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99Tcm-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18例)、微量蛋白尿组(31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BMP-7水平,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糖尿病肾损害的加重,血清BMP-7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正常组糖尿病患者的GFR显著升高,而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GFR却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BMP-7和GF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BMP-7能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功能的损害,结果准确,易于操作,99Tcm -DTPA肾动态显像GFR测定已成为评价肾功能常用的影像方法,可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或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18例)、微量蛋白尿组(31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BMP?7水平,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糖尿病肾损害的加重,血清BMP?7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正常组糖尿病患者的GFR显著升高,而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GFR却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BMP?7和GF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BMP?7与99mTc ?DTPA肾动态显像GFR测定联合应用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或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mTc-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m 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2型糖尿病(T2DM)及预后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100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分为无白蛋白尿组(38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6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核素肾动态显像获得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无白蛋白尿组GF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GFR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肾功能曲线半排时间(T1/2)延长,20 min残留率(C20)增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可以早期发现T2DM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正常对照者18例、2型糖尿病患者62例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按WHO诊断确诊,将尿蛋白半定量测定结果分3组,获得总肾与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①2型糖尿病各组总肾及分肾GFR均低于对照组;②总肾及分肾GFR与尿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62,-0.498,-0.524(P<0.01)。③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例总肾GFR正常,而分肾GFR高于正常,有2例总肾与分肾均高于正常。表明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评价,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尿蛋白组(DM1: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29例)和临床蛋白尿组(DM3:25例),另选择健康者23名作为对照组(NC)。所有受试者进行肾动态显像评价,比较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峰时(Tp)、20s残留率(C20)。结果 DM1组GFR较NC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DM3组GF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DM2组和DM3组Tp和C20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联合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7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4组:对照组(15例)、DM1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组,13例)、DM2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DM3组(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组,29例).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肾有效血浆流量、肾功能曲线峰时、半排时间(T1/2)及20 min残留率(C20).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尿β2-MG的含量.结果 DM1组GFR和ERP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3组GFR和ERP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DM2组和DM3组左肾、右肾和总T1/2延长,TP后延,C2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尿β2-MG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联合β2-MG检测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赵琪  宋民喜  孟凡江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92-1093
目的 :探讨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肾动态核素 SPECT显像技术 ,以99MTc-DTPA为显像剂 ,对 5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肾小球滤过滤 ( GFR)等指标测定 ,并与常规的尿蛋白定量法进行比较。结果 :肾功态中 GFR、肾脏指数 ( RI)、2 0 min残留率 ( C2 0 )、浓集率 ( CR)、半排时间 ( Scr C1/ 2 )、高峰时间 ( Tb)各指标贡献价值各有侧重。而且 ,GFR反映各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结论 :99MTc-DTPA较常规尿蛋白测定来判断糖尿病肾病真实、可靠、全面、快捷、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及血清胱抑素C(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8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蛋白排除率(UAER)及血清肌酐(Scr)分为尿蛋白正常组(DM1组26例),微量尿蛋白组(DM2组25例),大量尿蛋白组(DM3组27例),肾功不全组(DM4组20例),均进行了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及血清Cys C、尿素氮(BUN)、Scr测定,并与30例健康正常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DM1组分肾GFR及GFR总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DM2组分肾GFR及GFR总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肾功能曲线高峰时间、半排时间均延长。DM1组Cys 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DM1组和DM2组BUN、Sc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分肾GFR及GFR总依次降低,Cys C、BUN和Scr水平逐渐升高;Cys C与GFR总呈良好负性相关,而BUN、Scr在DM1和DM2组中与GFR总相关性不佳。结论: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及Cys C测定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功损害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前者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糖尿病肾病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照尿白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微量白蛋白尿组(DM2)、临床白蛋白尿组(DM3),遴选健康人12名作为对照组(NC)。各组分别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及实验室UAER、Scr、尿β2-MG的测定。结果DM1组GFR较NC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DM3组GFR较NC组显著降低(P〈0.01),DM2组GFR与NC组无差异;DM2组肾功能参数T1/2、C20值较NC组明显增高(P〈0.05),DM3组肾功能参数TP、T1/2、C20值较NC组显著增高(P〈0.01),DM1组肾功能各项参数与NC组无差异。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于UAER、β2-MG、Cr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对2型DN作出准确诊断,可全面评价2型DN的肾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行判断.方法:将104例不同病期肾脏疾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其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DN0,1,2三组,获得三组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后,力求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DN1组和DN2组患者与DN0组比较尿蛋白排泄率均有差异,但是DN0组与DN1组间比较,GFR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无论对NIDDN患者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还是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尚可获得分肾的血流灌注图、肾功能图及肾动态的形态学变化等资料,可获得更多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20只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霉酚酸酯组(M组)。12周后测量大鼠血糖、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DM组血糖、肾质量/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SCr、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均明显高于N组(P<0.01),M组除血糖、体质量外(P>0.05),其余指标均明显低于DM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α-SMA、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N组(P<0.01),M组明显低于DM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肾组织α-SMA、TGF-β1表达较N组分别增加3.4倍与1.1倍,M组肾组织α-SMA、TGF-β1表达较DM组分别下降55%与40%。