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左股骨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出一个完整的股骨及其骨松质,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逆向建模,并在UG-NX软件中创建出倒三角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将3种内固定模型分别装配至股骨模型上;通过Hypermesh软件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最后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实验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颈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应变情况及位移分布。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骨块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端附近股骨颈下方区域,动力髋螺钉组的应力峰值最大,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最小;(2)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骨折线附近的螺钉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应力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3)股骨近端骨块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骨与螺...  相似文献   

2.
背景: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很难获得解剖复位,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目前关于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非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尚是空白。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未能获得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一名健康女性成年人的髋关节CT数据,利用Mimics 21.0、Geomagic Wrap 2021和SolidWorks 2020制作Pauwels角分别为30°,50°和70°的解剖复位股骨颈骨折模型,将以上3个解剖复位模型的骨折近端沿骨折线向上移位2 mm,得到3个不同Pauwels角的阳性支撑模型;相反,得到3个阴性支撑模型。使用SolidWorks 2020制作股骨颈系统内固定,并与以上9个模型装配。使用Ansys 19.0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记录2 100 N应力下股骨和股骨颈系统的位移分布和最大位移、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结果与结论:(1)Pauwels角为30°,50°,70°时,股骨颈系统最大应力均集中在螺栓与抗旋螺钉交界处,股骨最大应力集中在股骨内侧皮质,最大位移均分布于股骨头上部和股骨颈系统顶端;(2)Pauwels角为30°,50°时,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透视体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2004~2006年间收治的31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行患髋蛙式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8例病人获平均16.5个月(8~36个月)随访,X线片均示骨折解剖复位,螺钉空间位置良好,后期随访26例骨性愈合,l例骨折不愈合,l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患髋蛙式位透视下辅助复位可最大程度的复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对股骨近端力学分布的影响,为临床中内固定术解剖复位的重要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髋关节数据,基于三维重建软件和CAD软件,分别建立Pauwells角为70°的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前倾角为0°、5°、10°、15°、20°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所有模型施加人体缓慢行走时的载荷和约束,观察不同模型间股骨近端结构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当前倾角未改变时(10°模型),股骨所受应力、产生的位移及发生的等效应变最小,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值为1.7 MPa,产生的位移为1.1 mm。随着前倾角的增大或减小,股骨近端所承受的有效应力及产生位移呈逐渐增大趋势。当前倾角为20°时,股骨近端及螺钉所受应力最大;当前倾角为0°时,股骨近端产生的位移及发生的等效应变值最大。股骨近端应力集中的部位由股骨距区域转移至头颈交界处的外上方。3枚空心螺钉承受的应力较周围骨组织高,最下方螺钉承受的应力较上方两枚螺钉明显增高。结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恢复前倾角达到解剖复位至关重要;股骨颈骨折术后生物力学因素的改变可能在术后股骨头坏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动力髋螺钉(DHS)的两种手术方式(DHS联合空心钉和DHS联合股骨颈内侧板)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优缺点。方法建立采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单独使用DHS内固定、DHS联合空心钉固定、DHS联合股骨颈内侧板固定,并建立正常股骨模型用于与前3个模型对比分析。在相同边界及载荷条件下比较以下结果:4个模型的股骨颈内侧(股骨头下缘至股骨距到小转子的位置)的等效应力分布;3个内固定模型的内固定物的最大等效应力值;4个模型股骨头断端最大位移。结果股骨颈内侧等效应力分布最接近正常股骨的模型是DHS联合股骨颈内侧板,单纯DHS固定的模型和DHS联合空心钉固定的模型在股骨颈内侧的等效应力集中值大于正常股骨模型,分别为53.57 MPa和26.72 MPa。股骨头骨折断端总位移:单纯DHS固定模型的位移是4.01 mm,DHS联合空心钉固定模型的位移是1.73 mm,DHS联合股骨颈内侧板固定模型的位移是1.68 mm。DHS内固定物最大等效应力由大到小分别是:单独DHS固定为101.07 MPa,DHS联合空心钉固定为38.19 MPa,DHS联合股骨颈内侧板固定为22.69 MPa。结论DHS联合空心钉与DHS联合内侧板手术方式都优于单独DHS固定的手术方式。DHS联合空心钉固定能在股骨头位移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股骨颈应力,适合于股骨颈内侧相对完整及未出现粉碎骨折的患者;DHS联合内侧板可以更好地重建股骨力线,更适合于股骨颈内侧皮质处有粉碎骨折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种不同空间构型空心螺钉对股骨颈骨折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股骨CT图像通过逆向重建获得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获取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物与股骨颈头侧、干侧的应力分布,以及模型的位移分布。结果对于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倒三角置钉、两根平行钉、两根平行钉固定方式下股骨颈头侧应力峰值分别最大;倒三角置钉、倒三角置钉、两根平行钉固定方式下股骨颈干侧应力峰值分别最大,交叉置钉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强斜置钉固定方式下位移峰值最小。结论交叉置钉的固定方式螺钉变形断裂几率最小,倒三角置钉固定方式可为骨折处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对于PauwelsⅠ、Ⅲ型骨折,强斜置钉固定方式预防股骨颈短缩的能力最强;而对于PauwelsⅡ型骨折而言,交叉置钉固定方式预防股骨颈短缩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探究3枚空心钉联合Y型内侧支撑钢板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股骨三维CT,建立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三维模型;建立3种内固定模型(3枚空心钉、3枚空心钉联合1/3管型内侧支撑钢板及3枚空心钉联合Y型内侧支撑钢板),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所对应的内固定应力分布及峰值,内固定与股骨的位移分布及峰值进行分析。结果 3种内固定方式下内固定应力均分布于股骨颈骨折断端周围,3枚空心钉内固定应力峰值为40.98 MPa,3枚空心钉联合1/3管型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时空心钉、钢板及配套螺钉应力峰值分别为28.92 MPa、22.58 MPa、51.13 MPa,3枚空心钉联合Y型内侧支撑钢板时空心钉、钢板及配套螺钉应力峰值分别为29.66 MPa、45.50 MPa、63.65 MPa。3种内固定方式中股骨的最大位移均集中在股骨头顶端,3枚空心钉、联合1/3管型支撑钢板、联合Y型支撑钢板固定股骨位移峰值分别为0.93 mm、0.68 mm及0.60 mm,内固定位移峰值分别为0.87 mm、0.65 mm及0.56 mm。