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发性帕金森病(EOP)和迟发性帕金森病(LOP)患者中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EOP17例,LOP27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后提取DNA,PCR扩增parkin基因Exon3、4、5、7,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外显子缺失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点突变.结果17例EOP中存在Exon3和Exon5联合缺失1例,27例LOP中存在Exon5缺失1例.单链构象多态性未发现单链泳动异常.4例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突变1例(25%),40例散发患者中存在parkin突变1例(2.5%).结论无论是EOP还是LOP患者中均可检测到parkin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及TDI-FP技术,检测散发性与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的差异性,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建立一种新的突变检测方法.方法: 以36例家族性及114例散发性PD患者为实验对象,150名正常健康人为阴性对照,通过PCR扩增含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的DNA片段,电泳分析初次筛选片段缺失者.基因测序技术对无缺失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筛选出突变型及野生型.最后应用TDI-FP技术检测R110或TAMRA标记ddNTP的FP值,鉴定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的基因点突变型.结果: 在36例家族性PD患者中共发现10例4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27%,点突变有4例,占11%;114例散发性PD患者中仅有2例4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1%,而点突变则有48例,占42%.150例阴性对照组中无缺失突变,点突变10例,占6%.结论: Parkin基因突变可能是P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散发性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具有不同的突变类型,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中国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parkin基因外显子2-10的缺失分布,并探讨parkin基因在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对63例PD患者进行了观察。根据起病年龄将63例患者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2-10号外显子,然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外显子缺失分布。在63例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2、4缺失各1例,外显子3缺失2例,这些缺失均出现于早发性PD组。结果表明: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是我国早发性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中国不同亚型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 parkin基因外显子 2~ 10的缺失分布 ,并探讨 parkin基因在 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对 6 3例 PD患者进行了观察。根据起病年龄将 6 3例患者分为早发性 PD组和晚发性 PD组。以提取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 ,扩增 parkin基因 2~ 10号外显子 ,然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观察外显子缺失分布。在 6 3例 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 2、 4缺失各 1例 ,外显子 3缺失 2例 ,这些缺失均出现于早发性 PD组。结果表明 :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是我国早发性 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探讨Parkin基因缺失突变在家族性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特点、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家族性PD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4,6,7,10缺失情况,观察外显子的缺失分布及缺失率,并结合PD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家族性PD患者36例有10例外显子缺失突变,其中外显子4缺失8例,6和7缺失各1例,缺失突变率为27.8%,外显子10未发现异常,对照组中无缺失突变;有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的手术疗效较好.结论: Parkin基因外显子4,6,7缺失突变是我国家族性PD的致病原因之一,PD患者的手术效果与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基因第18、第1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为掌握该痛的突变特点并进行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中国人WD基因第18、14外显子突变,并对异常带型进行直接DNA测序。结果 45例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18外显子PCR—SSCP出现两种泳动带型,异常带型测序证实无突变存在。14号外显子PCR—SSCP出现的带型均一致,结论 14外显子和18外显子可能不是中国人WD基因突变的热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帕金森病(PD)病人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SP24)基因的外显子(exon)39~68进行突变筛查,以进一步了解USP24基因是否为PD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中国湖南省92例散发PD病人USP24基因的exon39~68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exon39~68中未见任何碱基变异,在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检测出11种变异,其中3种为已知多态(rs6588545、rs12031876和rs10493176),位于exon59的c.7078+22a>g变异仅在1例以强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早发男性PD病人中存在,在95例正常人中不存在此变异。结论在湖南地区的中国人群中,USP24基因位于exon39~68的基因突变可能在PD的发病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16大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SSCP技术检测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在34例子宫颈癌、40例子宫内膜癌和45例上皮性卵巢和4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突变的情况。结果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及相应正常组织中均未发现p16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结论 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在突变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未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PKU患儿为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与基因测序,分析其与经典型、中间型及轻型PKU之间的关系.结果:87例患儿检出6种PAH基因外显子7位点突变,分别为R243Q、IVS7+2T-A、R241C、G247R、L255S、G247V,其基因频率分别为18.97%、4.02%、1.72%、1.15%、1.15%、0.57%;经典型PKU患儿检出6种突变,中间型PKU检出R243Q、IVS7+2T-A、R241C等3种突变,而轻型PKU仅检出R243Q突变;应用外显子7位点突变情况预测患儿PKU表型显示,经典型、中间型及轻型PKU预测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18、0.781、0.935.