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3.
4.
5.
目的: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作为牙周炎致病菌,同时也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在本研究中,比较4种P.g对人牙龈上皮细胞,人心血管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探讨P.g对人牙龈上皮细胞和心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方法: 通过抗菌素保护实验检测细菌对各种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结果: 各种细菌的黏附和入侵能力是不同的,相同细菌对不同细胞的黏附和入侵也各有不同,P.g对人牙龈上皮细胞,人心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明显高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入侵。结论: P.g菌株对牙龈上皮细胞和人心血管内皮细胞有着相似的黏附和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存在的周围微环境,包括周围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源性炎性细胞、各种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约有20%的原发肿瘤会发生脑转移,而肿瘤脑转移的微环境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脑血管周细胞构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原体,同时也是食管癌发生的诱因之一。本文主要从脑微环境的角度描述了Pg对脑微环境的作用,包括Pg定植入脑、星形胶质细胞与Pg的相互作用等。鉴于脑转移的高发生率和其导致的高死亡率,尝试研究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思路,以提高脑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便于食管癌大规模流行病学筛查工作的开展,探讨一种能快速敏感地检测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DNA的免核酸抽提直接PCR方法。方法收集我院门诊100例体检人员的200份口腔拭子(每人双份),以TE buffer(10 mM Tris,0.1 mM EDTA,pH 8.0)、商品化裂解液以及核酸抽提试剂盒等作为基因组提取试剂,使用P.gingivalis特异引物探针进行直接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裂解液-直接qPCR法相比,TE-直接qPCR法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性为100%;与试剂盒-qPCR法相比,TE-直接qPCR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为100%;TE-直接qPCR法与裂解液-直接qPCR法以及与试剂盒-qPCR法检测P.gingivalis均具有高度一致性(分别为Kappa=0.954,Kappa=1);TE-直接qPCR法与试剂盒-qPCR法检测阳性P.gingivalis的Ct均值无显著差异(P=0.907)。结论TE-直接qPCR法检测口腔P.gingivalis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快速高效检测口腔P.gingivalis的理想方法,可用于食管癌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可溶性毒力因子对人多形核白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导致慢性牙周炎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健康中老年人外周血,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多形核白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声粉碎滤液共同培养组(实验组)多形核白细胞脱颗粒现象.结果 实验组多形核白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而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脱颗粒白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1).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诱导多形核白细胞中颗粒向细胞周边移动并脱出,从而降低宿主的免疫能力,在慢性牙周炎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 yromonas gingivalis,P.g)在种植体周围骨重建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40例口腔种植骨重建患者的菌斑,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治疗调查,菌斑检测、PCR扩增检测口腔的P.g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测定.结果 共收集40例198份菌斑,骨吸收<0.3 mm,0.3~0.6 mm及>0.6 mm组,其P.g附着率分别为28.6%,45.3%及67.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末维护有利于菌斑堆积,其P.g检出率高.结论 P.g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骨重建,是导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5.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PS)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0、100、150 ng/ml)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分别作用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0和MCP-1的表达。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牙龈卟啉单胞菌LPS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MCP-1的表达,同时减低IL-10的表达水平。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LPS可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IL-10和MCP-1表达紊乱,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