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剂量为3~10mg/d,疗程24周,血压从治疗前24.3/14.4kPa降至18.6/10.5kPa;治疗后的血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葡萄糖比值和左心室重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提示:苯那普利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  方法:对38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有无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IGF-1的浓度,根据有无合并LVH,将38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n= 20),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组(n= 18)。另选24 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 组之间血清IGF-1 水平。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247.9±46.4 vs.208.4±61.7,P< 0.05),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血清IGF-1中度相关(r= 0.41,P< 0.05)。  结论:IGF-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H心肌肥厚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6例EH患者(EH组)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治疗3个月及18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EH患者的血清IGF-1为(13.28±3.59)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9.50±l.65)nmol/L(P<0.001)。Ⅱ期EH患者的平均血清IGF-1水平(14.73±3.21)nmol/L明显高于Ⅰ期患者(11.58±3.48)nmol/L(P<0.005);伴左室肥厚(LVH)者IGF-1为(15.83±3.36)nmol/L,高于无LVH者[(1.69±2.29)n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P<0.00I。EH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正相关(r=0.811,P<o.001)。福辛普利治疗3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降到(10.93±2.44)nmol/L(P<0.00I),与对照组比较P<0.05;LVH者仍高于无LVH者[(12.67±1.79)比(10.62±1.98)nmol/L,P<0.OI〕。结论:EH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尤其是伴LVH的患者,经福辛普利治疗后其水平下降,说明IGF-1可能参与EH心肌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 10 1例随机分成A组 (苯那普利 10mg/d ,36例 )、B组 (缬沙坦 80mg/d ,34例 )和C组 (苯那普利 10mg/d加缬沙坦 80mg/d ,31例 )。治疗 4周时若血压≥ 16 0 /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则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 2 0mg/d和 16 0mg/d。总疗程共 2 6周 ,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 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 MI(P <0 .0 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②分别比较 3组治疗前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治疗后 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缬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 ,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7.
段明勤 《山东医药》2002,42(16):26-27
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的增加有关。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此 ,我们应用 2 4h动态血压 (2 4hABPM )和超声心动图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钙拮抗剂非洛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轻、中度 EH患者随机使用非洛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 1年 ,使血压降至目标血压 (<1 4 0 /90 m m Hg,1 mm Hg=0 .1 33k Pa) ,用超声和核素门控血池对比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服药 1年达到目标血压的 80例患者均可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有关指标 :E波速率、E峰减速度和左室峰充盈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而 A峰有关指标明显减低。结论 :长期服用非洛地平或苯那普利均可使 EH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苯那普利改善绝经前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有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逆转左室肥厚,而对脂质代谢无不良影响〔13〕。我们以前的工作〔4〕和国外研究〔5,6〕均证明绝经前高血压患者也存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进展的关系及苯那普利对其生成的影响.方法:以20例健康人做对照(正常对照组),另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为1级原发性高血压组18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2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苯那普利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血清中HGF、AngⅡ和ET浓度.结果:1、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清HGF、ET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8、0.460、0.623);血清HGF与ET、AngⅡ亦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512、0.563).治疗后血压下降,同时血清HGF、ET和Ang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HGF、AngⅡ及ET水平与高血压有关.苯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降低HGF及AngⅡ、ET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评价IGF-1对EH及其并发症左室肥厚(LVH)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EH患者(EH组)和2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EH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并发LVH患者乎均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结论:EH患者尤其是伴发LVH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提示IGF-1可能参与EH及其并发症LVH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心脏超声各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血压水平各组中,随着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IGF-1、LVMI、UAER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血清IGF-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1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H组(P<0.01,P<0.01);血清IGF-1与LVMI、UAER均存在正相关性(r=0.41,P<0.05;r=0.53,P<0.05)。结论(1)循环血IGF-1水平与LVMI、UAER均密切相关,表明IGF-1参与了EH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很可能在EH心脏、肾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EH病患者心脏、肾脏受损程度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并比较氨氯地平(AM) 和西拉普利( CI) 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 的逆转作用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50 例合并LVH 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M 和CI 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进行血压测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AM 和CI 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 P 均< 0-01) ;左室质量指数(LVMI) 均显著下降[ 由(164-7 ±38-2)g·m - 2和(163-3 ±39-2)g·m -2 分别降至(131-0 ±25-4)g·m -2 和(130-7 ±26-7)g·m -2,P 均< 0-01)] ;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P 均< 0-01) ,2 组间降压幅度、LVMI、E/ A 变化无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AM 和CI 每日1 次给药均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LVH 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左室质量比值 (%PLM )将左室重构分为左室质量适宜 (aLVM )、左室质量过高 (iLVM )和左室质量不足 ,观察并比较aLVM和iLV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 :对 187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aLVM、iLVM和左室质量不足的分布分别占 4 8.1%、4 8.7%和 3.2 %。与aLVM相比 ,iLVM的主动脉根部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质量和相对室壁厚度更高 (P <0 .0 5 ) ;心排血量、心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 /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更低 (P <0 .0 5 ) ;总外周血管阻力更高 (P <0 .0 5 )。结论 :与aLVM相比 ,iLV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提示它是左室重构发展的进一步阶段。  相似文献   

15.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 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影响。方法在6个月的随机单试验中,利用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氨氯地平(5mg/d)对60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向心性重构患者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以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结果氨氯地平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P<0.01),在降低血压的,氨氯地平降低左心室室壁厚度(P<0.01)、左心室重量(P<0.05)和左心室重量指数(P<0.01)。结论氨氯地平应用半年后,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可使向性左室重构及左心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络丁新络活喜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 )的影响。方法 将 85例EH并LVH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络丁新 (剂量 10mg ,qd或Bid) ,络活喜 (剂量 5mg ,qd或Bid) ,疗程 1年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12个月测血压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 ,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 (PWT)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两种药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P <0 0 1) ,明显改善LVDd ,IVST ,PWT(P <0 0 1) ,LVMI(P <0 0 0 1)。结论 络丁新络活喜能有效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I)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收集了5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静脉血检测基本数值并用放免法测IGF-I值,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压分级IGF-I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GF-I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7,P<0.01),与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尿酸和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血压分级后IGF-I水平间无明显差别(P>0.05),IGF-I值在血压分级后与糖尿病并发症的构成无关联性(χ2=4.605,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分级后IGF-I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明显关联性,而与高血压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病 ( EH)患者左室肥厚与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 68例 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 L VMI)和室壁相对厚度( RWT) ,并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人类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 DNA) ,应用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多态区两侧序列作为引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 ACE基因型。结果 :经纠正其他因素影响后 ,DD型患者 L VMI和室壁相对厚度均高于 II型患者 ( P <0 .0 5 ) ,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收缩期血压、性别、ACE基因型均与 LVMI独立相关 (总 R2 =0 .36) ,而收缩期血压、体重指数、ACE基因型均与 RWT独立相关 (总 R2 =0 .49)。结论 :ACE基因型分别可解释 LVMI和 RWT总变异的 3.8%和 2 .0 % ,ACE基因 DD型可能是中国汉族 EH患者左室肥厚与重构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重视此类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