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茎叶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茎、叶两个部位17种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对两种丹参茎和叶中的微量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白花丹参叶中铁、锌、锡、铬、镉、硼、钡、锶、钒、镍和铅等11种元素含量高于紫花丹参,而镁、锂、锰、钴、铜、钛等6种元素含量低于紫花丹参;在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的茎中,镍、锡、锂、铜、镉、钛等6种元素的含量几乎完全相同,铁、锌、锰、铬、钒等5种元素含量高于紫花丹参,铅、镁、钴、硼、钡、锶等6种元素含量略低于紫花丹参。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两种丹参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二者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茎叶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茎、叶两个部位17种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对两种丹参茎和叶中的微量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白花丹参叶中铁、锌、锡、铬、镉、硼、钡、锶、钒、镍和铅等11种元素含量高于紫花丹参,而镁、锂、锰、钴、铜、钛等6种元素含量低于紫花丹参;在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的茎中,镍、锡、锂、铜、镉、钛等6种元素的含量几乎完全相同,铁、锌、锰、铬、钒等5种元素含量高于紫花丹参,铅、镁、钴、硼、钡、锶等6种元素含量略低于紫花丹参。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两种丹参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二者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花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花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花中的微量元素。结果白花丹参花中镍、硼和铜等三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紫花丹参;铁、镁、锰、钴、镉、钡、锶、钛、锡、锌、铬、锂和钒等13种元素的含量都不同程度低于紫花丹参。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两种丹参的花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二者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4.
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花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花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分别测定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花中的微量元素。结果:白花丹参花中镍、硼和铜等三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紫花丹参;铁、镁、锰、钴、镉、钡、锶、钛、锡、锌、铬、锂和钒等13种元素的含量都不同程度低于紫花丹参。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两种丹参的花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二者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紫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比较紫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丹参根、茎、叶中Zn、Cu、Fe等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根、茎、叶中K、Na、Fe、Ca含量均较高,Zn、Cu、Mg、Mn、Co、Cr、Ni在不同部位含量相近,有害元素Cd、Pb含量较低.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丹参的茎、叶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分析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铅、汞、砷的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泰山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根中铅、汞、砷的含量.结果:栽培的泰山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根中铅含量都略微超标,汞和砷的含量均在行业规定的范围内.结论:从铅、汞、砷测定结果分析,泰山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应种植在环境中铅、汞、砷含量低的地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白花丹参不同部位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以及二维相关谱),对白花丹参根、茎、叶、花的粉末、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叶在有效成分特征吸收区1 800~1 200 cm-1波段峰强高于根、茎、花。一维图谱中,除花外,脂溶性提取物根、茎、叶均有邻醌C=O特征吸收1 692,1 670 cm-1峰出现;水溶性提取物叶、花的丹酚酸B芳香化合物骨架振动1 610 cm-1峰较根、茎明显。二阶导数谱中,脂溶性提取物和水溶性提取物均出现标准品谱图的特征峰,印证一维谱图结论;二维相关光谱中,白花丹参不同部位自动峰位置及强度均不相同。结论: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有所差异,茎、叶、花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泰山产丹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泰山产的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根、茎、叶和花组织中分离到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微生物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并分析其生物多样性。结果从泰山野生紫花丹参、栽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茎、叶和花中共分离出53株内生真菌,分属于9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总菌株的43.4%;其次是Leptodontidium sp(13.2%)和镰刀菌属(Fusarium)(11.3%)。各组织获得菌株数量比例最大的分别为野生紫花丹参根和茎部(15.38%)以及栽培白花丹参根部(13.46%)。泰山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根、茎和花中分离到的菌株类群和数量明显多于叶。有的内生真菌表现出一定的宿主或组织专一性。结论泰山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间以及丹参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组成上均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可作为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种有效成分在根、茎、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 丹参根、茎、叶、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参酮、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02)诱导的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EBM-2完全培养基诱导分化培养EPCs.以0.001%H2O2诱导EPCs损伤,以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干预,以eNOS抑制剂L-NMMA定位泰山白花丹参对EPCs的作用靶位.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取各实验组上清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EPCs受到氧化损伤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上清MDA含量明显增加,加入白花丹参提取物可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而1 mmol·L-1 L-NMMA+0.6 g·L-1白花丹参制剂+H2O2处理组与H2O2组比较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对H2O2损伤后内皮祖细胞有显著保护作用,eNOS抑制剂L-NMMA能抵消这种保护作用,说明泰山白花丹参可能是通过eNOS途径对EPCs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作用(eNOS是白花丹参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6,(1)