结论:PKU患儿PAH外显子7突变主要以R243Q、IVS7+2T-A为主,其基因型与PKU表型存在相关性,有助于患儿PKU表型预测.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远端正常组织样本200份,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筛选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筛选到突变的患者检测其肿瘤及正常组织中CTNNB1基因编码蛋白(β catenin)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3例 (3%),分别引起第32、36位密码子编码氨基酸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例突变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 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存在于HCC患者中,可能与HCC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荧光半定量PCR在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o JF Tang BS Li J Zhang YH Zhang XW Chen T Xia K Yan XX Cao L Cai F Pan Q Shen L Ji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47-1449
目的探讨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OP)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PCR方法对61个散发EOP患者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现含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一个外显子4未见PCR产物,考虑为外显子4纯合缺失突变,其他3个发现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的正常化比值(NR)分别为0.47、0.52和0.49,分别考虑为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的杂合缺失突变。本组患者中未见parkin基因外显子重复突变。结论我国散发EOP患者存在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突变。方法 以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结果 在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未发现胰岛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突变。结论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突变可能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原发性胃腺癌P53基因变异发性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PCR-SSCP)对20例原发性胃腺癌的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共发现突变5例(25%),其中第7外显子突变4例,第8外显子突变1例,在20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分型中,高分化和中分化各3例,均未见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低分化13例,发现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3例,第8外显子突变1例;低分一未分化1例,亦发现第7外显子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胃腺癌发生有关;对原发性胃腺癌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42例散发性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PARK2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以及DNA直接测序方法,对42例EOPD患者进行PARK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在42例EOPD患者中共发现5例PARK2基因突变,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外显子纯合双重重复突变、复合杂合点突变各1例,另外2例存在相同的杂合小片段缺失突变。c.850G>C和c.968 973delGTGTCC为已经报道的突变,c.925G>T为未报道新突变。PARK2基因突变EOPD患者发病年龄比无PARK2基因突变者小。但是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3.0版第Ⅲ部分关期评分和Hoehr-Yahr关期评分上无差异。结论 散发性EOPD PARK2基因突变率为11.9%;点突变是散发性EOPD的主要突变类型;PARK2基因突变组和无突变组的EOPD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和病情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异,但PARK2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小,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6.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1—6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 所检测的1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存在基因突变,为插入突变与点突变的混合型突变,且经同源性分析为一新突变位点。结论 少数瘢痕疙瘩病例Fas凋亡基因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可能与其编码跨膜区的基因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广西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9例临床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和34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帕金森病(LOPD)的患者的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果:未检测到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未发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PD发病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p53基因突变与恶性巢上皮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PCR-SSCP法对40例恶性卵巢上皮肿瘤及3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对照)的p53基因第5 ̄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恶性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5 ̄8外显子点突变率为30%,而3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中未发现p53基因突变。结论:在卵巢良性肿瘤向恶性转化过程中,p53基因突变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EMSY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探讨EMSY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1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常规酚-氯法抽提组织DNA,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方法,扩增其EMSY基因的20个外显子,然后根据构象改变来分析此基因突变情况。结果7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以及1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6例样本存在第9外显子SSCP条带的异常改变,测序结果为第9外显子区GCA(丙氨酸)中的A杂合性缺失,突变率为8.3%(6/72)。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广西散发性乳腺癌中存在着EMSY基因第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并且在乳腺癌患者中突变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