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性疾病128例,并将MRCP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66%,MRCP定性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1%。结论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无需造影剂而能直观显像等优势,是胆道良恶性梗阻性病变经B超(BUS)初筛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胆道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MRI对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梗阻患者,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肝母细胞瘤、胆总管囊肿,术前行MRCP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回顾性评价术前MRCP联合MRI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①定位诊断:对肝内胆管结石梗阻部位显示率为87.5%,对其他梗阻部位显示率为100%;②定性诊断: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正确率为94.7%,肝内胆管结石正确率为75.0%,其他胆道梗阻正确率为90.9%~100%.结论:MRCP联合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可提高胆道梗阻病因的定性诊断率,对提高胆道梗阻性质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平扫加增强及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水超重T_2WI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杞县中医院肝胆外科、肿瘤科及内科等科室进行诊治的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患者23例,均采取MRI平扫加增强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水超重T_2WI成像联合检查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分析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3例患者经MRI平扫或增强检查方式和磁共振胰胆水超重T2W I成像方式相结合检查,胆道系统均能良好显示,左右肝管均能全部显示,胆囊部分显示,肝总管、胆总管均能良好显示。23例患者中,15例梗阻以上胆道重度度扩张,8例梗阻以上胆道轻度扩张。23例患者中,5例为肝门梗阻,其中左肝管梗阻2例,右肝管梗阻3例;13例为胆总管末端梗阻。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22/23),其中1例胆管炎伴随小结石患者被误诊为壶腹癌。结论磁共振胰胆管重T2W I水成像检查提供的是胆道系统内部的病变,而M RI平扫及加增强检查则能够很好地提供患者胆道系统外的病变信息,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行MRCP检查的21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或ERCP病理证实,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本组为71%,各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表现。认为MRCP用水成像原理,不用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技术用于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方式与结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予以规范MRCP检查,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MRCP诊断显示梗阻部位为十二指肠乳头8例、胰管开口处2例、胆总管下端33例、Vater壶腹17例,其中胆总管下端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CP定性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32例、胆总管癌11例、损伤后及炎性胆管狭窄2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胰头癌12例,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诊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CP技术的的应用可精准、无创地显示低位胆道良恶性梗阻性病变,准确率高,且无需造影剂辅助,优势众多。  相似文献   

6.
徐建国 《大家健康》2017,(11):35-36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用于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行手术病理证实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88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以及高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超声以及高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诊断老年梗阻性疾病的价值.结果:高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定位准确率明显明显高于超声技术(P<0.05);高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恶性病变诊断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和灵敏度等均高于超声技术(P<0.05).结论:高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恶性病变定位准确,且在鉴别胆道梗阻性疾病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中应用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对比观察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疑似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计50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均先后予以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进行临床诊断,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多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指标,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多排螺旋CT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度为60.00%,准确性为80.00%;磁共振成像检查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5.56%,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4.00%。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诊断早期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大大节约了诊疗时间,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为胆道梗阻的影像学检查开辟了一个安全、无创、快捷、无需任何造影剂,可直接使胰胆管系统成像的技术。显示的胆管可与ERCP及PTC相媲美,对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近年来,该项技术不断改进,临床应用也越趋完善,对于胆管、胰管及其分支的显示越发清晰,为临床胆管梗阻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代替了FRCP和PT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场强MRI与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3例低位胆道梗阻(恶性12例,良性21例),对其常规MRI、2DFSE序列MRCP、螺旋CT(增强19例,平扫17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MRI与MRCP对低位梗阻定位诊断标准率均为100%,定性诊断;住确率分别为86%、88%。薄层螺旋CT能显示梗阻端的肿块、胆管壁规则或不规则增厚、胆总管结石。MRI与MRCP能显示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各种异常改变。结论:螺旋CT、MRI与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具有同样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MRCP能显示梗阻端的部位与形态。MRI与MRCP结合可提高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患梗阻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8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进行MRCP检查,34例(70.8%)行手术治疗,14例(29.2%)行非手术治疗。结果:48例患中45例(93.8%)可通过MRCP明确诊断,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例(4.1%)硬化性胆管炎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做出诊断;1例(2.1%)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胆管癌。结论:MRCP对胆道疾患诊断具有无创性、高灵敏度、高准确率等优点,能为梗阻性黄疸患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无创性胆胰管成像技术.由于操作简便,无需对比剂,对胆系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特别是新的成像技术方法的不断出现,其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上广泛的重视[1,2].单次激发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EXPRESS)序列就是MRCP成像的一个新的成像技术.笔者对55例胆胰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EXPRRSS序列MRCP成像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661例MRCP图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用Marconi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661例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MRCP检查。结果MRCP能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对胆道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的确诊率达100%。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5)。76.3%(103/135)的恶性黄疸出现“软藤征”,72.5%(50/69)的胆管癌出现“空虚征”,82.6%(19/23)的十二指肠乳头癌出现“双管征”,39.5%(15/38)的胰头癌出现特征性的“四管征”。结论“软藤征”、“空虚征”和“双管征”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MRCP征象,“四管征”可作为胰头癌的特异性征象,“枯树枝征”是良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MRCP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7例胆道梗阻患者中胆管癌6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3例,扩张的胆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为软藤状,梗阻端呈截断或鼠尾状狭窄;胆道结石16例,梗阻端呈圆形或杯口状缺失;胆道炎症2例,术后狭窄4例,扩张的胆道MRCP表现为枯枝状。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杰 《中外医疗》2010,29(18):170-17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系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胆系疾病(2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5例恶性胆道梗阻)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全部40例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39例胰胆管显示满意。MRCP对胆系梗阻疾病判断和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成功率高,结合常规MRI检查,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31例胆道梗阻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有良好的显示,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7.4%。认为MRCP诊断胆道梗阻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低场MRCP及常规MRI图像.结果 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83.9%.结论 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肝外胆道梗阻的MRCP、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与回顾216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并与C11、超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8.6%;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4%。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优于CT、超声,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15例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和内镜逆行阻胰管X线造影结果,认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有助于胆胰管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IMENS生产的1.5TSYMPHONY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测,体部线圈,呼吸门控,检测当日早晨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保持心情平静。检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检测结果。结果:和单纯MRCP相比,MRCP+FST1WI、T2WI平扫以及MRCP+FST1WI、T2WI动态增强,在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的MRCP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中,良性梗阻23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肝外胆管较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改变;恶性梗阻14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截断,胆胰管扩张,出现"双管征",肝内外胆管扩张一致。恶性梗阻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者。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