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惊厥6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治疗和预后。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46例,肌阵挛16例,手足搐搦2例,失神3例;发热者48例,无热惊厥19例。病因前3位为热性惊厥45例(67.2%),癫痫11例(16.4%),颅内感染5例(7.5%);原发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9例居首。经积极对症治疗,显效51例,有效13例,3例疗效较差。结论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其次为癫痫,1~3岁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反复热性惊厥患儿的惊厥性脑损伤,减少癫痫发病率,分析拉莫三嗪、安定、α-细辛脑、热毒宁等药物对预防小儿反复热性惊厥的疗效。文献综合结果表明拉莫三嗪、安定、α-细辛脑、热毒宁等药物对预防小儿反复热性惊厥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学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1)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患儿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磁共振检查提供依据。方法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住院并进行颅脑MRI检查的热性惊厥患儿19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异常率。结果192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单纯性167例,复杂性25例。MRI结果异常25例,其中单纯性MRI异常率为10.2%(17/167),复杂性MRI异常率为32.0%(8/25),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MRI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异常的患儿中,脑白质髓鞘化不良11例,脑室增大和脑外间隙增宽6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例,蛛网膜下腔囊肿3例,多发小软化灶1例。结论对于单纯性热性惊厥,可不必常规做颅脑MRI检查;复杂性热性惊厥颅脑MRI阳性率较高,常可发现神经系统的基础病变,应列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S)的疗效。方法将90例F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羚羊角颗粒。所有患儿3个月随访1次,持续2年。观察两组患儿发热情况、FS复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发热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FS复发次数及复发率、癫痫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热性惊厥复发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3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短暂热性惊厥患儿给予物理降温加口服布洛芬;简单热性惊厥患儿初次发作时及时口服苯巴比妥,如持续时间>5 min或反复发作,除使用甘露醇脱水外,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复杂热性惊厥患儿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还给予苯巴比妥等药物进行长期维持治疗。结果 因高热而导致惊厥83例(63.85%),因维生素D发病27例(20.77%),因颅内感染或出血而发病16例(12.31%),因癫痫而发病4例(3.08%)。简单性热性惊厥87伊,复杂性热性惊厥30例,无热惊厥13例。经治疗130例惊厥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120/130);简单性热性惊厥无病例发展为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及无热惊厥患儿各有1例发展为癫痫。结论 引发小儿惊厥的因素较多,应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杨晓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6):543-544
目的 对小儿惊厥病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利于有效控制惊厥发作.方法 收集5年中因惊厥住院的病例共436例,根据病史、性别、初发年龄、体温、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惊厥病因多样,包括热性惊厥229例,颅内感染68例,癫痫57例,腹泻相关性良性惊厥27例、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6例,颅内出... 相似文献
7.
杨晓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1):64-65
目的总结轻型胃肠炎伴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从起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分析30例轻型胃肠炎伴惊厥患儿的特点。结果患儿发病年龄均在6个月至3岁,秋冬季多见,占70.0%。主要症状为轻度腹泻或(和)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便轮状病毒检测70.0%为阳性,血生化、血气分析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脑电图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头CT、MRI均未见异常,经对症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轻型胃肠炎伴惊厥多见于婴幼儿,秋冬季多发,表现为轻度腹泻和(或)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是一短暂发作的良性过程,急性期对症治疗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况玉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55-356
目的总结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8例热性惊厥患儿,分别从发病年龄、发热程度、发作类型、家族史和脑电图等方面探讨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惊厥发作在1岁以内、惊厥时发热程度低、发作类型复杂,有惊厥家族史以及脑电图有改变的患儿易复发。结论热性惊厥的复发与发病年龄、发热程度、发作类型、家族史和脑电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止痉、控制感染(利巴韦林、抗生素)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注射,疗程5~7d。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9/40),高于对照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发热时间,有利于惊厥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小儿热性惊厥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49:1;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129例(79.6%);发作持续时间<5min133例(82.1%),>15min6例(3.7%);FC分型:单纯型117例(72.2%),复杂型45例(27.8%);对其中149例在发作72h内行脑电图检查,显示临界及异常脑电图97例,又于惊厥发生l~2周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异常22例。随访139例中确诊转为癫痫3例。结论:FC发病有明显性别差异及与年龄有严格的依赖关系,发病1周内脑电图异常率高,1~2周后脑电图异常率较低,FC预后多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发作年龄、发作类型、持续时间、复发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蒲兰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1,(9X):22-23
目的:对昆明机场24例小儿热性惊厥的诊疗进行总结。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昆明机场救治的小儿热性惊厥24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有效的医疗处置,24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讨论:对小儿热性惊厥的患者应积极应对,现场准备充分,及时给予止惊、退热、治疗原发性疾病。上述措施的有效执行,对于维护机场正常秩序,树立窗口服务部门的优质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6):514-515
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患儿抢救病例的分析总结,探讨婴幼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以提高抢救能力,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79例急诊危重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危重症死亡以新生儿及婴幼儿为主,新生儿占死亡率首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窒息、先天畸形。其中先天畸形的发生有逐年上升趋势,婴幼儿以高热惊厥为发病率之首,儿童哮喘有所增多。结论加强孕期及婴幼儿保健、宣教、监护,做好针对性筛查,适时实施确切有效的救治,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高危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儿科收治惊厥患儿238例,对患儿年龄、性别、引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小儿惊厥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1~3岁患儿发生惊厥比例最高,显著高于6~8岁和8~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小儿惊厥的因素有高热、癫痫、感染、低钙和其他因素,其中高热引起惊厥发生比例显著高于癫痫、感染、低钙和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癫痫引起惊厥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钙和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脑部感染引起惊厥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钙和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小儿惊厥最常见原因为高热惊厥,以1~3岁儿童易发,需及时预防小儿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71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科败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71例中新生儿35例(占49.30%);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新生儿居多;新生儿组白细胞可无明显改变,CRP升高与细菌感染相关,与年龄无关;在病原体构成上,以革兰阴性菌较多(占54.93%),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19.72%);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100%耐药。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异,血白细胞改变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CRP升高较白细胞变化灵敏,及时行血培养可明确诊断;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较多,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早期积极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郑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6):534-535
目的总结猩红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2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中误诊为药疹5例,川崎病1例,麻疹1例,风疹3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学习提高对猩红热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抗感染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疗程3~7 d,观察两组患儿抽搐再次发作情况及体温降低时间,流涕、鼻塞、咳嗽的卡他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9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牛黄清心散综合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惊厥有效,缩短了患儿病程,1次病程中可预防再次惊厥. 相似文献
17.
闫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3):278-279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4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的初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不典型抽搐、精神反应异常(嗜睡或烦躁)、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实验室检查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脑脊液检查结果与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新生儿发生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有其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临床上考虑败血症或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应尽早行脑脊液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率(MPR)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0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发热未惊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细胞及电解质进行分析,并计算NLR及MPR值... 相似文献
19.
胡小兰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9X):86-86
目的:探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可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多方面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上述护理后,观察组43例患儿中显效29例(67.4%),好转13例(30.2%),无效1例(2.4%),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中显效患儿共22例(51.2%),好转11例(25.6%),无效10例(23.2%),总有效率为76.8%;且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水平。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远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护理时,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惊厥护理及退热护理,改善患儿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泻热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将有高热惊厥史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通腑泻热汤治疗,每日1剂,3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6.66%(26/30)和总有效率93.33%(28/30),均高于对照组60.00%(18/30)、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腑泻热汤预防高热惊厥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