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年龄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数据,比较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前期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老龄、肥胖、餐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都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和HDL-C升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其中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高且更易发生糖尿病和血脂紊乱。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干预,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2008年4月至11月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3个社区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在5123名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正常血压者1486名,平均年龄(52±10)岁;高血压前期者1636名,平均年龄(55±10)岁。比较两组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总体患病率为31.93%,标化患病率为32.70%,其中男性为35.56%,女性为29.69%。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在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单纯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42%/2.22%、18.46%/14.47%、2.69%/1.55%和15.71%/8.4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64、8.978、4.833、38.613,均P〈0.05)。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在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5.38%/3.30%、17.1l%/9.62%、2.69%/1.68%和11.74%/6.93%,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41、37.313、4.219、21.00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腰臀比、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DL-C均与高血压前期相关(OR=1.03、0.60、1.10、6.92、1.04、1.19、1.10、0.68,均P〈0.05),其中女性和HDL-C升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因素。结论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高,中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更易合并糖尿病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海市程桥社区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程桥社区35岁以上居民所有已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596例,其中男1 390例,女1 206例,年龄35~89岁,平均52.5±12.6岁,进行病史调查,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 596例高血压受试者中空腹血糖<5.6 mmol/L为1 561例,空腹血糖介于5.6~6.9 mmol/L为817例,空腹血糖>6.9 mmol/L为218例.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总异常率达39.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的忠病率为31.5%.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受损组的性别构成比、收缩压、体质指数、腰臀比、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β=0.068,P<0.001)、糖尿病家族史(β=0.468,P<0.05)、总胆固醇(β=0.248,P<0.00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06,P<0.001)与空腹血糖受损有相关性.结论 上海市程桥社区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且可能与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及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成年人DM和DM前期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多级多层整体抽样方法,于2007年调查成都玉林、龙泉两个地区共计2248人。DM诊断采用1999年WHO标准。结果DM和DM前期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1.1%、14.2%;标化后分别为8.2%、12.2%;男性DM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两性问DM前期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M及DM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腰围、静息心率、BP和TG。DM前期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高血压史、静息心率、BMI、TC、血尿酸。HDL-C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成都地区的DM及DM前期患病率均较高,且有进一步增加趋势,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糖代谢异常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6.
糖尿病前期筛查的分歧与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鑫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2)
目前将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该阶段的个体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强烈主张单独应用空腹血糖(FBG)定义糖代谢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极力推荐对无症状高血糖人群应用标准化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联合空腹和负荷后2 h血糖来定义一个个体是否存在任何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是测定FBG或2 h血糖的可行性.由于OGTT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 h,因此不太适合群体研究.但是单独测定FBG以定义糖代谢状况往往存在假阴性风险,而且糖负荷后2 h血糖是诊断IGT的唯一方法.基于两方面的考虑,推荐在群体中进行糖尿病前期和未诊断糖尿病筛选时,首先应用费效比合理的筛查工具确定出高危人群,然后再进行OGTT以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FG人群高血压(HP)伴随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对3828名40岁以上汉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筛查出的IFG者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在该人群中,HP的患病率为32.03%,男性(35.42%)高于女性(29.84%)(P<0.05);高血压前期(PHP)患病率为47.55%,男性(52.50%)高于女性(44.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G人群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HP家族史、WC、TC升高和HDL-C降低. 结论 IFG阶段HP和PHP总患病率为79.58%,其危险因素主要是向心性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 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 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 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损害(IGT)和血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且〈6.9mmol/L;糖耐量损害是指空腹口服75克脱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血糖调节受损是指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有糖耐量损害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损害和血糖调节受损均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此被称为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调查潍坊地区20岁以上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潍坊居住3年,且20岁-8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1997年ADA建议的诊断标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标化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9.1%,总糖尿病患病率为8.7%.乡村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城镇居民.45岁以下人群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病史、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是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潍坊地区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但随着地区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加,预计潍坊地区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升高,应对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及早的进行干预,这对减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人群空腹血糖(FBG)和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以温州市15个居委会≥50岁人群为对象,作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测定FBG、血脂、血压、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BMI)等,按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尿病(DM)的标准,将1187例分为正常组、IFG组、DM组,统计分析FBG与各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温州市≥50岁人群IFG患病率为19.8%,DM患病率为13.8%,FBG升高总计检出率高达33.6%,腰围、臀围、年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与血糖直线相关(P<0.01)。逐步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及TC是影响FBG水平的主要因素。IFG组腰围、年龄、TG水平均高于正常组,DM组TG、TC、HDL-C水平高于正常组,年龄、TG、TC、HDL-C水平IFG DM组高于正常组,DM组TG水平高于IFG组(P<0.05)。结论在FBG超出正常范围的初期,已出现中心性肥胖、血脂代谢紊乱和可能的血压升高的趋势。对≥50岁的老年前期及老年人,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高危人群定期普查FBG并加以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 相似文献
15.
