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症状体征总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可以有效改善变应鼻炎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动灸手法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效率与灸疗的差异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回旋灸组(30例)、雀啄灸组(30例)和循经往返灸组(30例)。受试者均以印堂、神庭、迎香、肺俞等穴位为高发穴区探寻部位,分别予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为探查方式,确定热敏灸穴位后进行系统治疗,每日1次,10次一疗程,共2个疗程。评价各组患者的灸感情况(灸感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灸感类型构成),比较各组患者治AR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存(RQL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雀啄灸组的灸感出现时间较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更早(P<0.05),灸感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灸感类型没有差异(P>0.05);雀啄灸组RQLQ评分、AR症状体征评分更低(P<0.05),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没有差异(P>0.05);回旋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愈显率为93.33%,循经往返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的愈显率高于回旋灸组、循经往返灸组(P<0.05)。结论:在以热敏灸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隔姜药灸联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脾肾阳虚型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隔姜药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鼻部症状总分(TNSS)、鼻部伴随症状总分(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评分及血清总Ig 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隔姜药灸联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A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与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血清总Ig E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培土生金法针刺治疗脾气虚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64例脾气虚型S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因治疗或随访期间患者到外地各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培土生金法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周及随访时记录2组鼻症状总积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判定近远期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周2组TNSS、TNNS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TNSS均数差值1.57 (95%CI:0.65,2.49),2组治疗1周RQLQ均数差值11.25 (95%CI:1.69,20.81),2组治疗4周RQLQ均数差值13.37 (95%CI:4.89,21.85)。随访时,治疗组TNS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TNSS、RQL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TNSS、TNNSS、RQL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敏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按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均为30例.热敏灸组在患者上印堂、肺俞、神阙穴等穴区查找热敏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1次治疗时间;常规针刺组选取上印堂、迎香(双侧)、大椎、风府、风池(双侧)、肺俞(双侧)、合谷...  相似文献   

6.
目的:艾灸不同灸感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比较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189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48例、传统灸感组4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5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5例,传统灸感组35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关元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以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病程、MPQ评分和CMSS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MPQ评分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随访时,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依然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三针联合腹针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IgE抗体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三针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NSS评分、TNNSS评分和RQLQ评分及LTD4、HIS和IgE抗体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SS评分、TNNSS评分和RQLQ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TD4、HIS和IgE抗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鼻三针联合腹针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IgE抗体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和常规灸量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2个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常规灸量组每穴灸15min,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4天,第5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共治疗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愈显率为56.7%(17/30),6个月后随访时愈显率为60.0%(18/30),均优于常规灸量组的26.7%(8/30)与30.0%(9/30)(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常规灸量组升高更明显(治疗后:22.32±4.64vs 17.43±3.21,随访:23.01±4.76vs 18.32±2.13,均P0.01)。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CSA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相关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将8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上印堂、肺俞及关元穴,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血清IgE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痒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春兴 《世界中医药》2007,2(5):296-297
灸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汉&#183;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久声.“又按其字义,从“久“从“火“,系以较久之火来治疗疾病,意即以火治病,需维持一定时间.广义之灸法乃借各种热源当介质,将热能、中药等经由皮肤直接传至机体,以产生物理及药理效应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火法、熨法、熏法、烁法、焠法等,古代是以点燃之艾绒或其他可燃药物或材料施灸,现代则以电磁热、激光、辐射(近、远红外线)、微波等温灸器、温灸包,温烤、烧灼、熏熨、贴敷腧穴或患部,使其产生温热性及药物或化学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于人体,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平衡,而达到医疗保健目的.……  相似文献   

12.
温和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临床报道中,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多采用化脓灸,疗效虽然确切,但因有创伤性、操作较繁杂等不利方面,部分医患放弃使用.因此,我们选择温和灸疗法,对36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温和灸同样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要考虑患者承受能力,因改制灸条而使治疗成本提高,增加治疗费用;手法繁多,实际临床大多为节省人力,仅使用温和灸法,客观上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热敏灸虽所需灸材便捷廉价,手法较为简洁;每种疾病需要先探寻不同热敏穴,耗时较长,比较依赖患者灸感,在现实操作中略有局限;腧穴热敏性机制也不够清楚,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二者均系对普通艾灸法改进的有益尝试,各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虽然还有些许不足,然瑕不掩瑜,期待有更多研究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浅谈实按灸与按摩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帅州  王飞 《光明中医》2010,25(7):1237-1238
按摩灸又称点按灸,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王民集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理论、将传统的实按灸法和按摩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创立一种全新的灸疗方法。文章就从按摩灸的渊源、机理、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探究。  相似文献   

15.
对古代灸法治疗肿瘤类疾病的灸量做了简要梳理。文献表明,灸治肿瘤艾炷宜大,壮数宜多,疗程宜长,且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态、病变部位、病情等因素辨证施灸,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6.
灸割治疗鼻咽癌与灸感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特大型艾位先灸后割,即灸毕直接就在灸疮上施予割法。然后再于割口处敷药,纱布包扎,恶脓由割口流出,流尽自然收口结痴,至脱落皮肤光滑为止前后共需三个月。文注重量可达18克,隔青罗卜间接灸。此疗法专门用来对付恶性肿瘤,尤以鼻咽癌、颈部淋巴恶性肿瘤最为有效。灸割治疗鼻咽癌与灸感之观察@陈淼和$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台湾省台北市  相似文献   

17.
《黄帝明堂灸经》关于灸法记载十分丰富,对后世针灸临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取穴、灸法顺序、用火与艾灸禁忌、灸疮防病保健、热证可灸、灸治百病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黄帝明堂灸经》的论灸特点。  相似文献   

18.
灸疗保健     
灸疗防治颈椎病 方法一:灸罐法。取穴:大椎、曲池。操作:取艾绒捏成2.5cm大小的圆锥状艾炷若干。医用纱布1块用药液(或国公酒)淋湿后拧半干,待患者俯卧位后置于大椎穴,艾炷点燃后置于敷料上,烫时再换另一个已点燃备用的艾炷,治疗30min后取下敷料,用大号火罐拔10~15min。同时灸两侧曲池穴各5min,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9.
铺灸探新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07-1309
铺灸疗法是由隔物灸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艾灸疗法,其施灸面积大,热力深透,主治范围广,具有其他灸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灸疗法,作者对其理论、特点、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其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铺灸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铺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59-1760
目的:观察灸肝俞、心俞、膻中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组30例,治疗组灸肝俞、心俞、膻中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米氮平治疗。6周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汉密尔顿郁量表(HAMD)分值,通过对治疗前后的HAMD分值变化,统计临床数据。结果:灸法疗法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HAMD的评分而无副作用,其改善情况与单纯的西药组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