结论 对于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3枚空心钉联合Y型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单纯3枚空心钉及3枚空心钉联合1/3管型内侧支撑钢板,是值得推荐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背景:课题组总结发现,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出现髋内翻的病例中,除小部分由于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和个别存在复位问题之外,绝大多数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复查X射线片可见,2枚头颈拉力螺钉位置均位于股骨颈中上部。目的:通过有限元计算,验证股骨近端髓内钉头颈拉力螺钉不同置入位置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指导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以减少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MIMICS中的布尔运算将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骨折模型,建立三维模型。实验分为2组:中下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头颈拉力螺钉置于股骨颈中下1/3处;中上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头颈拉力螺钉置于股骨颈中上1/3处。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头颈拉力螺钉于不同方向置入时股骨及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折断端应力分布结果显示,中下组小转子处所受压应力小于中上组,并且中下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各钉所受最大应力平均值大于中上组。骨折断面张开角测量结果显示,加载后中下组骨折断面张开角小于中上组。载荷与位移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加载后中下组股骨上部合位移小于中上组。说明2枚头颈拉力螺钉置入股骨颈中下1/3处时,生物力学性能更好,结构相对更稳定,受力更合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欣  叶春万 《解剖与临床》2006,11(4):279-280
目的:探讨多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42例。结果:42例均获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结论:此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俊俊    付建国    柳威  朱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7):893-897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探讨三角稳定固定系统对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获取其股骨CT影像学资料,构建股骨三维模型及股骨颈骨折三维模型。运用Ansys12.1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人体直立情况下正三角、倒三角稳定固定系统对内固定物应力分布、骨折处位移的影响。结果:正三角内固定、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股骨头最大等效应力接近,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内固定物最大等效应力低于正三角内固定。正三角内固定、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物最大位移接近。结论:正三角、倒三角稳定固定系统的股骨头最大等效应力、股骨近端最大位移、内固定物最大位移接近,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内固定物最大等效应力更低。 【关键词】三角稳定固定系统;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有关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少见报道。目的:比较采用不同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01/2008-12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237例,年龄60~96岁。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32例,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23例,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41例,双极股骨头置换1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0例。比较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均高明显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1);空心螺钉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01,P0.01)。结果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首选人工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对GardenⅠ型可选用空心螺钉固定,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Ⅰ~Ⅱ型可选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Jensen-EvansⅡ~Ⅲ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 000,1 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1)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2)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股骨颈骨折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治疗方法众多,包括股骨颈加压螺钉经2枚或3枚平行螺钉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或者在少数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但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流选择仍然是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推荐的纯钛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局部解剖分离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等优点,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条件:①抵抗施予骨折线上的剪应力;②抵抗弯应力;③容许轴心上的压应力。 背景:临床上常用的空心钉有单头及双头2类,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容易出现股骨颈短缩,骨质疏松时容易出现退钉现象,因此治疗股骨颈骨折选择普通空心加压螺钉还是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目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2枚双头空心加压螺钉与2枚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的不同空间构型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方法:通过采集1名男性30岁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近端薄层CT扫描来获得原始DICOM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中建立股骨近端模型,将该模型导入UG 8.0软件中建立股骨颈骨折模型(Pauwels角 60°)。再通过三维扫描建模获得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及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的三维模型。在UG 8.0软件中按照2枚螺钉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股骨颈骨折装配建模,再将建立的模型导入ANSYS 14.5软件中赋值运算后,测量股骨颈骨折断端开口角、骨折断端相对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骨折断端的开口角及位移小于垂直位固定,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的开口角及位移小于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②应力分布:2种螺钉固定的应力分布不同,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的螺钉上应力分布较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更加分散,部分应力传递至螺钉尾部;而在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中,螺钉上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断端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应力分布亦有差别,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时前方1枚螺钉上的应力分布更加集中,而垂直位固定时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上方1枚螺钉;③结果表明,双头空心加压螺钉较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更加稳定可靠;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比垂直位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因此临床可应用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当选择2枚螺钉时宜采用水平位固定。 