老年腹型肥胖者血清脂联素和糖脂代谢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腹型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血糖、血脂代谢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09例年龄≥60岁的腹型肥胖者,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67例)和非高血压组(42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脂联素、瘦素等。结果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0.93±0.21)nmol/L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1.10±0.33)nmol/L,P<0.05];而TG,游离脂肪酸(FFA),血糖(FBG),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HDL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瘦素未见显著差异。高血压组患者脂联素与腰围、TG、FBG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4,-0.204,-0.261,P<0.05),与HDL呈正相关(r=0.227,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非高血压组,腰围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血压组,血压对脂联素有较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脂联素水平对伴有腹型肥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脂联素水平下降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伴有糖脂代谢异常的特征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及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网膜素-1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306例患者根据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74例,单纯高血压前期组(PH组)86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81例,高血压前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PH+IFG组)65例。双抗夹心 ABC-ELISA法测定网膜素-1,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结果 PH组、IFG组及PH IFG组网膜素-1水平较NC组均下降(均P﹤0.05),而PH IFG组网膜素-1水平较PH组和IFG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和血糖之间无交互作用。baPWV在PH组和IFG组明显高于NC组(均P﹤0.05),在PH IFG组又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血压和血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网膜素-1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网膜素-1与BMI、收缩压、脉压、FPG、TC、TG、baPWV呈负相关(r = -0.590,-0.218,-0.174,-0.317,-0.260,-0.280,-0.364,均P<0.05),而与HDL-C呈正相关(r=0.176,P<0.05).进一步分别以网膜素-1、baPWV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为影响网膜素-1的独立因素,BMI对网膜素-1的影响最大;而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网膜素-1为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年龄对baPWV的影响最大;结论 高血压前期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即存在网膜素-1水平的下降和动脉弹性的减退。网膜素-1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动脉硬化的进程,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东南沿海省份城市三明社区成人糖尿病(DM)以及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2007-10~2007-11期间,横断面调查三明市社区16岁以上居民551名.所有调查对象均接受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三明市社区16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分别为10.5%和13.6%[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1.5%,糖耐量减低(IGT)12.1%,以2000年中国总人口标化后患病率7.4%、11.3%(I-IFG:0.8%,IGT:10.5%).55.17%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lGR/DM患病率达1.53.高血压、肥胖和超重人群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8%、8.7%和29.5%.结论 三明市社区的糖尿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仍然有一大部分未及时诊断的糖尿病人群,随着地区的城市化加剧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剧,DM患病率将有更大幅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早期预防高血压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2003年高血压前期概念被正式提出,其正好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是将高血压的防治前移,由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笔者基于2017—2020年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相关学会及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的新版高血压指南分析了高血压前期存在的问题:高血压前期的界定标准不统一、高血压前期的危害、高血压前期更加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阐述了目前存在的争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前期的认识,也为我国高血压前期的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1,(6):48-48
与血压正常的人相比,存在高血压前期征兆的人(收缩期血压处于120到139mmHg之间或舒张压处于80到89mmHg之间)更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高血压。同时人类种族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