结论 MMF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TGF-β1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糖尿病肾病(DN)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17例DN病人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24hUPQ)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55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62例),同期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胱抑素C(Cys-C)]、炎症因子[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醇(SOD) 总抗氧化能力(T-AOC)], 并分析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病人SCr、BUN、GFR、Cys-C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SCr、BUN、Cys-C依次逐渐升高,而GFR依次逐渐降低(P < 0.01);各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水平依次逐渐升高(P < 0.01);各组病人血清MDA、T-AOC、SOD、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MDA、AOP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而血清T-AOC、SOD水平依次逐渐降低(P < 0.01);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呈明显的相关性关系(P < 0.05)。结论DN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临床上2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肾脏病(DKD),DK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微量尿蛋白和肾功能改变,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室间隔(IVS)厚度与肾功能的关系已有文献证实,而左心室内壁(LVPW)厚度与肾功能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成为早期DK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截至2018-12-31,随访时间120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大量尿蛋白,即同时满足24 h尿蛋白>500 mg/d及GFR<50 ml/min两项纳入DKD组,其余纳入非DKD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DKD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IVS及LVPW厚度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进展为DKD 48例(26.9%)。DKD组与非DKD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DKD组患者比较,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收缩压、空腹血糖升高,LVPW厚度、IVS厚度增加,HDL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VS厚度〔OR=4.577,95%CI(2.280,9.188)〕、LVPW厚度〔OR=3.805,95%CI(1.917,7.553)〕是DK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组(n=47)IVS增厚者、LVPW增厚者DKD发生率分别高于IVS正常者、LVPW正常者(P<0.05);非高血压组(n=131)IVS增厚者、LVPW增厚者DKD发生率分别高于IVS正常者、LVPW正常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VS、LVPW厚度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01),与GFR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IVS增厚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其临界值为12.5 mm,其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73.64%;而LVPW厚度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其临界值为11.5 mm,其灵敏度为60.91%,特异度为67.27%。结论 糖尿病病程长、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IVS及LVPW增厚与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相关,其中IVS及LVPW增厚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邱宇珍  刘志平  杨杨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8-2299,230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特点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 h,60例)和B组(尿微量清蛋白30~299 mg/24 h,6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 C(Cys C)、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a/肌酐(8-iso-PGF2a/Cr)。结果 A组、B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及24 h尿8-iso-PGF2a/Cr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B组又显著高于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8-iso-PGF2a/Cr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Cys C、24 h尿8-iso-PGF2a/Cr均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慢性肾衰竭79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慢性肾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每天3次,每次0.5 g,连用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36%,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水平则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明显升高,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且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T2DM)肾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75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NA)组(UAER<30mg/24h),72例;微量蛋白尿(MA)组(UAER 30-300mg/24h),58例;临床蛋白尿(CDN)组(UAER>300mg/24h),45例;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并比较各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和UAER。结果:T2DM患者5个项目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组患者中CysC、β2-MG、UAER、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NA组患者CysC、β2-MG和UA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N组患者CysC、Scr、BUN、β2-MG和UAER水平明显高于MA组和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A组中CysC、Scr、Bun、β2-MG 4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A组中,CysC、β2-MG 2指标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和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就开始异常并随着肾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升高,说明血清CysC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了解肾脏损伤程度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联合检测对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 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蛋白定性检测结果分为尿蛋白阳性组74例和尿蛋白阴性组161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Cys-C、肌酐(SCr)及UMA水平。结果尿蛋白阳性组患者血清Cys-C、SCr和UMA水平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血清Cys-C和UM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阳性率(P<0.01),尿蛋白阳性组患者血清Cys-C、UMA、SCr阳性率及Cys-C和UMA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P<0.01),尿蛋白阴性组患者血清Cys-C和UMA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Cys-C或UMA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和UMA可提高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尿蛋白的检测已成为评价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但在未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肾功能受损的现象并不少见。本研究分析非糖尿病可疑肾病患者^99Tc^m-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结果与尿蛋白(urine protein)定性测量的相关性,并探讨GFR和尿蛋白对其肾功能早期受损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无糖尿病可疑肾病来核医学兼放射治疗科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GFR测定,并采用干化学法进行尿蛋白定性实验2次以上测定结果的住院患者60例,以左、右肾总GFR 60 ml/min为界点分为正常组20例和异常组40例,其中尿蛋白定性分为4个等级:无、+或±、++、+++。通过比较2组间各等级的构成比,分析尿蛋白与GFR的相关性,并比较各组GFR值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组20例,4个等级构成比依次为11/20、5/20、3/20、1/20;异常组40例,4个等级构成比依次为19/40、5/40、14/40、2/40;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尿蛋白定性与GFR无相关(χ^2=3.0,P=0.223)。但是,随着尿蛋白的增加,GFR有下降趋势(t=-8.200,P=0.000)。结论尿蛋白定性结果尚未能准确反映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GFR的变化,尿蛋白正常的患者已有很大一部分出现肾功能下降;尿蛋白定性联合GF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非糖尿病可疑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154例按UAE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组(A组)、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组(B组)和大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组(C组)。3组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并测定UAER、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发现:C组GFR较A组及B组显著下降(P<0.01),UAER显著升高(P<0.01);C组及B组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也比A组显著升高(P<0.01)。GFR与UAER、年龄、血肌酐、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病人GFR改变的主要因素,按其对GFR影响的大小依次为UAER、年龄、血肌酐、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提示:GFR与UAER联合测定能更全面地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的严格控制对延缓GFR下降及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有一定意义,早期临床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