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 微血管病变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重点关注对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典定义是指微血管病变,近些年强调所有血管病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但微血管病变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被关注的重点。微血管病变指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各类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来说这些慢性病变有一定的特异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致残率高,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自不必言,而其治疗难度又很大,发展到一定程度病情不可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遏制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对并发症更略知无几。不能认识其危害,因而不能科学的遵守治疗和护理方案,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危机人们的生命。因此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教育尤为重要。1并发症及危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涉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水肿、蛋白尿、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足部皮肤病变(下肢疼痛、皮肤溃疡、足部坏疽)等。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住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的死因中,慢性并发症占75.6%。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的好坏,血脂和血压等有直接关系。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定期对眼睛、肾脏、神经、心血管等进行评估。监测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则能阻止或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棉智  郭锋  崔邦胜 《新中医》2014,46(2):209-212
<正>糖尿病足溃疡是一种由糖尿病慢性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及创伤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引起的糖尿病慢性难治性并发症,它可以导致截肢/趾、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并增加经济负担[1]。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9千万,居全球第一,所以糖尿病足的防治在我国显得尤其重要。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治疗糖尿病特别是中西医外治法在治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芝 《河北中医》2010,32(3):368-369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贯彻治疗的始终,活血化瘀药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全过程。笔者多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群。慢性高血糖可致各器官尤其眼、肾、神经及心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临床上糖尿病以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为常见症状。日久可累及大、小血管及神经系统,形成多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应用西医治疗后,高血糖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血管钙化在糖尿病动脉病变中广泛存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脂代谢紊乱等病理生理环境是促进血管钙化的重要因素。血管钙化可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从而促发和(或)加重糖尿病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加大治疗难度,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之一。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其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BCL—XL、Pax-3及一些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等可能对组织细胞的凋亡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张发荣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60余年,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有独特见解。血糖波动是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张发荣教授认为:"阴火"理论是治疗糖尿病血糖波动的主要依据,脾胃气(阳)虚、阴火鸱张是糖尿病血糖波动的重要病机,甘温除热是减少血糖波动的基本法则。从"阴火"理论治疗糖尿病血糖波动,是中医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辨治广西玉林地区中医院(537000)李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大血管、微血管、神经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中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炎、肠道功能紊乱等,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一定的疗效,以下谈谈治疗体会。一、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 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胰岛素及多种新型降糖药物的广泛应用, 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出现大为减少,而多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成为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DPN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且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与手段,而采用针刺治疗DPN则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当今糖尿病患者正日趋增多,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之后,成为我国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重要非传染性慢性病治疗的四大对象之一,并成为主要威胁健康的疾病进入21世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是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激光光凝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我院眼科从2005年起应用倍频532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梁晓春 《北京中医》2007,26(11):699-700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威胁其生命。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20万人死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每10名35~64岁的成年人中至少有1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居民早逝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必须从“既病防变”上下功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尽可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本期继续组织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方面的专家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专题笔谈,期冀共同提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勇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302-23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主要是由于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等多种诱发因素所致的足部疾患,它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足学组1992年回顾性调查,我国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2.4%,截肢率为7.3%。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足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临床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为主要表现。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化血红蛋白等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及动脉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采取的对症治疗方式是降血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血糖指标,但患者要终生服药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产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病足等并发症[2]。糖尿病目前虽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Arteriosclerotic disease of the lower extremity,LEAD)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1].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的一个小分支,其危险因素有...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内固定术是针对因腰椎退变导致脊椎生理管腔狭窄和腰椎生物力学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卡压综合症采取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然而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亦不容忽视,慢性下腰痛为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慢性下腰痛是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1]。笔者采用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慢性下腰痛1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16例,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康复医  相似文献   

18.
脾气虚证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和临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脾气虚证的病因及其与糖尿病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阐明脾气亏虚是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积极干预 ,纠正糖尿病时的脾气虚证 ,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慢性肾脏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可通过多种途径损害肾脏,包括肾脏血管、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均可受累。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疗过程,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而其机制与小檗碱降血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降血脂、抗炎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多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90%以上,可出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危急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增加社会负担~[1]。目前T2DM的治疗以西药为主,但其治疗效果局限,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对T2DM并发症的作用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式成为T2DM治疗的新命题~[2]。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