ORCID: 0000-0001-7084-2826(申洪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阳性支撑"和"阴性支撑"两种非解剖复位内固定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25岁男性青年健康股骨CT数据及PH螺钉数据导入相关软件,分别建立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阳性支撑"和"阴性支撑"两种非解剖复位三维模型,再通过PH螺钉系统行内固定。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单腿站立"、"行走"两种工况。评价和比较"阳性支撑"组和"阴性支撑"组骨折端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应变、内固定最大应力等指标。结果在两种工况下,骨折端最大位移"阳性支撑"组和"阴性支撑"组在"单腿站立"、"行走"两种工况下分别为0.87 mm和1.38 mm,股骨最大应变分别为1.27 mm和1.98 mm,1.77e~(-2)和2.47e~(-2),1.89e~(-2)和2.12e~(-2),内固定最大应力分别为304.47 Mpa和359.03 Mpa,362.24Mpa和391.52 Mpa。结论本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证实了Yechiel Gotfried复位理论适用于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该型骨折,"阳性支撑"复位较"阴性支撑"复位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对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骨牵引、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解剖钢板、股骨近端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治疗疗效的比较。结果DHS固定组出现髋内翻4例,断钉1例。 PFN钉固定组出现髋内翻1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组出现髋内翻2例。 DHS组发生骨不愈合1例,改行PFN钉固定后愈合。术后无近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各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笔者更倾向于用PFN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信息》2008,21(1):56-57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2003~2007年用DHS和Gamma钉治疗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结果术后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头颈切割;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头颈螺钉穿入髋关节;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感染。结论没有按Evans分型及Singh标准骨质疏松分度,合理选用内固定,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内固定位置不良,术前身体状态评估不足将导致上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颈骨折可应用空心钉、动力髋螺钉、锁定钢板及髓内钉等内固定物治疗,但术后仍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股骨颈缩短、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风险.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能微创置入,可提供稳定的抗旋力,很少出现螺钉切割、退钉等现象.目的:对比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与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联合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股骨颈骨折后常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常规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目的:观察复杂股骨颈骨折运用改良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复杂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36例,经过常规手法复位失败一两次后,采用改良的撬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根据年龄、骨折类型、骨密度状况选择动力髋螺钉加1枚空心螺钉(n=17)或3枚空心螺钉(n=19)内固定。内固定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5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Garden复位质量评价:Ⅰ级23例,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Ⅰ级、Ⅱ级占患者总数的94.4%。Harris评分情况:优 22例,良7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80.56%。且采用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或3枚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接近(P > 0.05)。因此,对于常规复位失败的复杂股骨颈骨折,建议尝试改良的撬拨闭合复位法,内固定采用动力髋螺钉或空心螺钉对疗效无明显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动力髋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髋加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8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病例,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根据术后X线片评定复位的成败,内翻角〉100°,股骨头穿孔,螺钉穿出超过20mm或金属物断裂认定为手术失败。结果 86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7.5个月,6例患者出现失误或并发症,发生率为7.0%。其中3例术后1~4月内主钉松动退出,股骨颈变短,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内翻;3例术后2~5月内发生股骨头切割现象,钉头切割穿出。结论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失败与病例选择不当、主钉位置不佳、骨折复位不良、骨质质量差和过早负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治疗伴后内侧壁粉碎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采用FNS与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方法治疗伴后内侧壁粉碎的新鲜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采用FNS固定(FNS组,21例)及采用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空心螺钉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8 ~ 59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Garden指数、Haidukewych标准评分、皮质支撑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内固定失效率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8.60±4.10)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FNS组少于空心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Garden指数、Haidukewych标准评分、皮质支撑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末次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空心螺钉组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空心螺钉切出、退钉,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FNS组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优于空心螺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后内侧壁粉碎的股骨颈骨折,FNS固定能减少术中透视及股骨颈短缩,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活动,且在早期随访中股骨头坏死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