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年龄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数据,比较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前期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老龄、肥胖、餐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都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和HDL-C升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其中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高且更易发生糖尿病和血脂紊乱。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干预,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2008年4月至11月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3个社区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在5123名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正常血压者1486名,平均年龄(52±10)岁;高血压前期者1636名,平均年龄(55±10)岁。比较两组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总体患病率为31.93%,标化患病率为32.70%,其中男性为35.56%,女性为29.69%。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在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单纯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42%/2.22%、18.46%/14.47%、2.69%/1.55%和15.71%/8.4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64、8.978、4.833、38.613,均P〈0.05)。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在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5.38%/3.30%、17.1l%/9.62%、2.69%/1.68%和11.74%/6.93%,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41、37.313、4.219、21.00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腰臀比、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DL-C均与高血压前期相关(OR=1.03、0.60、1.10、6.92、1.04、1.19、1.10、0.68,均P〈0.05),其中女性和HDL-C升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因素。结论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高,中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更易合并糖尿病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糖代谢异常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8年4月至11月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3个大社区的40~79岁居民,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危险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总人数为5205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8.0%(936/5205),其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为40.6%(380/936),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为59.4%(556/936).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分别为2.5%(128/5205)、20.1%(1048/5205)和22.6%(1176/5205).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56、1.689、0.320、0.115,均P>0.05);糖耐量受损、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X~2值分别为105.0、107.0、258.0,均P<0.05);但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X~2=1.9,P>0.05).而男性,城市人口,体质量、舒张压、甘油三酯和尿酸升高为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腰围增大,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成都市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有一半以上为新发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成都城乡地区40~79岁中老年人口4685例,进行血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检测,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只测空腹血糖,开展问卷调查.比较高血压及非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获取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单纯性糖耐量异常及单纯性负荷后高血糖情况,分析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53.4%)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25.1%);若不行OGTT,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72.9%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和54.4%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史、超重或肥胖为成都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史、腹型肥胖、高TG血症为成都地区中老年女性高血压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超过半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适当运动,了解糖尿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以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及高TG血症等代谢性因素,对于减少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状况。方法 对2229名中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及B超等检查,研究脂肪肝的患病状况。结果 脂肪肝患病率为12.9%,性别、年龄对脂肪肝患病率无明显影响。仅15.6%脂肪肝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者占25.3%。脂肪肝患者多合并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均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高,必须加强脂肪肝的监测与防治,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永平铜矿职工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方法:2008年和2005年分别对职工健康体检2次,并进行性别、年龄等分组危险因素描述分析。结果:2008年与2005年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TC)、高甘油三脂血症及高尿酸(UA)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5.05%,随年龄增大而增高。高血压1级构成减少12.58%,2、3级比例增加10.70%和1.90%,男性舒张压、高UA组及女性高TC组平均水平增高。≤44岁青年组高血压患病率增高1.28%,≥45岁中老年龄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患病率增高。男性、中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青年组。高血压组中糖调节受损、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UA血症患病率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为37.91%,高血压组中≥2~3项危险因素的人数增多。结论:本研究提示高血压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增加,是本矿现阶段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应加强对职工人群CVD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7.
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7年11月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双支病变率分别为38%、27%、和30%,与非糖代谢异常组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支病变率分别为43%、40%、和37%,与非糖代谢异常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尿病组相比,3支病变率、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糖耐量试验对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片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城乡地区40~79岁中老年居民5 240例,经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血压、血糖测量及资料收集,了解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成都城乡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2.5%,标化患病率为11.5%。城市居民患病率12.4%,农村居民患病率13.2%(P=0.47);男性患病率12.7%,女性患病率12.4%(P=0.8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超重或肥胖(女性包括腹型肥胖)、兄弟姐妹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多次分娩(女性)、绝经(女性)使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P均0.05),较高的文化程度使男性患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减小(P0.05);适度运动使女性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的风险减小(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与年龄密切相关。中老年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防治控制应从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控制腰围及体重、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入手。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920例老年男性,分析其脂肪肝与年龄、体质指数(BMI)、平均血压、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920例老年男性非肥胖(BMI<28kg/m2)与肥胖(BMI≥28kg/m2)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11%和4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显著正相关(OR=3491,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OR=1539、1585,均为P<005)。当将肥胖和脂肪肝分别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在脂肪肝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在男性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高血压(HP)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筛查出586例IGT者,分析其血压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在该人群中,HP的患病率为36%,女性(36.83%)高于男性(34.92%)(P0.05)。