目的:以不同生长期多序岩黄芪根、茎、叶、花、果实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期多序岩黄芪不同器官中无机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多序岩黄芪各器官中13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各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多序岩黄芪器官中的相应变化特征。结果:多序岩黄芪根、茎、叶、花、果实中均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各器官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特征变化与季节有关。多序岩黄芪药用部位根与非药用部位茎、叶、花、果实中Fe、Cu、Ca、Mn、Zn、Mg、Cr、Co、Na、Li、Ni、K含量随月份的改变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极大值与极小值,Cd元素未检出;6~10月份Cu、Ca含量叶根茎,而叶中Mn元素含量均高于多序岩黄芪其他器官。结论:研究结果为多序岩黄芪采收时间的选择及非药用部位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青海产唐古特雪莲不同部位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元素分布特征及差异,为唐古特雪莲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同一居群20余株唐古特雪莲,并分为根、茎、叶、花4个部位,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钙、镁、铁、钛、锶、锰、镍、硒、锌、铊、铜、砷、铬、锂、铅、钒、铍、锑、钼、钴、镉共21种元素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元素种类及含量的差异。结果唐古特雪莲各部位均未检出钼和钴,茎和花中未检出镉。唐古特雪莲含有丰富的钙和镁;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是铁,以根中居多,其次为叶;砷严重超标(超药典规定796%)。4个部位中含量差异最小的元素是锑(变异系数为0.09),含量差异最大的元素是镍(变异系数为1.51)。结论青海产唐古特雪莲不同部位的元素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可为该药用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海南黎药白花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海南黎药白花丹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丹中的白花丹醌的含量,并对白花丹的水分、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初步建立了海南黎药白花丹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分别测定了白花丹根、茎、叶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其中茎部分白花丹醌的含量约为叶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的10倍,根、茎、叶水分含量差别不大,叶中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比其他部位高,白花丹叶浸出物的测定结果为根、茎浸出物的2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稳定,可为制定黎药白花丹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测定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白花丹药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比较栽培大花胡麻草根、茎、叶、花、混合样中2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栽培大花胡麻草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混合样)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的含量,并分析2种活性成分在植株内的分布规律。结果:桃叶珊瑚苷在栽培大花胡麻草不同部位中均有分布,桃叶珊瑚苷的平均含量(mg/g)具体为根(0.930)>叶(0.390)>混合样(0.320)>茎(0.040)>花(0.004),根中含量约是花中含量的232.5倍;梓醇在栽培大花胡麻草的茎中未检出,在其他部位均有分布,梓醇的平均含量(mg/g)具体为叶(10.838)>花(1.851)>混合样(0.726)>根(0.156),叶中含量约是根中含量的69.5倍。结论:2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在栽培大花胡麻草植株内的含量分布不一致,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栽培大花胡麻草不同部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白花丹参参与乙烯和多胺合成的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acireductone dioxygenase,ARD)基因(命名为SmARD)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的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利用全长cDNA文库技术,从两年生白花丹参根中获得目的基因SmARD序列.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prosite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域.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白花丹参幼苗根、茎、叶和成花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得到688 bp的SmARD基因全长序列.具有一个591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9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23.27 kDa.使用预测的SmARD蛋白序列在NCBI中进行蛋白保守域分析,发现SmARD与ARD/ARD'家族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半定量RT-PCR表明,SmARD在白花丹参幼苗根、茎、叶和成花等组织中均有转录水平的表达,但是在根部表达最强.水分亏缺处理3 d,150 mmol·L-1 NaCl处理1 d,4℃低温处理1 d和100 μmol·L-1 ABA处理1 d均抑制SmARD的表达,100 μmol·L-1茉莉酸甲脂(MJ)和10 μmol·L-1乙烯利(ETH)处理1 d诱导SmARD的表达.结论:首次得到白花丹参的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ARD)基因序列,为其参与白花丹参响应逆境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信号调节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比较栽培大花胡麻草根、茎、叶、花、混合样中2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栽培大花胡麻草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混合样)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的含量,并分析2种活性成分在植株内的分布规律。结果:桃叶珊瑚苷在栽培大花胡麻草不同部位中均有分布,桃叶珊瑚苷的平均含量(mg/g)具体为根(0.930)叶(0.390)混合样(0.320)茎(0.040)花(0.004),根中含量约是花中含量的232.5倍;梓醇在栽培大花胡麻草的茎中未检出,在其他部位均有分布,梓醇的平均含量(mg/g)具体为叶(10.838)花(1.851)混合样(0.726)根(0.156),叶中含量约是根中含量的69.5倍。结论:2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在栽培大花胡麻草植株内的含量分布不一致,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栽培大花胡麻草不同部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济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济菊的不同部位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和薄层比较。结果表明,济菊花挥发油含量高于叶和茎,但禹城的菊花叶含量略高于花。济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的薄层斑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部位中粗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母根、子根、须根、茎、叶的粗多糖含量.结果: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顺序为子根>母根>须根>叶>茎,地下部分含量>地上部分,6月4日子根粗多糖含量最高,6月18日茎、叶、须根粗多糖含量较其他采收期高,6月18日与7月3日母根粗多糖含量接近.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粗多糖的动态变化,为乌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蔚新 《中成药》2005,27(4):459-461
目的:研究三花龙胆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獐芽菜苦苷积累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结果:獐芽菜苦苷在三花龙胆中积累规律,根>茎>叶>花,且随植物的花期而变化.在东北龙胆中积累规律,地下部分根、根茎和地上部分茎的含量相对高于叶和花,且茎在5月份后含量逐渐减少,而根的含量变化不大.叶的变化比较平稳,含量很低.而花中由于獐芽菜苦苷含量太低,几乎检测不到.结论:可能存在着花期时有效成分向上输送,而花期后有效成分向下输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娜  赵亮  宋宁  杨范莉 《中成药》2021,(2):532-535
目的对新鲜和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新鲜和干燥川芎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由苯酞类和萜烯类组成;新鲜和干燥川芎挥发油总体相差不大,干燥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稍有增加;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中相同成分共16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干燥根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花,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茎、叶、花。结论干燥过程或可有益于川芎药效的发挥;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根相比,同一类成分相对含量在茎、叶、花挥发油中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