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报道应用以第1跖背动脉或足底深支与第1跖背动脉共同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Mu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足背动脉行程为轴线,于近侧设计皮瓣,第1跖背动脉或足底深支与第1跖背动脉共同为蒂,修复Mu趾皮肤缺损共22例。结果 术后2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功能及外观都比较满意。结论 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Mu趾皮肤缺损,安全、可靠、容易切取,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逆行第1跖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1、2趾底创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逆行第1跖底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第1趾趾腹(腓侧)及第2趾胫侧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12例,皮瓣面积为2 cm×3 cm~4cm×6 cm,其中急诊修复外伤性创面5例,修复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供区5例,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供区创面2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 ~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且无明显并发症,耐磨性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逆行第1跖底动脉岛状皮瓣皮瓣血运可靠,皮肤质地良好,手术切取安全,是修复第1趾趾腹(腓侧)及第2趾胫侧创面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报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的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创面,通过吻合皮下静脉静脉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对6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修复,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8cm×6cm,术后随访1~4年,足部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指固有动脉顺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顺行组,20例)、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逆行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指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优良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8个月。两组皮瓣均成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手指感觉功能优良率顺行组均优于逆行组(P 0. 01)。末次随访时手指运动功能优良率顺行组优于逆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顺行组患指术后未出现供血不足、回流异常等并发症,外观更美观;逆行组出现6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顺行组低于逆行组(P 0. 05)。结论 指固有动脉逆行、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均能较好恢复运动功能,但顺行岛状皮瓣手术难度小,耗时少,出血量少,术后皮瓣供血及回流好,住院时间短,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佳,患指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6.
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底部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 1月,根据软组织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6~58岁,左侧4例,右侧5例.切取皮瓣范围15 cm×12cm ~26cm×18 cm. 结果 术后随访8~16个月,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对症治疗后痊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愈合良好. 结论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足底部较大和较远的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长蒂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同时将隐神经与腓深神经或足背外侧皮神经吻合进行感觉功能重建。结果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经1~2年随访,皮瓣的外形良好,无溃疡,两点间的辨别觉为1,0cm,具有良好的外观、较好的感觉及耐磨功能。结论将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蒂部较原延长4~5cm,可用于修复足底任何部位的皮肤缺损,能同期进行感觉功能重建,血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部的一种常见损伤,对手背损伤的修复,从外观、质地、感觉等要求均较高.2004年-2005年,我们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5):356-356
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足背逆行筋膜瓣移植修复罡毋趾软组织缺损;重建感觉的手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腓侧游离皮瓣的供区,为减少显微外科供区损伤提供新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4年6月,对12例拇指及其他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根据第1跖背动脉和跖底动脉在跖趾关节处存在恒定的交通支的解剖学基础,切取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供区创面,足背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2例趾腓侧游离皮瓣和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0个月,皮瓣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趾腓侧游离皮瓣平均两点辨别觉为6mm,逆行第1跖背动脉皮瓣为10mm。结论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或其他手指软组织损伤的同时,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完善修复趾供区创面,达到了"双赢"的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Soft-tissue defects of the great toe that include exposed tendon and bone present a reconstructive challenge for plastic surge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reverse first dorsal metatarsal artery flap (FDMA)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dorsal great toe soft-tissue defects. METHODS: Six male patients with dorsal great toe defects (mean 2.2 x 4.7 cm)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reverse FDMA flap. Preoperative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existence and patency of the distal communicating artery between the FDMA and plantar metatarsal artery. The flap was raised by dividing the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proximal communicating arteries and rotated 180 degrees to cover the defect. 