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顺行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9cm×7cm。结果移植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结论应用顺行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有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此皮瓣解剖位置表浅,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和神经.术后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4例合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足踝部损伤。结果 13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1/4坏死。随访1~5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足踝部功能及外观较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便,不牺牲肢体主干血管,不需吻合血管,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 cm×4 cm~10 cm×8 cm。结果 32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肤质地优良,色泽正常,局部稍饱满,修复缺损满意。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11例,修复足跟处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背处软组织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踝关节皮肤缺损各2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18 cm×9 cm。结果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中9例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层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足踝等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同侧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并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术后效果。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出现淤青、水泡,经换药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使用中厚皮植皮愈合;随访1~6个月,患肢能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切取简单,存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方法 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 ,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及供、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4例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 1例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 1例 ,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消灭创面并促使其早期愈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15例蚓车祸外伤而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及1例外院足跟部黑色素瘤皮肤溃烂植皮失败者进行创面清创,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例皮瓣边缘浅表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其余病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躁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来源。  相似文献   

8.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手和足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方法 以前臂伸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及供、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腓动脉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的解剖基础上,根据足踝部皮肤缺损大小,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切取皮瓣而积9 cm×8.5 cm~ 28 cm×13 cm,穿支血管蒂长1.7~3.3 cm.结果 本组中11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应用. 方法 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以外踝上1~3 cm处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小为3 cm×4 cm,最大10 cm×13 cm.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 结果 1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和行走负重功能良好. 结论 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使皮瓣旋转点下移,解剖简单,效果满意,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持续2个月后消退,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修复后的足踝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靠的、疗效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对23例足踝部软组织(跟腱)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下段穿支供血携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复合)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3cm×5cm~10cm×18cm。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后经过二期扩创游离植皮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随访2~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色素沉着、溃疡,皮瓣感觉恢复约S2,跟腱重建患者踝关节达功能位,恢复了劳动能力。结论以腓动脉远端穿支血管供血为蒂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变异率低,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骨外露,骨髓炎,跟腱缺损,复合组织瓣(携带跟腱及肌肉)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16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7 cm×7 cm^20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8 cm×8 cm^21 cm×14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血运良好,无破溃。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不破坏小腿主干血管,同时切取皮瓣面积更大,供血可靠,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改进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利用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在外踝与源自胫前动脉的外踝前动脉及踝周血管网的逆向吻合,将转轴点下移,设计切取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结果 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最大12 cm x 13 cm,最小5 cm×4 cm,逆行穿支血管蒂长5~10 cm.皮瓣完全成活21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Chai Y  Zeng B  Cai P  Kang Q  Chen Y  Wang C 《Microsurgery》2008,28(1):4-9
The distally based neurocutaneous flaps have been popular for lower leg and foot re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pre-existing anatomic studie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we designed a reversed superficial peroneal 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with the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distal peroneal perforator as the pedicle. The flap is supplied through both axial perforator and longitudinal chain-linked vascular plexuses. This modified 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measuring around 5 cm x 4 cm to 12 cm x 13 cm in size, was transferred for coverage of foot soft-tissue defects in 21 cases with a low complication rate.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neurocutaneous flap, the rotation point of this flap is more distal and the pedicle is thinner. It could provide good texture and contour matching to the recipient area. In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provides a reliable tool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s of the ankle and foo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由腓动脉发出单一皮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及涉及足前部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穿支动脉、小隐静脉分别与受区邻近的主干动脉分支及头静脉或大隐静脉吻合建立血液循环;亦可单纯吻合穿支动、静脉供血.皮瓣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临床应用12例.皮瓣切取面积12 cm× 7 cm~18 cm×11 cm,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2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优良,两点辨别觉7~12 mm,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本术式综合了游离皮瓣、穿支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惨复位置随意,血供可靠,是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distally based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has been proved an excellent option for coverage of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lower third of the leg, ankle, and foot.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ed on a series of foot and ankle reconstructions with a distally base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supplied by the terminal perforating branch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vascular pedicle of the flap includes the terminal perforator branch of the peroneal artery and concomitant veins. The pivot point is approximately 5 cm above the tip of lateral malleolus. Fifteen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foot and/or ankle underwent the procedures of reconstruction. The flaps were designed with the size measuring 8 x 9 cm to 13 x 31 cm. Thirteen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and 2 with partial or margin necrosis. Our experi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sural flap with a thin perforator pedicle can be easily rotated, used for coverage of a large tissue defect including the forefoot area, and provide a good texture match and contour for the recipient are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设计切取以外踝上穿支或其降支为蒂,经其升支、胫前动脉皮穿支及腓浅动脉跨区供血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 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于临床应用17例,最远修复至第2、3趾基底部及第5跖骨头负重区,最大切取面积20 cm×8 cm;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足踝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神经血管丛粗大而丰富,蒂部供血确切,旋转修复距离可达足趾,适用于涉及足前部的足背中、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