0.8μm2。盆腹膜孔区域的平均密度是7.2%。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人胎膈胸膜孔作了研究.膈胸膜间皮细胞表面有长而密集的微绒毛,其外观呈疏网状.胸膜孔位于2~3个间皮细胞之间,直径约6.2μm.在胸膜孔内,间皮细胞伸出瓣膜状胞质突起,使孔内通道蜿蜒曲折.胸膜孔可能是胸膜腔内物质吸收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壁胸膜的通透性,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的物质吸收途径以及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间皮细胞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问皮细胞,立方形间皮细胞下的结缔组织内存在大量的毛细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突起穿过间皮下结缔组织与问皮细胞相连接而形成的间皮孔,是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结论壁胸膜通过三种途径吸收物质:①间皮孔的吸收作用;②问皮细胞的吞噬作用;③通过问皮细胞间裂隙吸收。  相似文献   

4.
腹膜淋巴孔是腹膜下毛细淋巴管在腹膜间皮细胞间的开口。通过淋巴孔、腹膜腔与淋巴管系直接相通,它具有主动吸收功能,是腹膜腔内物质转归的最主要部位。淋巴孔与肝硬化腹水的转归、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失超滤、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等密切相关。淋巴孔还具有调控和免疫功能。NO对淋巴孔调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增加细胞内cGMP,降低Ca^2+水平,使淋巴孔产生强烈的舒张,淋巴孔开放数目增多、孔径增大,淋巴引流作用增强。而中药通过提高内源性NO水平,也能对腹膜淋巴孔进行调控,以促腹水转归。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液对小鼠腹膜间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美国Baxter腹膜透析液和国产乳酸盐、醋酸盐腹膜透析液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动物实验,以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透析液对正常小鼠腹膜间皮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将3种透析液注入各组小鼠腹膜腔内,在透析第10天、第21天和停药后第10天取膈腹膜,作电镜观察。结果注入透析液后第10天,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腹膜间皮发生病理变化并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出现微绒毛脱落和粘连、间皮细胞皱缩和纤维蛋白性粘连。Baxter组间皮细胞的病理变化表现轻微。注入透析液后第21天,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的腹膜淋巴孔直径分别为(6.96±2.46)和(6.98±2.16)μm,明显大于对照组(1.47±0.88)μm(P<0.01);淋巴孔的分布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而Baxter组的淋巴孔直径及分布密度均无明显变化。停止注射透析液后第10天,Baxter组间皮细胞恢复正常;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淋巴孔仍呈病理改变。结论乳酸盐和醋酸盐腹膜透析液易引起腹膜间皮细胞纤维化,导致硬化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广泛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中。在光学显微镜下,此后微静脉主要结构特征是内皮细胞胞质丰富,呈立方形或柱状,故称高内皮后微静脉。正常人体胸腺内是否存在立方形高内皮后微静脉,迄今仍有不同意见。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年龄正常人体胸腺,探讨是否存在周围淋巴组织中所具有的那些高内皮后微静脉。材料和方法胸腺标本共8例,新生儿2例,因窒息死亡;l岁和2岁小女孩各1例,死因不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浸润中的胃腺癌细胞及其邻组织-间质及靶器官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癌细胞内微丝主要集中在足样突起内,而无突起形成或未浸润的癌细胞胞质内极少或未见微丝。说明微丝的出现与癌细胞的运动有关,系动态性合成与分解。由此也可圆满地解释文献中有关癌细胞内微丝增多或减少的争论。此外,癌细胞浸润到肌层时,未见到癌细胞对平滑肌细胞的直接破坏,提示平滑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可能是间接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腹膜粘连的发生机制 腹膜局部释放纤维蛋白原增加:腹膜损伤后机体处于急性炎症反应期,腹膜间皮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纤维蛋白,过多的纤维蛋白无法溶解吸收,在损伤腹膜的表面沉积形成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样”结构,即腹膜粘连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正> 肥大细胞存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及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组织内,多数(75%)围绕于小血管周围,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12—20微米。在电镜下,可见到胞质膜上有绒毛样突起,胞质内除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微丝、微管等细胞器外,还充满着电子密集的颗粒。颗粒直径约0.6微米,多达1200个左右。颗粒  相似文献   