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Mean follow-up time was 3.3 months. Painless full range of motion was recovered and the contour of the flap was satisfactory. All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ir normal walking and running activities and none necessitated special footwear. No donor-site morbidity was encountered. CONCLUSION: Reverse FDMA flap presents 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dorsal great toe when local flap coverage is required. Because of anatomic variations, preoperative angiography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re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ies affecting patency of their vasculat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指再造手术中砪甲瓣供区的修复方法。 方法 从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修复砪甲瓣供区511例,分别应用足背皮瓣32例、第1跖背皮瓣24例、第2跖背皮瓣21例、踝前皮瓣14例、跗内侧皮瓣17例、跗外侧皮瓣79例、跖底皮瓣106例、第2趾皮瓣79例、小腿中下段皮瓣15例以及游离皮瓣124例。 结果 皮瓣成活良好,术后经过6个月~11年随访,见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砪趾活动及负重行走、跑跳等皆不受影响。 结论 砪甲瓣供区的修复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以跖底皮瓣及游离腹股沟皮瓣为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缺损12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良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平均达10-14mm。结论应用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锻趾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对[足母]甲瓣供区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并对皮瓣选择做出分析。方法应用5种近位足部带蒂皮瓣和2种远位游离皮瓣对57例[足母]甲瓣供区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近位带蒂皮瓣33例:带蒂足跗外侧动脉皮瓣2例,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15例,带第1跖背动脉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顺行足第2趾胫侧皮瓣11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2例,足部皮瓣供区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远位游离皮瓣24例:游离腹股沟皮瓣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57例皮瓣中53例成活良好;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游离腹股沟皮瓣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术后未缓解,Ⅱ期行游离植皮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术后随访2~12个月,行走姿态良好。结论合适的显微皮瓣技术可以良好的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保全肢体的完整性,减少医源性损伤,患者更容易接受[足母]甲瓣移植的手术方式。皮瓣选择不应只关注[足母]趾供区的修复,更应合理运用显微皮瓣技术,重视供、受区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研究中发现,足底内侧动脉至少有2处与足底动脉弓相联,一是足底内侧动脉主干的远端,通过第一跖底动脉与足深动脉吻合;二是其较大分支——外斜支通过与第2,3趾总动脉的吻合。基于上述发现,设计出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3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为前足底负重区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足母)趾胫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对6例应用(足母)趾胫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在第1跖骨胫背侧设计皮瓣,自甲根部胫侧缘至第1跖骨胫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轴点位于趾间关节近侧0.5cm以近的轴心线上,切取的皮瓣内含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足母)趾背胫侧支及第1跖背动脉在趾跖关节分出的(足母)趾背胫侧支,转移后与创面腓侧(足母)趾趾底固有神经接合.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感觉恢复好,皮瓣无臃肿,外观好,趾跖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该皮瓣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单,质地良好,外观佳,血供可靠等优点,重建趾腹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趾端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解剖研究中发现,足底内侧动脉至少有2处与足底动脉弓相联,一是足底侧动脉主干远端,通过第一跖底动脉与足深动脉吻合;二是其较大分支-外斜支通过与第2,3趾总动脉的吻合,基于上述发现,设计出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3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为前足底负重区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29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5.0 cm×8.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2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及色泽良好,不臃肿,耐磨性好,恢复正常行走功能。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愈合较满意。结论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柔软、耐磨性好,是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踇甲瓣切取术后创面的覆盖办法.方法 对34例病例其中踇甲瓣再造拇指8例;踇趾腓侧半趾甲瓣移植22例(再造拇指8例、示指10例、中指2例);踇趾背侧甲瓣移植4例,对供区创面采用了带蒂皮瓣(第一跖背皮瓣、第二足趾趾动脉岛状瓣、第二足趾趾背邻趾皮瓣、跗外侧皮瓣):游离皮瓣(跖底内侧皮瓣、腓动脉皮瓣、跗外侧皮瓣)等覆盖. 结果 术后2个月内随访12例,步态正常;4个月随访6例(4例为第一跖背皮瓣、1例腓动脉皮瓣、1例跖底内侧皮瓣).2例皮瓣有保护性的感觉,颜色略黑;跖底内侧皮瓣和第二趾动脉皮瓣,感觉正常.对供区创面用皮瓣修复其外形丰满有弹性,踇趾腓侧半趾甲瓣用皮瓣修复的踇趾外形酷似原踇趾.趾甲皮瓣移植修复外形佳,形成瘢痕少;步态正常;供趾无不适感. 结论 踇趾切取甲瓣、踇趾腓侧半侧甲瓣、踇趾背侧甲瓣后遗留创面采用皮瓣修复既可避免疼痛、破溃等并发症.又使供足有满意的外形,因此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