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P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结论 IGT阶段HP患病率为3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分析尿酸水平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2 252例,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1 629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12例、糖耐量异常组465例、糖调节受损组46例,检测各组血生化指标及PWV.结果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与糖耐量异常组、糖耐量异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的BMI、腰围、收缩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BMI、年龄、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升高,PWV显著上升,且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与血清尿酸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 血清尿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应尽早干预,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于本院门诊连续就诊的10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31例,女495例,年龄15~87(51.6±12.5)岁]进行病史询问,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总异常率及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38.5%和30.5%.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受损组的性别构成比、收缩压、BMI、腰臀围比、血糖、TG、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性别、糖尿病家族史、TC及LDL-C.结论 门诊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且可能与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的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治疗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OGTT实验的测定,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收缩压的水平。结果有325例(65.00%)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其中空腹血糖异常患者30例(6.00%),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18.00%),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5例(41.00%)。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的年龄多在60~70岁的年龄段。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仅年龄高于正常血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在预防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预防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在2型糖尿病前期阶段,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种,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但糖耐量受损并非意味着是一种小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的转化率为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其中IGT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既往1年内空腹血糖检查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7 mmol/L)患者直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安全性等。方法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症状的患者301例直接进行OGTT,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血糖、血脂等。根据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3组。分析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发生率,分析3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差异。结果血糖正常比例为47.18%,糖调节受损比例为34.88%,糖尿病比例为17.94%。血糖正常组年龄最小,糖尿病组高血压比例最高,糖调节受损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比血糖正常组高(均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组比较: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均P0.05)。空腹血糖5.6 mmol/L患者OGTT筛查餐后2 h血糖2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21.57%,糖尿病6.37%。3组直接行OGTT均未出现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高渗状态等需紧急降糖处理病例,也未发现恶心、反酸、胃灼痛等消化道症状。结论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直接进行OGTT检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对昆明安宁城乡地区45岁以上常住人群45163人进行空腹血糖检查,血糖大于6.0mmol/L而小于7.0mmol/L者,择日进行口服82.5g葡萄糖耐量试验,并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结果:糖尿病的患病率3.43%,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1.90%,葡萄糖耐量减低患病率为1.58%,城镇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I类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Ⅱ类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中心肥胖,城乡地区糖尿病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结论:昆明安宁城乡地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全国,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秦皇岛地区一项3937名13-18岁青少年的横断面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TG、TC、HDL-C、LDL-C水平。结果共检出IFG136例(3.5%),男女IFG检出率分别为3.9%和3.1%,两性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7)。IFG组具有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是空腹血糖正常组青少年的1.889倍(95%CI1.125-3.171)。IFG组45.6%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年龄、腰围、胆固醇均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群体中IFG相当多见,并已开始导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因素、腹型肥胖及脂代谢异常是IFG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南京市社区老年人空腹血糖与血压、体质指数和运动时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社区60~79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测量空腹血糖、血压、体质指数等生理指标,调查每天平均运动时间。根据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三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这三类人群的血压、体质指数和运动时间;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问卷空腹血糖水平和血压呈正相关;糖尿病组的血压、体质指数均高于正常和空腹血糖受损组;空腹血糖受损组的血压高于正常组。调整年龄、性别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糖升高与高血压、平均每天运动时间有关。结论血压异常、运动时间与老年人血糖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7月~12月包钢集团公司2万余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30人于2001年9~11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作过夜空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及服糖后2 h胰岛素(P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6人中138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年转变率为5.1%,孤立性(I-IGT)为11.5%,IGT为14.0%,IFG/IGT为20.2%.I-IGT、IGT及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明显高于I-IFG(均P<0.001).与I-IFG比较,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为2.65,IFG/IGT为5.96.I-IFG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OR 1.05)和BMI(OR 1.03).I-IGT是2h血糖(OR 2.02)、家族史(OR 2.19)及腰围(OR 1.08).各项临床指标2年的变化结果转归为I-IFG、I-IGT者2年前后的年龄、体重、腰围、BMI、血压、TC均值及其肥胖、腹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比NGT转归组高;I-IFG与I-IG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I-IFG,主要危险因素为腰围、餐后血糖、家族史.I-IFG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则是年龄、BMI.故对IGT应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而对于IFG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60~79岁成渝地区城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探讨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成都及重庆城市社区60~7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 135例,所有患者均安排空腹血糖检查。没有糖尿病病史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调查对象安排统一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分布特点,分析该人群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成渝地区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9.6%。女性患病率(42.9%)高于男性患病率(35.0%)(P0.01)。老年高血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P=0.02)。59.9%糖尿病患者为本次调查新诊断的患者。年龄、较高的收入水平、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为老年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老年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成渝地区城市社区60~79岁老年高血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且大部分患者既往未诊断,漏诊率高,应加强检测,及时发现大量的漏诊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