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2001年珠海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珠海市近十年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区、人群主要传染病发病的分布情况,分析1990~2001年珠海市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结果 自1990年以来珠海市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23.34/10万,本地居民的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暂住人员的传染病发病率波动在9.82~749.44/10万。肠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性接触传播传染病有播散的趋势。结论 今后珠海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完善常规疾病监测,继续加强霍乱、疟疾、登革热、艾滋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制,重视暂住人员传染病防治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九江市1997-2006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方法,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较1997年分别上升12.27%、95.65%,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上升112.07%、132.80%。传染病发病构成发生变化,1997年居前5位传染病为痢疾、肝炎、肺结核、淋病、麻疹,2006年则演变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结论传染病防制仍是九江市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应适时调整防病策略,加大防制力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描述合浦县58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52~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浦县1952~2009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累计发病387 965例,年平均发病率866.92/10万;累计死亡3 386例,年平均死亡率7.57/10万。发病和死亡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发生明显变化,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结论合浦县甲乙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传染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旧病种死灰复燃,新病种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息烽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息烽县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6年全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6786例,死亡42人。年平均发病率为281.27/10万,死亡率为1.74/10万,病死率为0.62%。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和病毒性肝炎,分别为135.41/10万、55.42/10万和51.31/10万,是息烽县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呼吸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41.09/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92.80/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第2位;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在4.47/10万~25.90/10万之间波动;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其发病率在19.10/10万~71.10/10万之间波动;新生儿破伤风年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结论10年间息烽县肠道传染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呼吸道传染病大幅度上升,肺结核发病构成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来宾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来宾市2009—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应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发病率年度变化趋势。结果来宾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45 1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0.17/10万,年均死亡率为8.14/10万;发病率呈平稳态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8.67%和47.0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道、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AIDS/HIV、丙肝;肺结核、AIDS/HIV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前4位的传染病依次是AIDS/HIV、狂犬病、肺结核、乙肝;AIDS/HIV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狂犬病、肺结核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9—2013年来宾市乙类传染病防控取得了较好成效,当前威胁该市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梅毒、肝炎、AIDS/HIV、狂犬病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县1982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概况,以便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控制和降低发病率,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将我县1982~1998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整理分析如下。1 材料来源与方法11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资料来源于我站疫情档案;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12 传染病分类及流行趋势性检验分别按文献[1,2]。2 结果21 流行概况 1982~1998年全县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不包括1990年及以后列入统计报告的性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下同)13种,其中甲类1种,乙类12种。年最高发病率为1982年(65342/10万),最低1995年(348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沙市区2007~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为该地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上报个案资料进行整理,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高发病种以及不同途径传播传染病的发病趋势。结果沙市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占3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的比例从2007年的86.3%下降到2011年的70.0%;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所占比重从2007年的13.7%上升到2011年的30.0%;新增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传统的传染病如乙肝、血吸虫病、肺结核等年报告发病数仍然居高不下。结论应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高发传染病疫情动向,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我市的传染病发病.我们对本市1953~1993年报告的急性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一、资料来源1.资料来源于我市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年报.2.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后汶川县乙类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1年汶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汶川县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2种,共计898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6.52/10万,死亡率为1.45/10万,病死率为0.67%.2008-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278.73/10万、269.08/10万、186.14/10万和132.13/10万.发病率居前8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细菌性痢疾、梅毒、淋病、丙肝、甲肝、艾滋病,8种传染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6.10%.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56.42/10万;血源及性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77.6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82.22/10万,其发病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均居第1位,2009年居第2位.无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24/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末位.结论 2008-2011年汶川县乙类传染病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前3位为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部分传染病疫情仍然比较严重,应继续加强相关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方法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四川省21个市(州)、181个县(区、市)、2个高新区、1个科学城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4种,报告发病总数288412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427人;年报告发病率358.6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77/10万,病死率0.49%。结论丙类传染病对2011年传染病总体疫情的影响较大;对重点疾病、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干预,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四川省184个县(区、市)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2种,报告发病总数301 975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 209人;年报告发病率368.9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48/10万,病死率0.40%.结论 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丙类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是近年影响法定传染病总体疫情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对丙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白银市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5月—2009年6月,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0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9.43/10万,与2006—2007年相比提高了20.23倍。各县、区中,白银区、平川区病例数最多,市区托幼机构存在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城市略多于农村;2008年5—7月和10—1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73.51%,男女性别比为1.68∶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各占50.85%和35.41%。实验室检测表明,引发白银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67.86%。结论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依法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镇宁自治县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镇宁自治县1951—200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1—2000年共报告病例186228例,死亡2894例、发病率为1592.85/10万、死亡率为24.75/10万。1991—2000年的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比1951—1960年分别下降92.62%和96.18%。1991—2000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44.15/10万,占总发病率的78.74%;在3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在前6位的依次为: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麻疹、病毒性肝炎、霍乱、疟疾。结论 在当前仍应把肠道传染病的防制作为重点,继续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以进一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9):49-50
目的分析临沂市主要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沂市1956—2005年近50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0年来临沂市主要传染病中除艾滋病、梅毒和肺结核等少数病种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病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前以计免相关疾病(如麻疹、疟疾)为主,痢疾、肝炎到80年代上升为前2位,流行性出血热在90年代上升为首位,90年代后期肺结核跃升为第一位,同时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死灰复燃,并呈上升趋势。结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和梅毒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今后临沂市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绵阳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和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各类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17 066例,总发病率321.2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76.42/10万)、乙肝(63.42/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49.20/10万)、手足口病(43.82/10万)、梅毒(29.50/10万)。结论 2010年绵阳市网络报告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是今后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的病谱变化规律和发生,死亡的长期变化规律。方法 以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月报表为依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并用COX-Stuart检验进行发病趋势分析。结果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年平均发病率1767.17/10万,年平均死亡率4.72/10万,发病与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在各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肠道传染病从60年代开始发病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并一直居首位;其中主要是痢疾;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显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呈上升趋势,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和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肝炎,痢疾,猩红热,斑疹伤寒发病升降趋势不明显。结论 肠道传染病,性病和肺结核是今后一段时期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2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合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17 807例,死亡217例,年发病率为243.84/10万,死亡率为0.73/10万,总病死率为0.29/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梅毒(182.21/10万)、病毒性肝炎(137.25/10万)、肺结核(134.18/10万)、淋病(29.11/10万)、痢疾(13.49/10万);发病无季节性;年龄以青壮年为主(59.09%);职业以农民为主(38.32%);病种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66.63%)。结论:2005-2011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明显下降,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痢疾;传染病正在得到逐步的控制,但按分类的不同仍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孙吴国境口岸1971-1993年所发生的10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结果.在23年间,共计发生9204例急性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661.55/10万,10种传染病发病率大部分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小儿麻痹症1977年以来没有病例发生,散发21例疟疾为传入病例,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分别占10种主要传染病构成的51.55%、16.18%、9.9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