10.
应用冷冻复型法对人胎隔腹膜间皮细胞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间皮细胞内拥有大量小泡,可单个或成簇存在;后者常融合成大泡,开口于细胞游离面,形成分泌颗粒。(2)在其核膜和细胞质膜不同的劈裂面,膜微粒的数目不同。细胞质膜的PF面有外排小孔,直径43nm,最集中处达26个/μm~2。(3)相邻细胞以指状胞质突起相连,形成立体镶嵌。(4)间皮细胞微绒毛有3种形态,即分叉状微绒毛,鼓槌状微绒毛和棒状微绒毛。此外,同一样本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也支持以上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Basedonthepreviousstudyofperitoneallymphaticstomata(PLS)regulation,mouseliverfibrosismodelestablishedbycarbontetra chloridegastrogavageintoxicationmethodwasusedtostudytheeffectoftwoprescriptionofChineseherbalmedicineinanti fibrosis,regu latingPLSand p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对腹膜淋巴孔的作用,探讨腹膜淋巴孔的淋巴重吸收对长期腹膜透析失超滤的影响。方法 应用腹透液建立腹宁的小鼠模型,用全自动酶标仪动态测定怛,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腹膜间皮超微病理变化,使用计算机与扫描电镜联机的图象处理系统,测定不同腹膜透析时间点腹膜淋巴孔的变化。结果 腹腹膜管析时程延长,透析组有大量巨噬细胞从腹膜淋巴孔游出,在腹膜表面形成许多乳斑。巨噬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鼠壁胸膜间皮孔的形态结构,阐明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 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 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其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两种,细胞表面覆盖大量的微绒毛,在立方形间皮区可见间皮孔。结论 壁胸膜间皮孔是胸膜腔内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膈淋巴管三维构型和淋巴吸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合成的新型铸型剂PAES-3,用扫描电镜淋巴管铸型技术对5例人胎膈淋巴管的三维构型进行研究。人胎隔淋巴管分布较密集,多形成淋巴管网。隔淋巴管网主要由集合淋巴管、淋巴吻合管和毛细淋巴管组成。在膈肌性部,有两层淋巴管网,即浆膜下淋巴管网和深淋巴管网,两者由丰富的淋巴吻合管相沟通;在膈中心腱部,仅一层淋巴管网,淋巴吻合管与集合淋巴告密集相连,呈密网状。膈中心腱部淋巴管网较膈肌性部密集。在膈淋巴管网中,毛细淋巴管常延续为呈扁平状膨大的淋巴陷窝。在集合淋巴管和淋巴吻合管的表面,有许多切迹和缩窄。经透射电镜证实,这些切迹和缩窄即是淋巴管瓣膜所在部位。通过本实验,对腹膜腔淋巴转归径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 in treating ascites and to elucidate its mechanism in regulating the lymphatic stomata and promoting the absorption of ascites from the peritoneal cavity. Method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omputerized image processing and quantitative analytic assay, the effect of CHM extract, consisting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Salvia miltiorrhiza, Codonopsis pilosula, Alismatis orientale and Leonurus heterophyllus, was studied. Result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nitric oxide (NO) supplier (Sodium nitroprussiate) or CHM administration could cause the average area of lymphatic stomata obviously enlarged (P<0.05), and the numbers of opening stomat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in normal healthy mice. When L-notroarginine, a NO synthetase suppressor, was injected after CHM administration,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CHM on lymphatic stomata was inverted obviously, i.e. the average area and the density of lymphatic stomata were markedly reduced (P<0.01). Conclusion: CHM might treat ascites through increasing the endogenous NO concentration to open the lymphatic stomata and in turn to conduct the peritoneal water through lymphatic path.  相似文献   

16.
膈淋巴管发育及其与腹腔直接通连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目的:探讨膈淋巴管的发育及淋巴管小孔与腹腔直接通车的过程。(2)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氢氧化钾腐蚀,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对174只Wistar大鼠膈淋巴管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3)结果:胚胎第16天,膈淋巴管首先出现在膈胸腔面的两侧部,此阶段内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少理的吞饮泡。胚胎第18天,淋巴管内开始出现瓣膜,生后第42天,集合淋巴管长有平滑肌。肌胚第19天,膈的腹腔面开始出现淋巴管,随着年龄增长,胸腔面的淋巴管发出枝芽互相连接形成多角形淋巴管网,腹腔面的淋巴管形成梯形网。生后第0天,膈淋巴管小孔开始开孔于腹腔,此阶段以后,淋巴管小孔急剧增加直至生后第70天。(4)结论:Wistar大鼠膈淋巴管出现于胚胎期;出生后,膈淋巴管开始具有运送腹腔液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腹膜孔的药物调节和计算机图象处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应用中药作腹膜孔调控研究,以扫描电镜和计算机图象处理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白术和党参均有显著地开大腹膜孔的功能(P<0.05),并使腹膜孔开放数目增加,分布密度明显增高(P<0.05);黄芪对腹膜孔的调控作用不明显(P>0.05)。本实验结果证实中药对腹膜孔有调控作用。根据腹膜孔对腹水的转归机理,白术和党参可能有良好的治疗腹水作用。本文并就中医治疗腹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营饮对小鼠S180肝癌腹水模型腹膜淋巴孔的影响。方法取S180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造成肝癌腹水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S)、模型组(M)、调营饮低剂量组(TA)、调营饮高剂量组(TB)、模型+NO供组(NO)、调营饮高剂量组+NOS抑制剂组(NOS),造模后第5d用调营饮连续灌胃,观察对小鼠腹膜淋巴孔的影响。结果 TA组和TB组腹膜淋巴孔的平均周长、平均面积和平均密度均明显大于NS组和M组(P〈0.01),NO组腹膜淋巴孔平均周长、平均面积和平均密度明显大于相对应的M组(P〈0.01),NOS组的腹膜淋巴孔平均周长、平均面积和平均密度明显少于相对应的TB组(P〈0.01),TA与T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营饮对小鼠S180肝癌腹水模型有明显促进腹膜淋巴孔开放面积增大、周长和分布密度增加的作用,可能是其消腹水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促腹水转归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某中药复方作用于 CCL4 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电镜下观察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腹膜淋巴孔的变化 ,检测尿量和尿离子浓度。 [结果 ]大、小剂量中药复方组小鼠肝组织病变轻微 ,腹膜淋巴孔开放数目增多 ,面积增大 ,分布密度增加 ,且尿中 Na+ 、K+ 、Cl- 浓度上升。 [结论 ]大、小剂量中药复方对小鼠肝纤维化组织有明显修复作用 ,并通过调控腹膜淋巴孔促进腹腔内液体和无机盐离子排出 ,对治疗肝纤维化及腹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